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新车销售 新车销售

理想汽车的创始人李想的成功秘诀_理想汽车公司创始人

tamoadmin 2024-07-06 人已围观

简介1.理想汽车创始人2.理想汽车简史3.如何理解李想说理想汽车用3年时间与百亿投入实现了核心技术的全栈自研?4.李想:汽车行业有个假门槛 ,给我10亿美金做到盈利李想的理想可以说是越来越丰满了。北京时间2020年7月11日,理想汽车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招股书,计划在纳斯达克上市。文件内容显示,理想汽车的上市股票代码为“LI”,融资目标为1亿美元,此次IPO的承销商包括高盛、摩根士丹利、瑞银、

1.理想汽车创始人

2.理想汽车简史

3.如何理解李想说理想汽车用3年时间与百亿投入实现了核心技术的全栈自研?

4.李想:汽车行业有个假门槛 ,给我10亿美金做到盈利

理想汽车的创始人李想的成功秘诀_理想汽车公司创始人

李想的理想可以说是越来越丰满了。

北京时间2020年7月11日,理想汽车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招股书,计划在纳斯达克上市。文件内容显示,理想汽车的上市股票代码为“LI”,融资目标为1亿美元,此次IPO的承销商包括高盛、摩根士丹利、瑞银、中金等知名机构。

招股书显示,理想汽车创始人兼CEO李想为第一大股东,拥有25.1%股份和70.3%投票权;王兴及其关联方持有23.5%的股份和9.3%的投票权。

名曰“理想”,事实上却最不理想主义的造车新势力,终于踏上了进阶的一步。

如果上市成功,理想将成为继蔚来之后第二家上市的造车新势力。对比起两年前上市累计亏损近三百亿的蔚来,眼前的理想显得不那么骨感。

如此一来,是不是理想的未来会比蔚来好过呢?

理想很丰满,现实不骨干

人们常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但李想的理想则显得并不骨感,甚至可以算是茁壮成长。

招股书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理想汽车营收达到8.52亿元,净亏损9148.6万元。截至今年上半年,理想汽车共完成交付新车10473辆,其中第二季度交付6604辆,成为国内第二家面向高端市场累计交付超万辆的造车新势力。

2018年与2019年,理想汽车净亏损分别达到15.32亿元和24.38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2020年第一季度的净亏损有大幅缩减。

相较之下,由于投入巨大,蔚来至今累计已亏损285亿元,单2019年就亏损114亿。2019年底到2020年初,还频繁传出现金流告急的传闻。而理想方面,截至今年3月31日,现金流达到了10.5亿元。

李想的理想里,没有虚妄,每一步都是看得见的脚印。

从去年下半年至今,理想汽车开启了多轮股权结构和注册资本调整,目测是在搭建VIE架构,为本次美国上市铺路。

2019年8月,理想汽车股东、上市公司利欧股份发布公告称,理想汽车拟搭建VIE架构并实施相关重组。2019年12月13日,理想汽车运营主体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由9.15亿元变更为约6.83亿元,同时蓝驰创投、梅花创投等多位股东退出。今年5月,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发生多项工商变更。其中,注册资本由7.25亿元减少至约4.33亿元,降幅约为40.2%;同时,18位股东退出,剩余11位股东。

上周,企查查APP数据显示,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新增11条股权出质信息。11位股东出质股权,质权人为北京罗克维尔斯科技有限公司。

此外,就在两周前,理想刚完成了D轮优先股融资,并发行和出售了部分D轮优先股。此次融资共计5.5亿美元,其中美团领投5亿美元,李想跟投3000万美元,投后估值为40.5亿美元。

每一步都稳扎稳打,为上市做足了准备,不吹NB,更不会吆喝什么“为理想窒息”这个李想,一点也不理想主义。

未来,不必学蔚来

同是新势力明星企业,同是美国上市,理想和蔚来在花钱方面的风格却截然不同。蔚来在整体作风上,更像是倒闭了的拜腾,不过相较之下蔚来还是更务实的。

因为蔚来学的是特斯拉的高调做法,先做技术难度最高的赛车、超跑,以此证实品牌的技术实力,再开始做大众能够使用的量产车型。

▲当初在纳斯达克上蔚来展示了赛车跑车车型

高调烧钱的成功,也让蔚来一度陷入绝境,在研发上请欧美最顶尖的工程师,2017年底一场ES8发布会花了几千万,还有后来全国的蔚来中心也是一笔不少的花费。这也是为什么蔚来四年能亏损285亿,当初一个不小心,很可能就成了拜腾的前辈了。

而理想则相反,他崇尚做个省钱达人。

此前,在评论拜腾停止运营的事件中,李想曾经坦言:

“对自己是几乎变态的成本和效率要求。对于用户,座椅完全合格,但是用户感觉硬,我们愿意花费千万级的成本给用户免费升级。过去五年花了十亿美金,其中20多亿人民币的研发投入,20多亿人民币的工厂和生产资质的购买,自建20个城市的销售服务体系,以及五年的人员和管理费用,做到了经营现金流为正,账上现金超过十亿美金。往后再看十年,如果智能电动车的赛道我们打不赢,这个世界一定出了大问题。”

▲李想在个人形象上,比李斌和何小鹏更像一位创业者

相比蔚来,理想汽车在花钱方面要谨慎得多。如前文所说,他不是不愿意花钱,只是不愿意在自己身上消费太多无谓的钱,而更乐于在产品和用户身上大笔投入。

李想前不久曾在朋友圈透露,理想ONE上市发布会花了不到200万,拿下了超过1万个订单。

蔚来当初提交的招股书显示,其在2016到2018年上半年,净亏损达到109.2亿人民币,而且是一年比一年增多。而理想从2018年到2020年前3个月,净亏损仅42.03亿,而且2020年的亏损出现明显下降趋势。“贫富”差距悬殊,理想汽车在成本控制方面显然要比蔚来汽车狠。

一个像是富豪蝙蝠侠,一个像是穷人蜘蛛侠,理想选择了与蔚来截然不同的品牌策略,如今已经收获了与之相当的战绩,虽然实际销量上,一万和四万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理想起步毕竟晚于蔚来两年,相信在下一步加码扩张的战略之后,理想要追赶上来不是难事。

扩张,停不下来

虽然表面上人畜无害,但这个看似朴实憨厚的大兄弟勤俭节约的作风中,其实是藏着比多少烧钱高手都庞大的野心。

在湖畔大学“春耕会”辩论赛上,他已经明确的表明了理想接下来的攻略,就是扩张,而且是加码扩张。

“春节整理战略时,我们很清晰地发现必须要扩张,疫情带来的影响不大,而我们所处的市场、行业决定了一定要扩张。”

加码扩张这个词,看起来有些激进,有些疯狂。

但是相比起几近殒命的蔚来,在李想的计划中,没有激进,更不会陷入疯狂,一切都稳得恰到好处。显然,他已经为理想汽车规划出清晰的蓝图,或许他眼中看到的,早已不是我们眼前所见为上市努力的理想,而是五年后甚至十年后的理想。

对于理想汽车而言,扩张的脚步显然是停不下来了,甚至要越走越大步。

此前,李想曾表示,将在今年新开设60家门店,相比之前计划的20家多出了两倍。据理想官方消息,今年第三季度,理想汽车零售中心将覆盖30个城市。理想汽车的售后服务网络也将在第三季度内覆盖到大陆所有省份,年底前将增加至100个城市。

此外,李想原计划于2021年启动理想汽车L4级自动驾驶研发,如今已经提前到今年,投入规模将达10亿级。

在新车规划上,据招股书信息显示,理想汽车计划在?2022?年推出一款全尺寸?SUV,将会搭载新一代的增程系统,为了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将来还会推出中型、紧凑型?SUV。

也就意味着,未来两年,理想将只靠理想ONE一款产品去打江山,IPO得到的资金将大量投入到自动驾驶的研发以及门店销售扩张当中。

有别于传统车企4S店经销商模式,蔚来、小鹏和理想三家明星新势力都采取了直营的模式,理想更直接,从生产到销售到售后都是自己人,不会出现销售和厂商互相踢皮球的情况,从而保证服务质量不打折扣,使得品牌在打造用户口碑方面产生明显优势。

然而,随着积压订单的消化,理想ONE的销量从5月开始,连续2个月出现下滑(4月2622辆,5月2148辆,6月销量为1891辆),而且是在五一这样的节庆节点加持下出现下滑,显然,增长瓶颈已经出现。

李想在湖畔大学的采访中曾表示:

“一个城市有或没有理想汽车门店,市场占有率相差?8?倍,这意味着实体门店能大大提升汽车销量,所以要进行渠道扩张。”

截至6月,理想全国门店数量仅有?21?家。从ONE的上险数据来看,深圳、上海、苏州、杭州、成都等地,部分月份的数据已经超过了大车标杆汉兰达。

显然,理想ONE的竞争力是实打实的,但线下渠道的不足限制了其销量的扩张。于是才有了前文提到的门店扩张计划。

这也是为什么理想拿着10.5亿元的现金流,8%的单车毛利,半年破万的交付成绩,还要执意上市的原因。

不过,无数的前车之鉴告诉我们,市场扩张必然是伴随着不可估计的风险。尽管李想至今仍保持着稳扎稳打的成绩,下一步60家门店也不算过于夸张的目标,但是60家门店之后,还会有下一个60吗?IPO之后与更庞大资本挂钩的理想汽车,真的还能如此前这样对方向把握精准吗?这是李想需要持续思考的灵魂叩问。

李想的心中不只有“理想”,当然还会有“野心”,但是野心往往既可以是灵药,也可以是毒药,最终是精神焕发还是毒发攻心,还需三思斟酌。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理想汽车创始人

2019年,李想在自建的工厂里,亲手把“理想智造”四个字印在车尾,造车之路便由此开始。此后半年时间,理想ONE完成了第一个10000辆的交付。

攀登新造车领域的过程中,李想偏执的「凿」出了一条全新的路,而这条路的同行者屈指可数。

北京时间7月11日凌晨4点,,理想汽车正式向美国证监会提交首次公开募股(IPO)文件,股票代码为?LI。理想正式?IPO?后,将成为第二家在美上市的中国新造车公司。理想也将是第一个在中国成功商业化的增程式(EREV)电动汽车的公司。

“李想”又近了一步

在IPO标书上,李想为第一大股东,拥有25.1%股份和70.3%投票权;王兴及其关联方持有23.5%的股份和9.3%的投票权;理想汽车联合创始人、总裁沈亚楠持股?1.1%,联合创始人、CFO?李铁持股?1.0%。

据公开资料显示,理想汽车成立至今已完成9轮融资。招股书显示,最近一轮融资是今年7月1日的D轮融资,募集资金5.5亿美元。D轮融资由美团领投5亿美元,投后估值为40.5亿美元。去年8月16日,理想汽车C轮融资5.3亿美元,由美团公司创始人、CEO王兴领投,李想、今日头条等跟投。

可以看到,即便在美成功IPO,李想对于公司仍然有完全的控制权。

IPO不止为钱

虽然缺钱是每一家造车新势力都在面临的难题。但是实际上截至今年3月31日,理想汽车尚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4.8亿美元(约合33.6亿元人民币)。理想汽车创始人兼CEO李想曾在今年4月对外表示,公司已在3月实现现金流转正,目前公司账下资金预计能够满足未来一年的运营资金需求。同时,他还表示,理想汽车不需要大规模外部输血来维持经营。

而且在产能方面,理想汽车在今年6月16日创下了中外造车新势力全新车型的最快交付10,000辆的记录。这或意味着,只要理想汽车持续正常交付,其财务状况也将进一步向好。

那此次赴美IPO,理想汽车意欲何为?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产品线不够丰富。

目前,理想汽车仅有一款理想ONE在售,共有6座和7座两个版本可选。虽然销量稳中有进,但是一款产品打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理想汽车现在最需要的是产品矩阵。

在招股书中,我们还能看到理想汽车未来的产品规划,首先是计划2022年推出全尺寸SUV,将会搭载更加先进的新増程动力系统,同时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还会继续推出紧凑型SUV和中型SUV。

从产品层面来看,同为造车新势力的蔚来汽车目前也已有ES8、ES6两款热销车型,接下来还将陆续推出轿跑SUV车型EC6、高端轿车ET7;小鹏汽车今年则在SUV?G3的基础上,推出了高端纯电动轿车P7,相较之下,只有理想ONE的理想汽车产品阵营略显单薄。

在推出新产品的同时,理想汽车自身还在持续对销售服务网点的建设进行扩容和投资,以及在L4级自动驾驶技术方面也有非常大的投入,这些都是李想要面对的“吸血鬼”,

用上市的钱搞新车后续研发,填补产能扩建的窟窿,建设营销网络,这才是理想汽车IPO的核心诉求。

不过,理想在今年曾经表示,三年内不再研发新车型。看来,李想也在担心今年蔚来、特斯拉在股市中的表现,再次拉升市场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信心,在新能源汽车不同的细分市场,未来大概率将会有新的黑马跑出。

因此即便像李想这样的老鸟才深感行业的变化之快已经领先了大部分的人预测。想要造更多且能够抢占更多未来竞争市场的车,融更多的资金便是理想汽车当下必须做的事情。

上市是一个60%正确的选择

7月6日,车和家突然新增11条股权出质信息,11位股东全部出质股权,质权人为北京罗克维尔斯科技有限公司。11位股东集体选择在IPO前夕出质股权,这在常人看来实属异常。围绕此事,当时业界断定这是李想为上市亲手奉上的投名状。

对理想汽车来说,从上市条件、估值等各方面来看,比起港股、A股,美股应该算是最好的选择。中概股的受损近日已经有所修复,最终会慢慢回归原有的市场模式。理想汽车若登陆美股,特斯拉及蔚来汽车的标杆作用有助于帮其实现高估值,吸引投资者。

但是,现在不是上市的最好时机,但却也到了不得不上的时候。此时上市如果是一个60%正确的选项,作为李想来说,也应该勇敢迈出这一步。

正如前文所说,此次理想汽车赴美IPO募资意在补充新产品研发等开支,但即便是理想汽车成功敲钟,获得这笔募资,也并不意味着理想汽车能够在接下来的市场竞争中高枕无忧。降本增效、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用户口碑,仍将是理想汽车持续坚持的事情,而这一切的前提便是——打造好的产品。

今年上半年,刚刚迈入交付期的理想ONE就遇到断轴、刹车失灵、自燃等多起安全投诉问题。其中,今年5月长沙的一辆理想ONE起火燃烧事件仍对理想汽车的产销量带来一定影响。

此外,关于理想汽车主打的增程式电动车技术,也受到了部分业内人士的质疑,从一定程度上说,增程式确实是弥补了纯电动技术上的缺陷,如续航、能源补给效率等方面,但增程式本身结构较为复杂,这也是其久久无法普及的重要原因。

今年4月30日,李想终于放弃了增程式这一执念,李想表示,未来不再强调理想ONE是“增程式电动车”概念,统一口径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这样对用户,对我们,对媒体都好。”理想推翻人设的背后,凸显其在营销层面的无奈和对现实压力的妥协。

在笔者看来,出身互联网的李想是一位典型的产品经理型CEO,以解决市场痛点为导向做产品,在政策和营销方面确实相对欠缺。

去年李想信誓旦旦地表示,理想目标是到2020年卖出10万辆,到2025年能卖出100万辆。今年4月底,当被媒体问及“未来三年销量方面给自己定下来一个怎么样的KPI”时,他并未正面回应。如今,2020年已过半程,理想ONE只卖出1万辆,基本可以断定李想已将当初的豪言壮语抛在脑后,选择向现实低头。

但是很多人都认为妥协才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百姓评车

可以预见的是,凭借半年交付1万辆的出色战绩,理想成功登陆纳斯达克是大概率事件,但这并不代表其高光时刻来临,相反仍要把活下来当作头等大事来抓。用威马掌门人沈晖的话来说,头部造车新势力公司也难言安全,威马如此,理想亦如此,未来仍将一直在路上。造车不易,且行且珍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理想汽车简史

理想汽车创始人是李想。

李想,男,汉族,中国国籍,1981年10月出生于河北石家庄,80后企业家代表人物。曾先后创立泡泡网、汽车之家。现任理想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车和家法定代表人。

高中时,1998年还在上高中的李想就开始做个人网站,通过给IT类媒体供稿、运作个人网站,李想已经获得不错的收入。出于对互联网和IT的热爱,他决定放弃参加高考,选择创业,并获得了父母的支持。

2004年底,李想启动汽车之家的筹备。2005年,李想带领团队从IT产品向汽车业扩张,创建汽车之家网站。在没有任何推广费用的情况下,汽车之家凭借中立客观的内容以及在数据库、实拍等方面的创新,用不到一年时间,进入国内汽车网站访问量前五名。

李想是特斯拉Model S最早一批的中国用户。为了应对环保、拥堵问题,他相信电动汽车是未来趋势所向。2015年7月1日,李想创办车和家,后公司更名为理想汽车,理想汽车是一个豪华智能电动车品牌,公司使命为创造移动的家,创造幸福的家。理想汽车拥有自己的生产资质,并在江苏常州自建工厂。

理想汽车的发展历程

1、2015年7月1日,李想创立理想汽车;2018年10月18日,正式发布首款产品——理想ONE。

2、2019年4月10日,理想ONE上市公布价格,并开始接受用户预订。2019年5月1日,首批分别为北京、天津、上海、广州以及深圳的5家理想零售中心正式开业。

3、2021年10月28日,第十万辆理想ONE在理想汽车常州基地正式下线,理想成为首个单款突破十万辆生产的造车新势力产品,仅用708天,创国内造车新势力最快单车型破十万辆的纪录。

4、2022年8月1日,理想汽车公布2022年7月交付数据,同日,第二十万辆理想ONE在理想汽车常州基地下线。2022年7月,理想汽车交付10422辆理想ONE,同比2021年7月增长21.3%。自交付以来,理想ONE累计交付量已达194913辆。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理想汽车

如何理解李想说理想汽车用3年时间与百亿投入实现了核心技术的全栈自研?

文/暮四先生

车图腾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

从泡泡网到汽车之家,再到车和家,这是李想的第三次创业;从轻型电动车SEV到增程式电动车?理想ONE,李想与政策完美错过。现在,李想终于进入了纯电赛道……

-1-

2006年,《鲁豫有约》让更多人认识了李想,他也由此成为风靡一时的四大80后互联网创业偶像之一。

那一年,李想25岁,创办泡泡网已有6年,汽车之家也已创办1年。

7年后,李想带领汽车之家在美国纽交所上市。上市两年后,李想卸任总裁,离开了一手创办的汽车之家。

2015年7月,李想开始了第三次创业,创办车和家,成为造车新势力的一员。

不过和高调的蔚来汽车不同,车和家在开始时非常低调,低调到人们都要忘记,除了入股蔚来外,李想还有自己的造车项目。

2016年4月,李想终于在个人微博发布了车和家产品计划。基于手机市场的发展演变,李想认为,未来汽车用户也会更关注产品的使用价值,而非价格。于是,车和家便有了只用两款车来满足城市消费者90%以上需求的实践。

这两款车,一款是满足城市短途代步出行的轻型电动车SEV,一款是满足家庭用户长途出行的SUV。

2017年6月,李想分享了SEV项目进展,称该车型将满足欧洲L6e低速电动车标准,并将在海外进行共享出行业务。

请注意,这个时候,车和家对SEV的定位已经从面向个人消费者转为面向共享租赁。

半年后,车和家SEV官图发布。

这是一款非常小巧的纯电动低速汽车,整备质量350公斤,可乘坐1-2人,续航约100公里,时速不超过45公里,其数据和应用场景和入门级老年代步车非常相似。

-2-

不过到2018年年初,在获得30亿B轮融资的几乎同一时刻,李想宣布暂停SEV项目。

为什么会这样?

原因很简单,一直以来,国内的低速电动车都处于灰色地带。按照政策,时速在40-70公里的电动车均被定义为“代步车”,没有合法的汽车牌照,也不能走机动车道。而李想当初赌的,是国家会参照欧洲做法,出台低速电动车合法化的相关政策,不过却并没能等到。

而当初车和家宣布在海外开展分时租赁业务,其实是曲线救国,希望在国内相关政策出台后再返回中国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内低速电动车市场,四五万元的SEV与其他产品相比并没有优势。很多续航更长、配置更高的低速电动车,售价还不到它的一半。

车和家放弃SEV的另一个原因是,它和滴滴成立了联合项目组,为共享出行场景定制生产智能电动车。

显然,相比于前途未卜的SEV项目,这个项目来钱更快,也更靠谱。

但时至今日,车和家和滴滴的项目也还没有落地。

-3-

率先落地的,是一款SUV。

在宣布放弃SEV项目半年后,2018年10月,车和家推出智能电动车品牌——理想智造,并发布了首款产品——理想智造ONE。

2019年3月,理想智造更名为理想。

一个月后,理想ONE正式开启预定,12月开始交付,吊足了粉丝们的胃口。

和其他绝大多数新能源车不同,理想ONE是一款增程式电动汽车。

什么是增程式呢?

和常规的纯电动、插电混动、燃料电池车相比,增程式的最大区别在于它有燃油发动机,但发动机却并不直接参与驱动车辆,而是带动发动机给动力电池充电,再由动力电池驱动电动机。

此外,除了通过发动机发电,增程式还能外部充电。

简单来说,增程式电动车是串联式插电混动,有发动机,但靠纯电驱动车辆。其最大优点,是没有里程焦虑又有电驱乐趣。不过由于要经过多次转化,能量损耗也会增加,尤其跑高速时会更费油。

目前,国内采用增程式的主要还是商用车,郑州宇通、苏州金龙、厦门金旅、上海申沃等都有相应的产品。

理想的另一个不同之处,是它没有像其它造车新势力那样租用工厂,而是选择了自建,还在2018年12月作价6.5亿元全资收购了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获得了生产资质。

-4-

在不少人,尤其是在车主看来,理想ONE真的很香。

总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拥有纯电驾驶体验,动力响应快,加速平顺;

二是智能,四个大屏幕相当酷;

三是标配了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四是没有里程焦虑;

五是空间大,且第二排、第三排座椅可自由切换;

六是对售后服务好。

的确,这些因素足已让很多人成为它的铁粉。

但不可否认的是,理想ONE的问题也切实存在。这对于一家新车企来说,貌似也很正常。

从车主反馈来看,理想ONE的问题可以分为四类:

一是部分功能不好用,如语音助手功能、自动泊车功能等;

二是费油。据经常跑高速的车主表示,理想ONE满油满电时显示续航800公里,但实际上却还跑不到600公里;

三是部分细节处理的不好,如座椅材质不好,接缝处容易开裂,儿童安全座椅接口不好用,车门不好关,增程器噪音不好听等等;

四是配置和功能缺失,如没有备胎,且配的还不是防爆胎等等。

-5-

理想ONE的其他产品问题也随着交付量的提升而集中爆发。

首先是断轴。

这里有一个数据,截至2020年10月31日,理想ONE累计发生前悬架碰撞事故97起,其中有10起发生了前悬架下摆臂球头从球销脱出的情况!脱出率高于10%。

然而,被关注的不只是“断轴”本身,而是理想汽车避重就轻的态度。

2020年5月11日,上海一位车主以时速40-50km驾驶理想ONE时碰到路肩,导致右前下摆臂球头脱落。

据爆料,在事故发生后,理想市场部的人曾联系车主,要求按他们的稿子发微博,但遭到车主拒绝。此后理想汽车提出进行维修并补贴油卡的方案,车主也没有接受。由于没能达成一致,车主要求理想维修中心“不要拆车,保持事故车原封不动”,但几天后,车主却发现受损零部件不翼而飞。

此外,在回应2020年8月,厦门一台理想ONE碰撞断轴的官方声明中,理想汽车坚称”悬架损坏都是由于碰撞事故造成,没有一起是因为质量原因造成“。

但没多久就打脸了。11月6日,理想汽车宣布“召回”生产日期在2019年11月14日至2020年6月1日的理想ONE电动汽车,共计10469辆。而在5天前,理想汽车还避重就轻,大玩文字游戏,宣称将为2020年6月1日及之前生产的理想ONE“升级”球销脱出力更高的前悬架下摆臂。

如此措辞,让人哭笑不得。有业内人士直言,从业几十年来,第一次听说“硬件升级”这个概念。不就是因为质量问题或安全隐患,才需要召回吗?

除了断轴,还有自燃。

2020年5月,长沙一辆理想ONE在行驶途中,机舱前部突然冒烟起火,现场火光浓烟冲天,这也是理想ONE在国内首次发生自燃。

对此。理想汽车的解释是,工作人员在交付前的整备工程中,不慎将车漆防护垫遗落在前机舱内,随后前机舱右下部排气管前端的高温引燃了防护垫,导致整车起火自燃。

不过对于这个解释,网友并不买账,有人质疑称,理想ONE发动机舱采用全包设计,在车头已垫有护垫的情况下,技师并没有将护垫垫到机舱内的理由,并且即便是防护垫引起明火,也可能只是起火点,但引燃原因并不明确。

而在一年前,就有分析人士指出,“理想ONE引擎舱中有400V纯电线路靠近油路,这种设计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汽油是挥发性很强的液体,燃点非常低。在同一密闭舱里,这样的设计安全隐患非常大。”

不过,理想汽车的粉丝们对这个调查结果却非常满意。在理想汽车官方声明的评论中,一片叫好声。

-6-

2020年7月,理想汽车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继蔚来汽车之后,第二家在美上市的中国电动汽车公司,也是第三家在美国IPO的电动汽车公司。

理想ONE的交付量也在持续提升。2020年前11个月,理想ONE累计交付26498辆。虽然距离盈亏平衡点相差甚远,但在中国造车新势力中也已是前三的存在。

不过对于增程式,还是有很多人不看好,认为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百公里10个油根本就没有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同时也有不少人认为增程式是落后的技术。

为了捍卫增程式,李想在2020年8月举办的理想汽车用户日上“出口成脏”,开启骂街模式,“我先说难听的话,TMD,一帮搞臭技术的,天天冲我们XX,什么增程电动是个落后的技术,请问,他们TMD搞出来屁技术了?”

这一事件,瞬间刷爆了朋友圈。

要知道,目前理想ONE的核心部件都是外采,增程器是东安1.2T直列三缸发动机,电池则来自于宁德时代,理想汽车本身并没有什么核心技术。

而且在2020年4月,理想ONE便已不再强调“增程式”概念,而说自己是插电混动。这或许与其迫切需要获得补贴有关。

此外,理想汽车也在着手准备纯电汽车。

2020年7月,在回答网友提问时,李想表示,“(等)到(快充普及)时,增程式电动汽车不仅可以在家里实现快充,也能在外面用加油的方式补充能源,而且增程式电动汽车还能摘掉发动机,就可以直接变成电池动力汽车。”

这句话意味着,李想本人也不否认,增程式只是一个过渡方案,最终还要走纯电动的路子。

12月初,理想汽车募资16亿美元,用于电动汽车技术、纯电平台和自动驾驶技术研发等。

李想在等的,其实还是一个机会。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李想:汽车行业有个假门槛 ,给我10亿美金做到盈利

李想是理想汽车的创始人之一,他表示,“我们用了3年时间与百亿级别的技术研发投入,实现了核心技术的全栈自研。”

这意味着理想汽车在研发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以实现自主研发的技术。这种自主研发可以帮助理想汽车更好地掌握核心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都说新冠肺炎疫情让造车新势力的路途更加坎坷,但是这股新生力量却异常坚韧。理想汽车算是其中的一个。

2019年12月理想ONE开始交付,首批就超过1000台。2020年1月又以上牌量1180台杀入造车新势力前三甲。截至3月,理想ONE的保有量已超过4000辆。越战越勇的理想汽车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他们造的是补贴并不算多的增程式电动车。?

身处特殊时期,疫情的影响和破坏力超乎想象。作为创业者,特别是汽车产业的创业者,如何耐得住寂寞继续前行?4月8日,理想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想来到雪球路演,与雪球创始人、董事长方三文“方丈”在投资视角之下,共话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变量与格局,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李想对汽车驾驶性的理解,是领会特斯拉的“神”而非“型”,精打细算的经营风格,追求利润而非“流量”的目标,理想汽车某种程度上像个穷孩子,但是却有着自己的独特生存方式。?

关于疫情带来的短期影响?

方三文:规模上不去,就会落入进退两难

现在的疫情应该对全世界汽车产业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比如中国在疫情高峰期,2月的汽车销量大概同比下降了80%,现在欧洲、美国大部分汽车厂都关闭了。我理解,汽车是一个重资产行业,生产线一开动,汽车生产出来,很多的汽车如果销不动,后果非常麻烦。

中国反而是比较容易撑过去的。但是造车新势力过去基本上还是没有达到用规模能够支撑稳定盈利的地步,过去是快速发展的阶段。因为疫情的原因,使规模速度下降,压力都比较大。现在这几个新势力中,理想没有上市,小鹏也没上市,已经上市的蔚来财务报表大家看得见,现在看来财务上已经非常危险。因为达不到产生利润的地步,持续在失血,规模上不去,就会落入进退两难的阶段。

李想:销量提升受益于特斯拉

我们去看蔚来最近整个销量的提升,很多还是受益于特斯拉,特斯拉作为一个强有力的鲶鱼进入市场,对于行业里的认真从业者而言,短期看有压力,但是长期看绝对是好事。

关于融资和现金流控制?

李想:某种程度上我们像个穷孩子

理想汽车是我的第三次创业,其实这三次创业的难度完全不一样。第一次创业的时候太容易了,那时候是互联网时代,1999年,2000年基本上是圈地运动。我觉得到第三次创业的时候,整个创业难度不一样了,靠一个梦想,或者是靠你有产品的特长,或者是技术的特长,要想在今天创业成功,几乎没有可能。

本质上要求每一个CEO必须是一个专业的CEO,对整个行业的认知必须是能力最强的和最深的,得不停根据市场去深入变化的,我们在整个战略能力,包含用户的定位,整个节奏的把控,目标的设定,我们的策略,都是做得最好的。在具体的业务上,我们的业务架构设计,业务系统的对应,还有运营能力,以及再往下的整个组织能力,我们如何能够做到责任服从于整个业务架构,功能服务于责任架构,绩效体系能够支撑。包含再往下很多的公司做财务处了问题,能不能精确的做出自己的预算,这个预算对应出来整个现金流是如何控制的,损益表如何反映最真实的经营,而不是做任何短期的掩盖,这是一个完整的经营系统。当你把所有的人放在一个系统里来运营的话,就不会做什么出格的事情,也不会乱花钱,花任何一笔钱,都会经过计算。因为花钱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另外一方面,我们某种程度上像个穷孩子,方丈也来过我们总部,办公楼每平米在北京是一块多钱,基本上在北京这种城市,找不到再便宜的地方了。其实不是我们缺这些钱,而是觉得作为一个创业企业,必须得这样来管理。因为很多时候并不是说花了这个钱就完事了,是因为当你花了一部分不该花的钱,就会出现第二部分,第三部分不该花的钱。你非要花十块钱租一个办公室,就会为了让你的钱花得值,就要上每平米五六千块钱的装修,而不是一两千就够了。你要上五六千块钱的装修,就会发现办公家具也要用得好一点,才能匹配上这个装修,钱就会越花越多,花钱都是容易的事情,这么花钱不需要什么技术。

但是很多时候,事实不是这样的。事实是说,什么是一个好的办公环境,不是要在这里烧很多的钱,而是我们有没有给员工提供非常好的座椅,厕所是不是足够的干净,空气质量是不是足够好。你仔细想这些问题的时候,不需要花很多的钱,和我们做业务,做研发是一样的,拍脑袋容易做事情,但是我们怎么做重要的事情。

所以很多人说需要花三五百亿进入汽车行业,给我十亿美金我们就能做到盈利,真的,我们说到做到。所以我们上一轮融的五亿美金,到今天为止,动还没有动,就是这么一个事实。汽车之家一直维持在接近30%的净利,不是白给的,是我们做出了比一般企业多五倍,十倍的工作,才实现了这样的净利,因为我们的运营质量非常高。

关于电池安全问题?

李想:能源应该更加标准化

电池是挺重要的,但是怎么看待电池这件事情?我们自己也在思考一个问题。

理想汽车到底做不做电池?作为电动车,电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但我的观点是,我还是宁可愿意相信比亚迪和宁德时代这样的企业,我们自己不会去做电池,他们在安全性方面考虑得也是很周到的。因为如果大家有一天相信电动车会变成行业主流,其实本身电池所扮演的角色,跟汽油和加油站是一样的。作为一个电动车企业,或者是作为一个燃油车企业,没必要自己非要去建加油站或者是炼油厂,不需要想更多,整个能源这一块儿应该更加标准化,这才是整个社会效率的提升。

关于新能源汽车未来的机会增长点

李想:三个机会:电池、智能座舱、自动驾驶

其实这个行业的机会和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因为你解决了问题,其实也会创造巨大的利润,你创造了新的需求,也会创造巨大的利润,所以基本上我经常在我们内部,把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电动汽车,第二部分是智能座舱,第三个部分是自动驾驶,

这三个都有分别的机会,在电动汽车里边,最大的机会一定来自于电池,电池成本的降低,寿命的提升,重量的降低,在这里会出现几家龙头,而且这几家龙头前三名都是千亿美金企业。

第二部分,整个智能化,智能座舱,最主要是各种各样的芯片和功能芯片,还有屏幕,这一块产生供应链的机会跟智能手机是类似的,比如说我们的芯片找的高通,整个链条比较类似,所以这个供应链跟手机长得比较相似,如果手机厂商想要来吃这个市场,他有更大的机会能够吃到这个市场。

第三个部分其实是自动驾驶,包含两个层面,都可以产生巨大的利润。一个是芯片和算力相关的,这是整个自动驾驶的处理器,另外一个方面利润很高的,会是自动驾驶的安全制动机构,像今天,比如说我们选自动驾驶的刹车、转向,以及各种安全冗余机构,涉及到安全,涉及到很高技术壁垒的,在这个领域又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机会。

这就是解决今天的问题,以及创造未来的需求,电池、智能座舱,还有自动驾驶。但是企业的选择,还是很复杂的,因为涉及到他的战略,是否集中,他的经营水平,他的团队,他的技术突破,甚至很多时候,当你要投一个企业,投资一个技术为核心的企业,他本身总部放在哪里都很关键,总部放的位置能不能大量吸收人才,这都是很关键的选择。

关于汽车公司的商业模式?

李想:无非是两种方式,一种是卖车,送司机,司机当服务费来收。一种是卖司机,车当服务费来收,其实就是这两种模式,至于变成哪种模式都没问题,看那时候消费者的需求,愿意以哪种商业模式付费,我们就遵循哪种商业模式就可以了。

关于汽车行门槛?

李想:汽车行业的门槛高是一个假门槛

我觉得汽车行业,目前大部分汽车厂最大的问题是本身战略方面不合格,无论是国际大厂,还是国内汽车厂商,战略是有严重问题的,最基本的战略集中都没有做到。

很简单,如果苹果像诺基亚那样,一年推出几百款手机,苹果今天也不是这个利润。因为靠这种规模产生的成本降低,很快就有瓶颈,你如何能够把你的少数产品做到极致,产生用户对于品牌和心理的认知产生的溢价,其实才能产生利润。很多时候,苹果干掉传统手机,不是大家看到的,靠这些技术,靠这些软件就实现了,是苹果在战略方面跟他们完全不再一个量级上,完全碾压的战略。到今天为止,你能买到苹果的时候,就那么两三款手机,你去诺基亚网站上查手机的时候,根本查不过来。这是一个最基本的战略能力的问题,这是汽车行业的第一个问题。?汽车行业的第二个问题,汽车行业的门槛高是一个假门槛,其实汽车研发不需要花那么多的钱,只不过因为过去没有竞争,因为我们刨去中国,在全球范围之内,过去的30多年里,真正活下来的汽车厂商只有特斯拉这一家。

谁能成为汽车行业的“苹果”??

李想:特斯拉是最接近苹果的

我遇到一个比较牛的人,他给了我一个观点,我认同他的观点。我问他,你做了这么多年投资,你怎么判断投资项目的好和坏?他提了两点,第一,他从来没有见过一个牛的CEO在一个糟糕的行业里获得成功,无论是买股票,还是自己创业,最重要的,我们必须要选择一个上升的,能够高速发展的行业,行业的选择是很关键的,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选择对的行业是最重要的。

行业选对了以后,第二就是看人了,他们投的公司里,行业基本上都没看错过,因为他们有非常好的分析的团队,同时他们投中晚期,很多行业的趋势已经看得比较明显了,最后出问题都是出现在人身上,因为人不靠谱。而且人非常难判断,表面看他西装革履,但是他可能是一个骗子,你可能看他是一个很冷静的人,关键的时候,发现他是怂人都是可能的,最后项目折就一定折在人身上,他们也没找到具体的,在投资前有效判断一个人的方法。最后我们又问他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给了我们非常好的答案,你投资成功的这些企业,还有你自己非常喜欢的这些创业者他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他当时说出这个判断,我对特斯拉的判断就变正向了,他说他投资的所有的企业,以及他喜欢的创业者,都具备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这个创业者或者是CEO,无论外部的环境多么复杂,无论当时的状况多么的零乱,当时的整个处境多么糟糕,他在这个关键时刻永远能看清本质,能抛开各种各样的云雾和干扰,各种各样的压力,能看清本质。他投资的所有的成功企业,都具备一个共同的特质,就是最艰难,最关键的时刻能够看清本质。看清本质这件事情,又跟这个人的性格,这个人的经历都没关系,这个人可能很外向,很内向,他到关键时刻也能看清本质,甚至你看他平时嘻嘻哈哈,但是他到关键时候越能看出本质,越是难的时候,越能看出人和人的差别,但是这个东西是事后的验证,他有没有在最艰难的时刻看清本质。

还是要看整个智能电动车所占的市场份额,行业老大有机会能摸到30%的市场份额,跟智能手机比较接近,而不是今天汽车的份额,智能手机的第一名大概能做到30%的市场份额。

特斯拉的净利率水平能达到什么水平?

李想:如果没有疫情,特斯拉的净利率会很快接近保时捷

因为我们测算,国内Model?3的净利率能做到30%,甚至超过30%,而且他是直营模式拿到30%的毛利,这是非常可怕的。我们可以看到,特斯拉的销售及管理费用是九个点,这是2019年的数据,研发费用在四到五个点,如果减去这两个费用,基本上税前净利奔着15个点去了,基本上是主流汽车厂商三倍的利润率,还是挺可怕的。

Model?Y是有机会单车销售突破一百万辆的,他不会那么快速的成为苹果,苹果从第一代iPhone发展到今天过去十几年了,苹果之前也有iPod等一些产品,这是发展的基础,还是拉长时间来看,一个好的企业,还有一个好的投资者一定要跟时间做朋友,绝对不要干跟时间做敌人的事情。

很长一段时间,汽车可能会走两个路线,代步工具的路线仍然会存在,就跟今天在非洲,还是功能手机为主,回到智能汽车,特斯拉自己未来一家拿到?20-30%?的市场份额应该没有任何问题,单纯的智能电动车这个领域。我觉得他自己能够做到?500?万辆到?1000?万辆,拉长时间来看,做到这样的销量没有任何问题。

还是看整个智能电动车所占的市场份额,它有机会能摸到30%的市场份额,跟智能手机比较接近,而不是今天汽车的份额,智能手机的第一名大概能做到30%的市场份额。

本文文字资料:雪球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文章标签: # 理想 # 汽车 # 李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