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汽车产业发展政策2021

tamoadmin 2024-09-28 人已围观

简介1.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国家政策保驾护航2.广州推出多项汽车业相关措施 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等3.新能源汽车再迎政策支持4.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四大要点公布!5.新能源汽车: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之路6.比亚迪有国家扶持吗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国家政策保驾护航目前热门的发展方向是新能源汽车。电动车的存在给了很多车企一点选择的余地,所以新能源的发展也得到了国家的支持。国家支持社会资本和技术能力强

1.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国家政策保驾护航

2.广州推出多项汽车业相关措施 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等

3.新能源汽车再迎政策支持

4.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四大要点公布!

5.新能源汽车: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之路

6.比亚迪有国家扶持吗

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国家政策保驾护航

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汽车产业发展政策2021

目前热门的发展方向是新能源汽车。电动车的存在给了很多车企一点选择的余地,所以新能源的发展也得到了国家的支持。国家支持社会资本和技术能力强的企业投资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节能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领域。那么新能源汽车行业就有了国家政策的护航。

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发展

日前,国家发改委发布了《汽车产业投资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意见稿显示,国家支持社会资本和技术能力强的企业投资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节能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同时,鼓励企业通过股权投资进行并购和战略合作,共同研发产品,共同组织生产,提升产业集中度,支持国有汽车企业和民营汽车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合力组建世界级汽车企业集团。这意味着纯电动汽车代工模式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将得到政策认可,新的造车企业将受到欢迎。

新能源汽车产业:代工合作,未来汽车产业新方向

其实在此之前,因为公司自身的实力、理念、建设周期,以及新能源汽车&ldquo出生证明&rdquo暂停审批等原因,很多新车厂商都选择了代工模式。不过,这份意见稿的出台,给了已经开始在这条路上前行的新车企业更多的信心。平心而论,有代工的模式,有些可以解决问题。一些没有生产资质但有创新和R&D能力的新造车企业,可以解决产品落地问题,避免生产经验不足的弊端,成为新造车企业加速量产车型落地、前期打开市场的关键环节。从这些优势来看,蔚来、小鹏、点卡、博骏等新能源车企都利用这一模式,基于现实选择了最佳路线。

与此同时,代工模式不仅仅适用于新的汽车公司。墙梯&rdquo对于传统汽车企业和整个汽车行业来说,也是通过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实现共同发展的良药。例如,在今年3骏与一汽吉林的战略合作中,基于对彼此产品属性和生产流程的深刻理解,两个团队通过发展和变革紧密合作。起初,博骏利用一汽在制造、营销和服务方面的经验和积累,填补了其生产体系的不足,加快了首款产品的量产和交付,同时使一汽吉林的产能更加充足。其次,作为一家在电力、智能互联、智慧出行方面拥有先进技术和理念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博骏也助力一汽吉林的战略转型和新能源布局。再者,两家公司在营销和渠道领域的合作,以互联网思维忽略资产,节省了渠道支出,有效增加了产能,降低了成本。以博县为例;新的原始设备制造商模式;再者,IT不仅仅是单纯生产的合作,而是技术、生产、销售、售后、财务、质量、IT建设等全方位的合作。此次合作不仅对双方都有利,也为汽车行业的资源整合和优化提供了新思路。

多方共建工厂的新途径。

对于一家有更大追求的新汽车公司来说。原始设备制造商&rdquo满足关键&ldquo紧急&rdquo而建工厂可以解决&ldquo极度需要。。在此之前,有点新的车企已经开始为这项工作做准备,但因为资质、政策等原因,一种紧张的心态在所难免。在这方面,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澄清了&ldquo支持国有汽车企业和民营汽车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企业在工厂建设、生产资质等方面可以寻求股权投资、合资、合作等方式,不受地域限制,将为新车企业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

在这方面,博县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黄锡明博士代表&ldquo这是一个合作共赢的世界,不仅仅是你我。博县也在积极寻求与其他企业和政府的合作机会,通过合作缩短资源浪费,促进产业高效发展。&rdquo通过寻求政府、相关机构等多方合作,博骏在南京的制造工厂已经开工建设。据了解,工厂占地约1300亩,一期年产能将达到15万辆,二期建成后将达到30万辆。与此同时,蔚来、小鹏等公司也在积极布局自己的纯电动汽车制造基地。这一政策的制定为这些新车企建厂提供了政策保障,保证了生产基地建设过程的正常进行。

今天,边肖汽车的简介到此结束。以上是边肖汽车简要介绍的新能源汽车行业。纯电动汽车代工模式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将得到政策认可,新的造车企业将受到欢迎。《征求意见稿》关于代工生产和工厂建设的说明,为众多新车企业开辟了更加合理有效的发展道路。我需要更多地了解边肖汽车公司。

百万购车补贴

广州推出多项汽车业相关措施 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等

易车讯 近日,广州市商务局发布了《广州市支持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产业稳链补链强链的若干措施》。其中包括了支持构建安全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近地化构建“432”汽车产业园区新格局、提升汽车产业链自主创新与核心竞争力、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强化要素资源供给保障,措施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

原文如下:

一、支持构建安全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一)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发挥好由市领导任组长的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工作专班作用,梳理全市汽车零部件生产和供应情况,运用税务、海关、电力等大数据源加强产业运行监测,及时分析解决产业链供应链问题,主动预判各种风险挑战,积极应对“黑天鹅”“灰犀牛”事件。(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商务局,广州市税务局、广州海关、黄埔海关等及各区政府)

(二)建立产业风险管理预案机制。强化统筹协调,迅速应对疫情、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风险,紧急状态下,在产业链供应链工作专班下成立应急工作组,建立市、区、企业三级线上线下“每日调度”机制。争取国家和省支持,推动供应链重点企业清单区域互认,支持清单内企业在本区域及跨省、市供应链物流通畅,保障其用电用能。加快清单内企业货物清关及转运,保障港口、航空、高速公路等各类运输通道畅通。(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商务局、交通运输局,广州海关、黄埔海关等及各区政府)

(三)深化实施“供应商AB近地化策略”。推动整车企业梳理关键核心零部件、重要物料“AB近地化”清单,支持可适配汽车零部件的电子、材料、轨道交通等领域企业纳入清单,政企联动开展产业链供需对接,吸聚核心供应商在本地及周边区域布局,共同补齐供应链短板。鼓励市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链主”企业牵头搭建集采平台,降低采购成本,提升近地化率,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现供应链安全布局。

对新投资承担“AB近地化”功能或优质的制造类项目,市在区支持的基础上,视项目先进性、紧缺性等因素,对项目予以适当支持。(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等及各区政府)

对“链主”企业牵头搭建的汽车零部件集采平台,支持平台引导整车企业及核心供应商等积极参与联合采购,降低采购成本,提升近地化率。(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

(四)建设专业化供应链物流体系。市区联动引进培育一批综合型重点物流企业和服务技术型重点物流企业,为固定客户以及大型商业客户提供全流程、全方位、全环节物流服务,提供管理、信息技术以及物流咨询和物流过程控制等支持协助。

认定一批汽车产业领域的“广州市重点供应链服务企业”,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按相关规定给予融资、人才落户等方面综合支持,优先纳入产业链和金融链合作清单,组织重点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开展供需对接。(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工业和信息化局、交通运输局、地方金融监管局等)

建设一批与制造业融合且具有公益属性的供应链物流公共服务平台,鼓励大型交通运输、生产制造企业将自营物流面向汽车产业等重点领域提供公共物流服务,对符合条件的供应链物流公共服务平台,按相关规定对年度平台实际投入给予资金补助。(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商务局、发展改革委等)

支持社会组织、物流公司等机构、企业参与协调跨省市运输、应急物资保障等问题。引导企业应用粤商通APP、广州企业12345热线等各类平台办理电子通行证。对于紧急响应且作出贡献的平台机构或物流公司,“一事一议”予以支持。(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局、商务局、国资委、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等)

(五)鼓励紧缺部件、材料适度库存储备。支持各区在汽车产业等大型工业园区自建云仓储、战略紧缺物资仓库等具有公共服务功能的基础设施,通过租金减免等方式吸引优质企业进驻运营并提供专业化、市场化仓储物流服务,鼓励扩大服务对象,拓展盈利模式。推动国有企业自建一批仓储设施,常态化储备紧缺部件和物料。引导汽车重点企业在一般性库存基础上,适当调高芯片、电子器件、重要原材料等核心零部件及关键资源的储备规模,提高供应短缺风险应对能力。支持一级供应商在广州地区建立二、三级供应商零部件仓库。

新建汽车产业园区须规划预留适当比例用地用于仓储物流。鼓励相关产业基金支持仓储设施项目建设。鼓励广州银行、广州农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向仓储设施建设、紧缺零部件存储等项目提供信贷支持。(责任单位:各区政府,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商务局、国资委、发展改革委、地方金融监管局等)

二、近地化构建“432”汽车产业园区新格局

(六)打造4个自主品牌创新基地。充分发挥属地车企牵头引领作用,大力建设番禺、花都、黄埔、南沙等四个“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创新基地(电子集成系统产业综合基地)”,鼓励各区制定实施汽车产业发展高层次人才经济贡献奖励政策。统筹用好财税、人才、土地、能耗、环保指标倾斜等政策,一基地一方案推动差异化发展。(责任单位:相关区政府,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等)

(七)建设3个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园。聚焦智能、网联、新能源等重点方向,按照零部件与整车产值比不低于0.5:1的中期目标,支持增城、白云、从化等区发展汽车电子等核心零部件产业。支持零部件产业园升级发展,打造区域性汽车检测及试验基地的产业服务中心、国际一流的汽车协同创新中心。(责任单位:相关区政府,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等)

(八)对口共建2个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用好帮扶政策,推动广清、广梅产业园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汽车整车和核心零部件企业,实施产业梯度转移。车企联动加快建设广深惠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国资委、协作办,广州对口帮扶梅州指挥部、广州对口帮扶清远指挥部等)

三、提升汽车产业链自主创新与核心竞争力

(九)开展协同创新。推动车规级芯片设计、测试和生产,支持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整机控制三大平台以及“三电”核心系统等关键技术研发。市科技部门每年在部门预算中安排不超过5亿元,专项用于支持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及适配汽车零部件的相关企业开展核心零部件和关键技术联合研发,单个项目财政资金支持额度不超过1亿元。(责任单位:市科技局等)

(十)提升关键核心技术通用性。以汽车电子撬动电子产业整体发展,加强关联产业链的一体性和通用性。支持国家级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研发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和核心通用零部件,增强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相关技术、产品的跨车型适配性和跨产业通用性,推动汽车相关研发成果延伸应用。(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等)

(十一)推动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筹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循环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园,开展汽车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试点、废旧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及再生利用产业试点示范。每个试点示范项目按照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给予不超过30%的奖励,单个企业最高不超过1亿元,同时给予试点示范项目5年贷款贴息补助,单个企业每年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

(十二)加大引优育强。着力强企补链,积极利用股权投资方式吸引项目落地,借“基”行事,以“投”促引,探索“投贷联动”模式。引进汽车核心零部件一级供应商,组织整车企业年度供应商大会。鼓励整车企业通过导入新车型、引进新投资等方式,提升产能利用率和用地效益。

支持新引进核心零部件企业优先纳入整车供应链体系,鼓励“链主”企业开放应用场景,协同加大技术和产品适配力度,“大手拉小手”促进新引进企业快速成长。(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科技局等及各区政府)

支持汽车及核心零部件领域的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聚焦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提升,定期遴选一批优质企业,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申报国家、省、市“专精特新”企业资质评定。(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科技局等及各区政府)

支持引进新投资20亿元以上的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整车制造项目、新投资10亿元以上的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研发项目、汽车及核心零部件领域的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项目,市在区支持的基础上,视项目先进性、紧缺性等因素,对项目予以适当支持。对本地整车及零部件企业的增资或扩产项目视同新引进项目。(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等及各区政府)

(十三)推动“软件和硬件协同定义汽车”变革。鼓励整车企业搭建电子电气架构、整车基础软件、智能座舱软件、自动驾驶软件等全栈研发体系,重点突破高精度地图、软硬件整合和软件算法三大核心技术。支持整车企业前装、配置超前的硬件,通过在线升级持续获取软件服务增值。对符合工业和信息化部L3自动驾驶及以上级别的车型,按照每个车型1000万元给予整车企业奖励,单个企业每年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局等)

四、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

(十四)支持新能源汽车推广。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大力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拓展示范应用场景和规模,推动一批整车制造申请国家新能源汽车准入许可。

支持优化新能源汽车通行环境,新能源汽车进入实行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管理的停车场充电的,或进入中心六区由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的城市道路临时泊位充电的,按相关规定享受免费停车优惠。出台新能源汽车应用、通行等方案细则,从市场需求侧引领产业发展。(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局等)

支持购置使用新能源汽车,对在个人领域推广应用符合条件的新能源汽车按相关规定给予综合性补贴。建立完善新能源汽车运行动态监测机制,进一步深化新能源中小客车指标申请信息服务工作。支持汽车金融、二手车交易、维保美容、数据增值等后市场发展,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车“三电”维修等售后市场,探索建设汽车博物馆、汽车主题公园,弘扬广州汽车文化。(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交通运输局、商务局等)

支持建设广东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聚焦市政、环卫、物流等重点场景,加快燃料电池重型卡车、专用车、公交车示范运营,统筹使用国家、省、市各级财政资金,重点支持关键零部件产业链技术创新和提升产业化能力、氢气供应、燃料电池汽车等领域。(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交通运输局等及各区政府)

(十五)支持动力电池技术突破。支持动力电池多元化发展,推动电池制造逐步向小轻型化、多样化、时长化、环保化发展。鼓励市内动力电池生产企业提升产品竞争力,对重点电池项目按“一事一议”方式给予支持。(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科技局等)

(十六)支持构建“一快一慢”充电设施体系。推动现有公共充电站点转型升级,鼓励超级大功率直流快充设施按加油站模式布点建设,在居住社区和地下停车场全面推进布局智能有序慢充系统。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我市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快充设施和换电设施发展,统筹使用中央和省下达我市的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补贴资金,对超级大功率直流快充设施、换电站给予建设补贴。(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住房城乡建设局、交通运输局、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等)

五、强化要素资源供给保障

(十七)保障用地用房。坚持“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优先将汽车产业项目列入市重点建设项目。汽车产业项目纳入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其中列入重点建设项目的专项保障建设用地指标,未列入重点建设项目的优先统筹保障建设用地指标,加快办理用地报批手续,满足4个创新基地和3个核心零部件产业园建设发展的用地需求。相关区政府应编制“4+3”基地园区规划,提出新增用地与存量盘活的土地资源整合方案,促进批而未供用地与项目用地需求衔接。支持汽车产业园内“链主”企业、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企业等市场主体的产业项目优先纳入新型产业用地(M0)试点。(责任单位: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等及各区政府)

推动“4+3”基地园区内村镇工业集聚区整治提升,针对性地建设一批与项目、企业、生产线精准对接的“量身定制”厂房和用于研发设计、中试测试等的“非标用房”。对解决企业用房较好的区,在建设用地指标、项目引进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加快推进园区周边道路、公交地铁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责任单位:各区政府,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工业和信息化局等)

(十八)加大资金投入。用好市发展改革委、科技局、工业和信息化局等部门的财政资金,通过股权投资、项目奖补、贷款贴息等方式加大对汽车产业稳链补链强链项目的扶持力度,推动4个创新基地和3个核心零部件产业园建设发展。支持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广州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基金,吸引整车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等社会资本参加,用于支持企业扩大生产,招引外地优质企业、项目落户我市。设立子基金跟投汽车及核心零部件技术攻关项目,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充分利用市“链金合作”金融机构2300亿元授信额度,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科技局、商务局、财政局、地方金融监管局等)

(十九)培育人才队伍。大力引进包括院士、海外科学家、科技型企业家等在内的汽车产业相关高层次领军人才,围绕汽车产业重大需求或关键技术难题,面向全球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来穗创新创业。对符合条件的领军人才及高级管理人才,市、区统筹强化住房保障,各区按有关规定解决子女入学问题。建立面向全体汽车产业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构建政府、学校、企业和社会“四位一体”的汽车产业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加快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广州市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人才联合会等社会组织的人才、技术、项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作用。鼓励符合条件的高校加强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学院、汽车相关学科专业建设。(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教育局、科技局等及各区政府)

(二十)优化用能保障。重点保障汽车产业用水、用电、用气需求,加快汽车产业基地园区周边水电气网建设改造。落实国家、省有序用电工作要求,完善用电政企联动工作机制,实施错峰用电时,对重点汽车企业给予优先用电保障。统筹用好能耗指标、排放容量,保障汽车产业链重点园区、重点企业新建和技改项目的用能、排放需求,优先实施节能审查。积极争取省政府支持4个创新基地和3个核心零部件产业园建设,对列入省、市重点项目的高能耗自主品牌汽车及零部件项目,差别化、精准化完善能耗考核方式和范围。分解下达节能环保约束性指标时为汽车产业链企业发展预留合理空间。疫情期间汽车企业尤其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用水、用电,可实施阶段性缓缴费用,缓缴期间实行“欠费不停供”措施。(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水务局、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局,广州供电局等及各区政府)

本措施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有关支持、补助和奖励等应按照规定程序纳入各相关部门管理的资金实施细则、管理办法、申报指南等文件中执行。

通过易车App“查裸车价”功能可以查询到目前在售车型的各地“成交价”,如需更多数据(比如轿车/SUV/MPV、排量等信息),可以通过易车App查询。

新能源汽车再迎政策支持

新能源汽车再迎政策支持

我国经济运行实现良好开局,但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稳固,常务会议对优化营商环境、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等领域做出部署,进一步稳定社会预期,提振发展信心,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

据央视报道,会议听取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展及下一步重点举措汇报,研究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草案)》。

会议指出,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发展空间十分广阔。要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加强动力电池系统、新型底盘架构、智能驾驶体系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统筹国内国际资源开发利用,健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构建“车能路云”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提升全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和绿色发展水平。

会议明确,要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优化消费环境,更大释放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

汽车是消费的大头,约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10。新能源汽车已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也是近年来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

新能源汽车支持政策密集出台。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对外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对适度超前建设充电基础设施、优化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环境等作出具体安排。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认为,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逐步进入全面市场化拓展期。政策持续加力有助于产业克服多因素影响,保持稳健发展势头,巩固优势地位。

国常会还提到,要把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摆在重要位置。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在放宽市场准入、促进公平竞争、保护知识产权、建设统一大市场等方面,分批次加快推出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并通过深化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切实增强政策有效性。要着力强化服务意识,加大政策落实力度,打通政策落实堵点,确保政策落到实处,让企业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宏观经济整体上保持回升向上势头,但仍存在内需不足、市场信心有待进一步提振等问题。着眼于扭转经济修复节奏放缓势头,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既需要宏观政策相机而动,做好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更需要着力深化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有效引导市场预期。

王青认为,国常会对优化营商环境的部署旨在有效解决当前民间投资面临的突出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接下来还会有更多具体实施细则出台。当前有效提振民间投资信心,首先是持续优化舆论环境,其次是持续优化政策环境,切实放宽市场准入,解决“明放暗不放、虚放实不放”问题。最后,短期内在融资环境、税费减免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这不仅会促进民间投资,还会对稳就业、促消费发挥积极作用。

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四大要点公布!

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政策的推动下将进一步加速冲刺。

10月9日,总理主持召开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会议上通过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有序发展,推动建立全国统一市场,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

政策引导产业有序发展

会议指出,要适应产业升级趋势和绿色消费新需求。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会议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在技术路线选择等方面的主体地位,更好发挥政府在标准法规制定、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作用。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有序发展,推动建立全国统一市场,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

为此,一要加大关键技术攻关,鼓励车用操作系统、动力电池等开发创新。支持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电动化与网联化、智能化技术互融协同发展,推进标准对接和数据共享。

二要加强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快充为主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对作为公共设施的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支持。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

充电和续航是限制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瓶颈。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底,全国各类充电桩保有量达132.1万台,其中公共充电桩55.8万台,私人充电桩76.3万台,数量位居全球首位。但这一数字仍无法满足新能源汽车用户的需求。而充电桩的限制,反过来也将大大限制新能源汽车的续航性。

据预测,2020年国内预计将新增公共充电桩15万台,其中公共直流桩6万台,公共交流桩9万台;预计新增私人桩约为30万台;预计新增公共充电场站8千座。同时,换电作为运营类车辆能量补给方式的补充会有进一步发展。

三要鼓励加强新能源汽车领域国际合作。

四要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公共领域车辆,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

经查阅,上述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目前包括:福建省、江西省、贵州省、海南省四地;而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主要指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辽宁中部、山东、武汉及其周边、长株潭、成渝、海峡西岸、山西中北部、陕西关中、甘宁、新疆乌鲁木齐城市群,共涉及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约?132.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3.81%。

快充成为重点,要求更加务实

去年12月3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正式发布。截至发稿,本次通过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细则尚未公开。不过从报道中提及的四大重点内容来看,总体方向并未有显著变化。

对比征求意见稿来看,正式通过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有两处较大改变,一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明确了快充的重要地位;二是公共服务领域支持新能源汽车使用的要求更加务实,放缓了节奏。

具体来看,相比征求意见稿国常会通过的正式规划进一步提升了快充的地位,提出要“快充为主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同时还明确了将对充电基础设施给予财政支持。

而在此前征求意见稿中的相关表述为:“合理布局充换电基础设施,加快形成适度超前、慢充为主、应急快充为辅的充电网络。”另外,这一次还在规划中明确了将对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支持,此前虽有相关补贴政策,但此前的征求意见稿中并未提及。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充电桩建设也被纳入了新基建重点领域。可以预见,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下,国内充电桩网络将进一步完善,能够更好地提高新能源汽车用户的用车便利性,缓解续航焦虑,如此又能带动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提升。

另外,本次通过的规划对于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要求更加务实。去年发布的征求意见稿明确要求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公共领域新增或更新用车全部使用新能源汽车,而在规划中,“全部”变成了“80%”,节奏进一步放缓,更加务实。

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自2015年起,连续五年产销量居世界首位,2019年销售120.6万辆。截至2020年6月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417万辆,占国内汽车保有总量的1.16%。

如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的通过,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目标、并有相应的措施,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将进一步加速。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新能源汽车: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之路

新能源汽车: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之路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分析

新能源汽车指的是以电能、燃料电池等多种新能源作为动力来源的汽车,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被视为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以下是几个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

1.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随着国家对于环境保护和能源储存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增强。例如,政府出台了多项政策,包括免税、车辆购置补贴、充电站建设等,这些措施将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2.产品技术不断提升。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创新,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技术不断提升,例如电池容量的提升、充电速度的提高、动力输出的稳定等等,这些技术上的进步也将极大地提高新能源汽车的综合性能和竞争力。

3.企业竞争加剧。

目前,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大汽车厂商争夺市场份额的重要战场。对于消费者而言,由于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和价格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各大厂商将继续加速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以取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4.行业整合加强。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规模和竞争的加剧,各大厂商和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将会进一步加强协作和合作。例如,在电池、电机、充电设施、智能出行等方面,各大厂商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将会加强联合和合作,以提高产品的技术和服务水平。

总的来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广阔,但仍需要面对技术、市场、政策等多方面的挑战。相信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将不断发展壮大,推动汽车产业的整体发展。

比亚迪有国家扶持吗

比亚迪作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领军企业,确实受到了国家的扶持。这种扶持不仅体现在政策层面,也反映在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多个方面。

一、政策扶持

为了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扶持相关企业。比亚迪作为行业的领军企业,自然成为了这些政策的重要受益者。政府通过制定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推广新能源汽车应用、建设充电基础设施等措施,为比亚迪等新能源汽车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资金支持

除了政策扶持外,国家还通过财政补贴、专项资金等方式为新能源汽车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这些资金主要用于企业的研发创新、技术改造、市场推广等方面,帮助比亚迪等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三、税收优惠

为了鼓励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消费,政府还实施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比如,对新能源汽车的购置税、消费税等给予减免,降低消费者的购车成本。这些税收优惠政策不仅刺激了市场需求,也为比亚迪等新能源汽车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市场机遇。

此外,国家还通过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等方式,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这些措施不仅提升了企业的创新能力,也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

比亚迪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领军企业,受到了国家在政策、资金、税收等多个方面的扶持。这些扶持措施不仅为比亚迪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也推动了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未来,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比亚迪有望继续保持领先地位,为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

第四条规定:

坚持创新驱动,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强国际合作,以开放合作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

第一条规定:

为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推进节能减排,促进大气污染防治,中央财政将继续安排资金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予以补助。

文章标签: # 汽车 # 新能源 # 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