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新车销售 新车销售

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及前景,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

tamoadmin 2024-06-29 人已围观

简介1.传统汽车需要在变局中重塑增长新格局2.进入全面市场化拓展期3.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如何4.汽车业趋势力量成为发展动力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352.1万辆,同比增长1.6倍,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333.4万辆,同比增长167.5%。近五年来,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数量从2017年的65万辆到2021年的295万辆,明显呈高速增长态势。截至2021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

1.传统汽车需要在变局中重塑增长新格局

2.进入全面市场化拓展期

3.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如何

4.汽车业趋势力量成为发展动力

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及前景,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

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352.1万辆,同比增长1.6倍,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333.4万辆,同比增长167.5%。近五年来,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数量从2017年的65万辆到2021年的295万辆,明显呈高速增长态势。

截至2021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784万辆,占汽车总量的2.60%,与上年相比增长59.25%,占全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一半左右;而纯电动汽车保有量0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81.63%。据了解,全国汽车保有量超过百万辆的就有79个城市,同比增加9个。35个城市超200万辆,20个城市超300万辆,其中北京、成都、重庆均超过500万辆,而苏州、上海、郑州、西安超过400万辆。

从大面上来说,新能源车保有量大幅提升,以及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刺激了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不过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保有量上去了,随之而来的是消费者投诉量也跟着上涨。

投诉量大幅上涨

就在1月底,中国消费者协会整理发布了2021年受理投诉的情况,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投诉量为41624件,占商品投诉量的3.98%,同比增长了19.28%,其中又以新能源汽车消费者居多。具体来看,新能源车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集中在安全;虚假宣传;价格频繁变动;售后服务体系;数据的存储、提供等,其中又以安全问题最受关注。

提到汽车安全问题,基本上每一个消费者都会认为这应该是车企最起码要做到的,但从消费者实际用车过程中,会遇到如行驶中断电、自燃、自动驾驶系统失灵等问题,轻则造成财产损失,重则伤及性命,这一点在轰动一时的特斯拉女车主上海车展现场维权事件中体现的最为明显,当时也长时间霸榜几大社交平台热搜榜,成为引发全社会关注的维权事件。

此外,作为新能源汽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电池的质量问题也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比如充电故障、电池冒烟、电池自燃等。在去年7月份,浙江温州的宋女士所拥有的电动汽车在充电时发生自燃,宋女士认为4S店出售的电动车存在质量问题,要求予以赔偿。

在黑猫投诉平台,近日也有车主集体投诉威马“以降低续航掩盖电池质量缺陷”,导致续航里程缩减。从2021年5月投诉以来威马未回应,维权车主希望威马尽快对接,公开道歉并更换电池。

虚假宣传则是消费者投诉量的占比较大的另一问题。在实际用车过程中,续航里程虚标,达不到厂商宣传值,尤其冬季低温下续航折损快的问题则是当前新能源汽车面临的普遍问题,确实是目前电池技术发展面临的瓶颈,这部分的投诉量比重相对较大可以理解。2021年9月份,湖北张先生投诉称,其花20万元购买的某品牌新能源汽车,推销时宣称充一次电,续航能达到510公里,但实际使用时的续航里程只有300公里。

除续航里程虚标之外,实际配置与宣传配置不符也是投诉量较大的时间之一,其中最受关注的是长城欧拉好猫芯片门事件。该事件简单来说就是,上海一位欧拉好猫的车主反馈自己在使用该车搭载的咖啡智能车控系统时,发现内置芯片采用的是英特尔的四核芯片,而官方配置表里表明的是采用高通八核芯片,等于是买到了一台“减配车”。

同样,在去年9月份,苏州王女士预定了一辆纯电动汽车,其刹车类型为机械刹,王女士交了定金,跟4S店也签订了车辆预售合同,但合同中的交车日期栏为空白。一个月之后,王女士联系4S店交付尾款、提车,但4S店告知王女士,由于厂家调整生产,其所订购车型已经停产,现升级为电子手刹,并且只有青色,但升级后的车型需要额外再加3000元才能提车。

类似上述消费者投诉的情况不在少数,除了消费者在买车前以及在用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外,也有售后方面的相关问题,比如新能源车企的维修网点、维修技工等不能满足高速增长的新能源汽车需要,影响消费者的使用体验和售后满意度。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新能源车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涉及到车主的数据问题,如个人信息、驾驶路线、驾驶习惯等等,从目前来看,该类数据目前主要由厂家进行把控,因而造成拒绝提供等情况,导致消费者产生投诉行为。

仔细来看,导致新能源车消费者投诉量大幅提升的原因,主要在于其自身结构与传统燃油车有较大不同,比如电池、电机、电控、车机系统、充电、自动驾驶功能等,正因此,消费者的驾驶习惯、售后维修保养都有了新的变化,这也就需要有新的政策来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新三包政策”实行

事实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去年7月份就发布了《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也就是“新三包规定”,该规定今年1月1日已正式施行。需要指出的是,该规章在2013年施行的“三包规定”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扩大了家用汽车三包调整范围。

新规定相比上一版“三包规定”的调整主要体现在对经营者提出了更严格的三包责任要求;扩大家用汽车三包调整范围;完善相关监管制度三个维度,从这些调整中不难看出,“新三包规定”对于维护消费者权益起到更大的作用。

首先,“新三包规定”要求如果出现因质量问题需要更换发动机、变速器、动力蓄电池、行驶驱动电机或者其主要零部件等情形,自三包有效期起的7天内免费退、换车,并且明确退、换车时,应当赔偿消费者的车辆登记费、加装装饰费、服务费等;降低使用补偿系数,减少消费者在退、换车过程中支付的使用补偿费;将新能源车的动力蓄电池容量衰减限值明码标在三包凭证上等。值得注意的是,三包的有效日期由原来的开票时间变更为交车时间

其次,将电动车的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专用部件质量问题纳入三包退、换车条款;将家用汽车污染控制装置的主要零部件纳入重大质量问题退、换车条款等。

最后是强化生产者的质量责任,要求主机厂不得故意拖延或无正当理由拒绝销售者、修理者提出的协助、追偿等事项;对故意拖延或无正当理由拒绝承担三包责任的经营者加大处罚力度等。

“新三包规定”的实行,不仅强化了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有据可依,从另一方面来看,也将对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如何降低消费者投诉量?

面对新能源车消费者投诉量上涨,除政策上的支持外,最主要还需要新能源汽车经营者来进行解决。在中国消费者协会看来,经营者只有从关注产品安全、真实全面告知产品情况、落实合格产品交付义务、保障消费者数据知情权、做好售后服务等方面着手,切实从消费者利益出发,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消费者对于新能源车最关注的点无外乎安全、知情、售后等,这就需要厂商高度关注产品安全,对产品质量严格把关,尤其是智能网联汽车的数据安全、网络安全、软件升级、功能安全,加强辅助驾驶风险告知及质量管控。

此外,真实全面地告知消费者产品情况,合理约定厂商、经销商、消费者的权责,不夸大或者虚假宣传,并且落实合格产品交付义务,承担合同责任,履行承诺。

汽车数据可以说是消费维权的重要凭证,消费者有权知悉、查阅、获取与自己有关的、未经篡改的原始数据。

在售后服务方面,虚心听取消费者意见,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积极、妥善处理相关投诉,杜绝拖延推诿、强势霸凌、威逼恐吓。值得一提的是,新的汽车三包规定正式实施,汽车经营者应当认真学习新的规定,及时更新三包政策,加强员工培训,将三包规定落实到位。

如果厂商能够严格按照上述措施来执行,不仅会让消费者从中受益,同时也会提高消费者对于厂商的满意度,对双方都是重大利好。

写在最后:据乘联会预计,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有望突破600万辆,渗透率22%左右,肉眼可见的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规模正在逐年扩大,到2025年,新能源车渗漏率更是要达到25%。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主机厂除了想方设法提高自身产品市场占有率之外,更多的还要关注到消费者的权益,如果一个品牌车主维权事件屡见不鲜,不仅对该品牌形象有所打击,更对于新能源车的整体发展也会产生影响,别因为要完成销量目标,而忽略了消费者合理的权益诉求。

传统汽车需要在变局中重塑增长新格局

2021年的产销降幅在2%以内,汽车产量占全球比重达到32.5%,创历史新高。

截至2021年5月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580万辆,约占全球新能源汽车总量的50%。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有利于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实现,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汽车组成部分

1、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装置。其作用是使燃料燃烧产生动力,然后通过底盘的传动系驱动车轮使汽车行驶。发动机主要有汽油机和柴油机两种。汽油发动机由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和燃料供给系、冷却系、润滑系、点火系、起动系组成。

2、底盘作用是支承、安装汽车发动机及其各部件、总成,形成汽车的整体造型,并接受发动机的动力,使汽车产生运动,保证正常行驶。底盘由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四部分组成。

3、车身安装在底盘的车架上,用以驾驶员、旅客乘坐或装载货物。轿车、客车的车身一般是整体结构,货车车身一般是由驾驶室和货箱两部分组成。

进入全面市场化拓展期

新能源流通链条扩张,传统汽车需要在变局中重塑增长新格局

在全球经济化的时代浪潮前,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汽车行业同样如此。但与此同时,新的机遇也迎面而来。在新的发展阶段,汽车市场与流通行业如何发挥好超大市场规模优势,以创新驱动为牵引,于变局中重塑增长新格局,为行业、企业发展注入澎湃动力成为需要思考的问题。

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车走势形成了鲜明对比,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由原来的政策单轮驱动向政策和市场需求双轮驱动转变。

伴随新一轮科技浪潮和数字经济的发展,汽车产业和市场的数字化转型正在加速,并且已经深入到行业发展的各个领域。

受国际国内多重因素影响,汽车供应链的安全风险激增,深刻影响着汽车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结构平衡,突出表现为车用半导体芯片产能短缺对全球汽车市场造成了不利影响。

汽车流通渠道多样化发展,传统汽车销售模式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如何进一步发挥和利用好现有渠道在效率和体系方面的优势,需要厂家和经销商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共同面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于变局中开新局。

从汽车全流通链条看,二手车市场增长明显好于新车市场,报废机动车、汽车改装保持较快发展;从汽车流通模式来看,授权销售仍是汽车销售的主渠道,汽车电商、直营等非授权销售也不断发展,促进了汽车市场竞争,提升了汽车流通效率。

同时,商务部也非常关注模式变化带来的其他方面影响,希望模式创新尽量给汽车市场各参与方带来共赢,使厂商关系更加和谐,避免任何一方利用优势地位伤害其他相关方的利益。

针对汽车市场的走势,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预判,在结构方面,由于“95后”逐步成为购车主力,并到2030年会超过1/3的比重,届时会倒逼汽车市场加速智能化、电动化发展,与此同时自主品牌会处于有利地位。

目前,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占据全球保有量的40%以上,销量、保有量、生产量已连续6年全球第一。更重要的是,得益于政府的前瞻布局和政策支持、换道先行的智慧、动力电池的路线、消费电子的基础、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潜力巨大的市场,中国已形成了自己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工业,提高了中国品牌的占有率,更在国际上打响了中国品牌,并为汽车与其他产业创造了融合共生的商业机会。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如何

进入全面市场化拓展期

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政研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今年以来,在稳增长、促消费等政策支持下,我国汽车产业克服疫情等因素冲击,呈现出恢复增长的良好态势,为稳住经济大盘发挥了积极作用。

其中,新能源汽车保持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97万辆和386万辆,同比增长1.2倍和1.1倍;出口34万辆,同比增长97.4%;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部汽车销量比重达到22.9%;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1000万辆。

从更长周期看,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快速增长,关键技术水平大幅提升,充电基础设施等配套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可以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形成良好基础,新能源汽车发展进入全面市场化拓展期。

这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

一是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和规划政策体系。我国将新能源汽车作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出台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形成了完善的科技、产业、财税等支持政策体系,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实保障。

二是有比较完备的产业支撑体系。我国拥有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生产设备、基础材料等全产业配套能力,在产业规模、协作效率、配套成本等方面形成一定优势,为企业开展技术研发、产品研制提供了有效支撑。

三是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也是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当前我国汽车市场呈现消费升级态势,年轻消费群体对新技术、新产品接受程度高,新能源汽车市场仍有较大增长潜力。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认真落实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持续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研究完善新能源汽车政策体系,营造有利于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环境。

二是坚持“全国一盘棋”优化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按照区域集聚、主体集中的原则,构建布局合理、发展有序、运行高效的产业格局。

三是鼓励企业充分依托我国产业基础,加强技术创新,加快突破新能源汽车关键系统部件和基础共性技术,持续提升全产业链核心竞争力。

四是继续以开放的姿态深化国际合作,鼓励中外双方企业深化合作方式,拓展合作领域,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合作和互利共赢。

汽车业趋势力量成为发展动力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形成良好基础,新能源汽车发展进入全面市场化拓展期。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19日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今年以来,在稳增长、促消费等政策支持下,我国汽车产业克服疫情等因素冲击,呈现出恢复增长的良好态势,为稳住经济大盘发挥了积极作用。其中,新能源汽车保持快速增长,今年1—8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97万辆和386万辆,同比增长1.2倍和1.1倍;出口34万辆,同比增长97.4%;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部汽车销量比重达到22.9%;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1000万辆。

从更长周期看,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快速增长,关键技术水平大幅提升,充电基础设施等配套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可以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形成良好基础,新能源汽车发展进入全面市场化拓展期。这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

一是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和规划政策体系。我国将新能源汽车作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出台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形成了完善的科技、产业、财税等支持政策体系,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实保障。

二是有比较完备的产业支撑体系。我国拥有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生产设备、基础材料等全产业配套能力,在产业规模、协作效率、配套成本等方面形成一定优势,为企业开展技术研发、产品研制提供了有效支撑。

三是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也是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当前我国汽车市场呈现消费升级态势,年轻消费群体对新技术、新产品接受程度高,新能源汽车市场仍有较大增长潜力。

孟玮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认真落实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持续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研究完善新能源汽车政策体系,营造有利于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环境。

二是坚持“全国一盘棋”优化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按照区域集聚、主体集中的原则,构建布局合理、发展有序、运行高效的产业格局。

三是鼓励企业充分依托我国产业基础,加强技术创新,加快突破新能源汽车关键系统部件和基础共性技术,持续提升全产业链核心竞争力。

四是继续以开放的姿态深化国际合作,鼓励中外双方企业深化合作方式,拓展合作领域,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合作和互利共赢。

首当其冲的是新能源汽车替代燃油车的趋势。根据公安部1月11日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1310万辆,扣除报废注销量比2021年增长67.13%。2022年全国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535万辆,占新注册登记汽车总量的23.05%,与上年相比增长81.48%。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数量从2018年的107万辆到2022年的535万辆,呈高速增长态势。更为重要的是,这种高速增长是在“国补”离场早有时间表的情况下实现的。早在2017年至2019年,新能源汽车补贴就开始逐步退坡。2020年4月,财政部等四部门提出平缓退坡力度和节奏,将补贴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2022年底,原则上2020年至2022年补贴标准分别在上一年基础上退坡10%、20%、30%。从2017年的每辆车最高6万元到2022年的1.26万元,新能源汽车补贴一直在不断下降。也就是说,“国补”退场相当于“软着陆”,其间新能源汽车市场早已走出了导入期,并从政策拉动转向市场拉动的新发展阶段。

难能可贵的还有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的趋势。正如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颜景辉所言,在国内汽车市场,智能化和数字化同样是吸引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因素。不难发现,新能源车型在智能化水平和构建数字车生活方面,远远跑在燃油车的前面,从这个角度来看,即便失去价格优势,更加注重智能化的消费者同样会选择新能源汽车。

更为重要的是在全球新能源汽车替代燃油车进程中,中国成为这一进程主导力量的趋势。2021年,中国企业获得新能源汽车相关专利超3万件,占全球比重达70%,而这一趋势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更为明显:不仅是中国汽车产业链在动力电池技术、智能驾驶技术仍占据世界领先,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暴增也足以显明这一趋势。如今在欧洲,每10辆新能源汽车中,就有1台来自中国。在今年CES大会上,法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Forvia称,中国汽车制造商生产每辆电动汽车的成本比欧洲汽车制造商低1万欧元,具有压倒性的成本优势。中国车企比亚迪更是稳坐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冠军宝座,全年销量突破186万辆。

不可否认,延续13年、累计超2000亿元的国补,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强势崛起不可或缺的关键助力。“国补”退出必然使新能源车企经历成本压力的阵痛,然而已经在特斯拉“鲶鱼效应”、逐步取消外资股比限制等考验中成长起来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也有面对挑战的底气。坚定地依靠产业趋势的力量,深挖消费者需求,抓住汽车变革“下半场”智能网联快速发展的市场机遇,不断提升核心技术竞争力、稳定供应链能力,汇聚融合更多科技力量,加速行业优胜劣汰……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还将展现出更加强劲的发展韧性,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文章标签: # 汽车 # 新能源 #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