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小鹏p7无人驾驶-小鹏智能汽车无人驾驶价格

tamoadmin 2024-08-06 人已围观

简介1.创变谈|何小鹏:把小鹏技术带到全球2.无人驾驶前最后一款车?刘慈欣参与打造的小鹏G6为何引欢呼3.小鹏汽车p7试驾4.现在有汽车无人驾驶技术吗?创变谈|何小鹏:把小鹏技术带到全球 [汽车之家?行业]2020广州车展期间,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暗怼”马斯克的新闻登上媒体头条。“明年开始,在中国的自动驾驶你要有思想准备被我们打得找不着东,至于国际,我们会相遇的。”从自动驾驶领域到海外市场

1.创变谈|何小鹏:把小鹏技术带到全球

2.无人驾驶前最后一款车?刘慈欣参与打造的小鹏G6为何引欢呼

3.小鹏汽车p7试驾

4.现在有汽车无人驾驶技术吗?

创变谈|何小鹏:把小鹏技术带到全球

小鹏p7无人驾驶-小鹏智能汽车无人驾驶价格

[汽车之家?行业]2020广州车展期间,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暗怼”马斯克的新闻登上媒体头条。“明年开始,在中国的自动驾驶你要有思想准备被我们打得找不着东,至于国际,我们会相遇的。”从自动驾驶领域到海外市场,小鹏汽车似乎都展示出与特斯拉一较高下的底气。

何小鹏的底气何来?广州车展期间,汽车之家在内的多家媒体与何小鹏进行了深度交流。“我觉得今年我们可以打8分,我们会快跑。”通过与何小鹏的交流,似乎看到小鹏汽车的底气,“明年我们还会做更多,把品牌做得更好,把智能化能力真正体现出来,把国际化的基础打得更好。”

汽车之家推出车展访谈栏目——《创变谈》,聚焦企业决策者在极具挑战的市场环境下,如何创新突破、跨入变革新境界。

围绕本届广州车展“智新科技?粤享生活”的主题策划,我们在这场年终考上对话了数十位车企高层,智能创新科技、优化用户体验正是他们驾驭未来的关键。

P7鹏翼版不只是极客最爱

本届广州车展上,小鹏汽车正式发布小鹏P7鹏翼版,进一步丰富旗下产品线。新车共推出四驱高性能和后驱长续航两个版本,补贴后售价为36.69-40.99万元。

小鹏P7鹏翼版最吸引人的亮点,便是用剪刀门设计,不仅给人一种豪华感,也带来满满的科技感。值得一提的是,小鹏P7的剪刀门共有7种开启方式,可满足用户的各种开门体验。

对于小鹏P7鹏翼版销量预测,何小鹏则给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回答。“我们内部有两个观点,一种认为P7鹏翼版只有极客才会买,另一种认为普通用户也会被吸引。”

『小鹏汽车P7?2021款?鹏翼版』

何小鹏站后一个观点,并表明自己虽然是造车“小学生”,但是有着很好的直觉。“早期大家认为电动车低续航版本会卖得多,我认为高续航才会被消费者接受,最后我完胜;我认为带自动驾驶的会卖得很多,他们认为不会那么多,我也完胜。”

之后,小鹏P7将进入产能爬坡阶段。按照何小鹏的说法,小鹏P7鹏翼版不是限量版车型,“但是初期产能爬坡会比较慢,我们会努力提高产能。”

从小鹏G3到小鹏P7,小鹏汽车产品规划显然有着自己的思路。何小鹏表示,小鹏汽车在产品规划上有三个方面的特点。第一,不会按照平台特性走。第二,小鹏汽车尽量不做小定位,而是更愿意在科技、智能、创新上走出自己的特色。第三,小鹏汽车价格在15-30万区间,始终主打中高端车型,致力于做国潮。

2021年首推激光雷达智能车型

11月20日,小鹏汽车在广州车展现场宣布,其下一代自动驾驶的软硬件体系将迎来大幅升级,2021年还将在全球推出首款搭载激光雷达的量产智能汽车。

升级后的自动驾驶的软硬件体系将实现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包括控制域集成、算力量级、高精度定位、感知融合能力等多个方面。

在硬件架构上,小鹏汽车将用高达32个自动驾驶传感器,以实现硬件冗余设计,充分保证安全。其中包括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超声波传感器、激光雷达、高精度定位、高精地图、高性能计算平台的方案。

在软件架构上,小鹏汽车以全栈自研为基础,拥有感知、行为规划以及行为/运动预测、地图融合等多个模块,可形成数据和算法的全闭环,支持快速功能迭代。

“与其他无人驾驶公司以激光雷达为核心形成高精地图的路径不同,小鹏汽车以视觉高精地图为核心。”何小鹏认为,通过视觉为核心来驾驶车辆,是最有效率、最接近且最便宜的方式。此外,加上激光雷达组合,也能让安全更有保障。“宁愿硬件、软件冗余,我们也要把安全做好。”

“会与特斯拉相遇国际市场”

海外市场成为造车新势力看好的市场之一。广州车展上,何小鹏表示,“小鹏汽车会把技术带到全球去。”“明年会在某些时候分享小鹏汽车海外。”

为何会在2021年提出进军海外的?何小鹏认为,小鹏在2014-2017年的发展速度并不快,2017年仍处于努力追赶状态之中。按照企业目前的发展情况,进军海外市场的也该同步提上日程。

当然,以欧洲市场为代表的海外市场,2021年是否会是竞争大年呢?明年7月,特斯拉德国柏林工厂将建成并投产。此外,无论大众、奥迪、宝马、奔驰,还是PSA、雷诺等企业,2021年都会有大量的电动车产品上市,涵盖几乎所有细分市场。

何小鹏则认为,2020-2022年三年都会是海外市场竞争的第一阶段,这段时间会涌入更多的资本、人才投入研发和创新,是厚积薄发的阶段。“进入欧洲市场,我们还要配合当地基础设施建设,融入组织建设、销售体系、售后体系、政策法规体系、产品体系等。”何小鹏指出,未来三年小鹏汽车针对海外市场开展的都是基础性工作。

对于小鹏汽车而言,走出去也会是必然选择。正如何小鹏所言,“要出去,要把小鹏汽车做成高端品牌、智能化品牌。”“既要走得快,又要走得稳,参与全球化竞争,是一个必然选择。”(文/汽车之家?李争光)

无人驾驶前最后一款车?刘慈欣参与打造的小鹏G6为何引欢呼

4月18日,以“拥抱汽车行业新时代”为主题的2023第二十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以下简称“2023上海国际车展”)正式拉开帷幕。作为我国常态化防控阶段后第一场国际A级车展,只是第一天的媒体日,大家就已经能通过层出不穷的首发新品、新技术以及企业新面貌,感受到广大汽车从业者的火热劲头,势必也会收获消费者的热情关注。

在一众扎堆亮相的全新产品中,小鹏G6的全球首秀赢得了满堂喝彩,这当然并不只是知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受邀担任这款新车的前瞻设计顾问并给出了不少好点子,也不光是小鹏汽车联合创始人、联席总裁夏珩又立下了“(G6)是实现无人驾驶前的最后一款车”这样的“FL”,而是透过小鹏G6及其背后的“扶摇”,大家看到了这家新势力“ALL IN”先进技术研发的坚定信念与勃勃雄心。

就在2023上海国际车展开幕前夕,小鹏汽车在上海发布了过去5年耗资100亿元打造的SEPA(Smart Electric Platform Architecture) 2.0“扶摇”全域智能进化架构(以下简称“扶摇架构”),并自信地表示这将让小鹏汽车在技术上保持三年领先,成为十年后笑到最后的八家车企之一。不仅如此,在未来的五年里,小鹏还将投入超过300亿元,进一步推进整个架构的研发。

用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此前的话说,扶摇架构将从产品开发、技术迭代、体系建设等全方面赋能小鹏汽车的整体发展。在其加持下,小鹏汽车未来新车型研发周期将缩短20%,基于架构部分的零部件通用化率最高可达80%,从而实现效率的全面提升,这也将帮助小鹏汽车从汽车行业残酷的淘汰赛中胜出。

该架构可兼容多个研发平台, 可拓展三厢轿车、两厢车、运动轿跑、休旅车、SUV、MPV、皮卡等多品类车型,为小鹏汽车未来车型的高效布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全面兼容扶摇架构,也意味着小鹏汽车将通过成熟的体系化造车,带给用户更惊喜的拥车成本、更统一的产品体验、更快速的产品迭代周期。将高端技术、领先体验带给所有用户,推动行业共同实现技术普惠,让更多人享受到高端电动汽车带来的智能出行乐趣。

“扶摇”架构下的车型将标配国内首个量产800V高压SiC碳化硅平台,车桩结合最高可实现充电5min,续航200km。同时,「扶摇」架构将通过全栈自研的全新800V XPower电驱,实现行业领先的扎实续航里程。该800V高压SiC碳化硅油冷扁线深度集成电驱,电驱系统综合工况效率达到行业领先的92%。综合效率每提升1%,续航里程可提升2%,让“续航焦虑”从此成为伪命题。不仅仅是充电更快,续航更真,全新800V XPower电驱,通过其高集成度,高功率密度,高效精密性,将更多的座舱空间、更多安静时光还给用户。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扶摇架构用国内目前唯一量产的前后一体式铝压铸车身,前后一体压铸集成零件数161个,打造革命化的创新车身结构,一次压铸成形,最大压铸力可达12,000吨。凭借该工艺,其整车扭转刚度大幅提升至42,000N·m/deg,比传统车身提升50%,更大程度提升车身安全性。此外,零部件整合也大幅减轻了车身重量,比传统钢车身减重约17%,提升车辆的续航能力,并通过提升车身集成度、整体精度与质量,提升车辆稳定性,让用户体验更安静舒适的驾控乐趣。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不难理解广大车友乃至业内人士,都对扶摇架构的首个“作品”——小鹏G6如此期待了吧?

作为扶摇架构下的首款战略车型,拥有“超智驾”标签的小鹏G6搭载了行业唯一量产的XNGP智能驾驶系统,这是实现无人驾驶前智能驾驶的终极形态。据了解,小鹏汽车目前已经在上海、广州和深圳等地开放城市NGP功能,这标志着XNGP第一阶段的能力正式开放,并于今年下半年开放XNGP第二阶段的能力。

与此同时,小鹏G6搭载了行业领先的Xmart OS 4.0车载智能系统,支持行业首创的全场景语音2.0功能,能够实现全车全时语音对话、四音区识别、极速对话、无网络对话等多项行业领先的语音交互体验。此外,小鹏G6还配备了高性能、高安全、端云一体的X-EEA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和X Combo私人定制等智能科技。

小鹏G6用国内首个量产的全域800V高压SiC碳化硅平台并标配3C电芯,带来高达755km的续航表现,最快可以实现充电10min,续航增加300km的高效补能。得益于电驱系统的高效率,配合低风阻设计和卓越的能耗控制,G6的续航非常扎实,百公里最低电耗仅为13.2kWh,达到同级别最强的能效表现。

得益于扶摇架构的技术加持,小鹏G6是国内首款用前后一体式铝压铸车身并用CI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的汽车。前后一体式铝压铸是目前行业内最先进的车身技术,最大压铸力可达12,000吨。这种行业领先的制造工艺能够大幅提高车身安全性、稳定性、续航表现和NVH性能。而CI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是当前动力电池结构化的最佳方案,可以在降低整车质心高度和提高空间利用率的同时,带来更稳定的极致驾控体验。

不仅如此,小鹏G6的底盘由中德专业团队联合调校,驾控风格完美平衡了运动性和舒适性,为用户带来极佳的驾驶乐趣。

作为一家热爱科幻的“科技控”企业,小鹏汽车邀请了知名科幻作家刘慈欣担任小鹏G6前瞻设计顾问,他为设计团队提供设计灵感,从而诞生了代表“极致曲率”风格的小鹏G6,表达了对未来出行的无限想象。其Robot Face家族化前脸设计,拥有了更智能、更友好、更人性化的表达。集成在前脸两侧的激光雷达和远近光灯等技术元素区域,变得更加协调和具有装饰性,当然激光雷达位置更低,也让探测盲区更小。同时,小鹏G6全车用了17处低风阻设计,实现了风阻系数低至0.248Cd的极佳空气动力学表现,并对续航里程带来了明显增加。

小鹏汽车造型设计副总裁Derta Emanoel表示:“G6从设计上也是一台为驾控而生的车。轿跑姿态的车身,前后悬都非常短,不推头、不拖尾,540mm的低质心、50:50的前后轴荷比,打造出更适合驾乘的乘风黄金比例,在弯道中可以获得更强的支撑性、‘循迹性’和‘紧致感’。”既然话都放在这里了,相信已经激发了屏幕前的大家“霍霍”这台新车的胜负欲了吧?

当然了,作为扶摇架构下的首款战略车型,小鹏G6还展现了小鹏体系化造车成熟后的许多领先优势,接下来我们也会通过更细致的评测来为大家呈现。而智能强、续航真、驾控好、用料实等亮点,展现了小鹏G6在中型智能纯电SUV市场爆款车型的潜质。据介绍,在未来的几个月,小鹏G6将不断释放更多惊喜信息,《早懂车》也将密切跟踪报道,敬请期待!

除了小鹏G6之外,3月刚刚上市的全新P7i,小鹏汽车的旗舰作品——小鹏G9等车型也一同亮相2023上海国际车展。从G9到全新P7i、再到小鹏G6,小鹏汽车在过去九年时间不断深化的产品和技术革新,已然构建日臻完善的多样化产品矩阵,未来无疑更加可期。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早懂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小鹏汽车p7试驾

正文:了解车迪的潘子春原著

说实话,刚接到小鹏P7试驾任务的时候,我心都碎了。

从济南到北京,400多公里高速,一路开车回来。以前我最怕上高速,最怕睡着。出发前再怎么精神,一上路就困的停不下来。看着前车的尾灯在我面前变成各种形状唱歌,捏大腿,自言自语,都很难。

好在出发前,我特意查了一下资料,发现小鹏安排的济南到北京的大部分高速路段都被高德高静的地图覆盖了。也就是说,我上了高速之后,就可以开启NGP模式,也就是XPILOT 3.0自动驾驶系统。

到了这个时候,我开始有了一点期待。毕竟关于自动驾驶,之前看到的新闻是这样的:

像这样:

虽然在高速公路上开车睡觉不太现实,但我还是希望在这七个小时里,小鹏P7能让我在犯困的时候点头的时候不那么慌张。

无缝行驶,可圈可点

让我们来看看小鹏P7为我实现了什么:

高速段有59次变道超车,13次上/下匝道,期间无人工接管。

小鹏对自动驾驶系统的性能设定了量化的评价标准:平均百公里人工接管率、自动变道超车成功率、自动上匝道成功率、隧道通过成功率。据悉,每一次检测结果都会在小鹏APP上公布。

如资料所示,整个驾驶过程相当让人放心,小鹏NGP的几项基本功,包括ACC自适应巡航、LCC车道居中、ALC自动变道,都完成得非常扎实。

自动合流,提速,完成合并,一套操作下无缝连接,非常流畅。当匝道前方车辆并线或压线时,小鹏P7会“下意识”踩刹车,这和我作为司机的大脑回路基本相同。

如果路上有很多大货车成群结队行驶,车辆会自动减速,要当心甩尾。这被小鹏的工程师定义为中国路况的“大卡车特殊场景”。

更令人惊奇的是,小鹏NGP仍然可以在雨天使用。考虑到传感器可能受到极端天气的影响,出于安全考虑,一般车辆的系统会在雨雾天气自动退出自动驾驶模式,而小鹏P7只会在显示“雨雪天小心驾驶”后自动降低限速,并会时不时响起“这次有点困难,我需要你的帮助”的提示。

而且,不管变道,不管超车,NGP都会有感知、决策、执行整个自动驾驶过程的文字提示。有人把小鹏NGP比作“海底捞针”,什么都问:兄弟,你喝水吗?兄弟,你需要围裙吗?兄弟,这是我们今天的特色菜...

另外,车-机界面上的车道线清晰,建模精细。这些第一次使用自动驾驶的用户都很贴心。

过度依赖高精地图引发的“恐慌”

为什么小鹏·NGP在大多数场景中都如此引人注目?甚至超过了特斯拉-

大转弯时,小鹏P7能始终保持车道中心,只能感觉到方向盘和手在轻微“抓”方向。特斯拉进入坡道后会在短时间内左右摇摆。

这主要是由于小鹏应用了第三代高精地图,相比之下,特斯拉基于摄像头的视觉感知并不那么稳定。

正是高精地图和相机传感系统的互为冗余,才使得小鹏P7在雨天等场景下也能照常使用。

除了车辆本身“看到”的路况,基于高精度的地图数据,NGP系统还可以预测前方的路况,比如施工。遇到收费站时,系统还会在车-机界面提前预警出口距离。

正是这张看起来像“救世主”的高精地图,在我的路上制造了几次“恐慌时刻”。

跑高速,突然降级?

也许是因为它依赖于高精度的地图。遇到地图数据没有更新的路段,NGP还没有“学会”切换到车载传感器引导,只能自动退出,直接切换到LCC模式。

至于根本原因,也许是小鹏P7的视觉感受并不完全稳定。途中有少数不稳定的识别情况,包括没有识别对施工车辆,在高速分叉路段误判为匝道等。

直接停在坡道中间?

进入匝道时,系统会提前将限速降至60 km/h,不考虑路边限速标志。在隧道场景中,系统将减速至80 km/h,并且无法手动调整。

对于高速行驶的车辆来说,这种“突然减速”几乎就像一脚刹车停在路中间,非常容易追尾。骑行一开始,我也养成了“进出匝道前先看后视镜”,观察后车速度的习惯。

不怕大车?

当旁边车道有大车行驶时,小鹏P7会一直保持“保持车道居中”的完美表现。但是对于人类司机来说,大车旁边开车的压迫感还是很有压力的。根据我自己的驾驶习惯,我可能会稍微偏离车道,以保持与大车的距离。

写在最后:

当然,技术还是需要逐渐适应人类的各种驾驶环境,目前恐怕还没有完全做好全心全意信任一台“机器”的准备。

说实话,开着NGP的小鹏P7在高速上并没有让我犯困,反而更累了。

年轻的时候,NGP的表演让我很安心,但我又不能完全把心放下——

看手机,系统会提示;

走神,两次带安全带;

虽然我在努力保持安全,但又要时刻关注路况的变化,而我又不参与操作,这就让驾驶变得更加枯燥。手和眼睛都没有解放。

车多的时候,NGP也是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整个驾驶决策都很慢。如果因为车身宽度判断前方车辆可能超过车道,系统仍然无法超车。“焦虑”这个词可以完美地概括我现在的心情。

就像你刚带本的女朋友要上高速训练,你只能坐在副驾驶座上,分分钟受罪,恨不得自己去抢方向盘。也许这就是我试驾小鹏·NGP时的心态——开着它看它表现如何,我高度集中精神等待紧急情况接管方向盘,就像等待这台电脑什么时候会“出错”。

有句话说,小鹏·NGP的经历是顺利的,效果是感人的。但仍然不属于全自动驾驶,还没有达到L3“解放双手和眼睛”的水平。如果是日常开车,恐怕还是会选择自己开车,比较省心。

面对NGP和小鹏的自动驾驶,我的心理应该能代表绝大多数普通消费者,这也是人和机器的长期对抗。对于一台二进制计算机来说,只要最终的判断输出结果在安全范围内,而对于人来说,我们需要保证事先预测的结果是绝对安全的。

换句话说,无论无人驾驶技术有多成熟,只要人们不能信任它,就永远不会选择使用它。这就需要厂商在教导车辆的同时不断完善技术方案,通过各种交互方式增强驾驶员的安全感。系统不仅要建立全面感知、准确决策、快速执行的能力,还要提供清晰的双向沟通、有效的对应变化等交互能力。

我在小鹏P7上享受的“海钓”服务可能是一个起点。

百万购车补贴

现在有汽车无人驾驶技术吗?

当前还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无人驾驶,在短期内也不会有,按我的理解,应该还至少需要十年才能完成完全意义上的无人驾驶,届时不再需要驾驶员,操控系统也没有了,连方向盘都没有了,整个车辆变成可以移动的私人空间。

上个月Waymo已经发布了无人出租车,已经取消了安全员,但是并没有完全的取消安全员,Waymo仍然会在“天上”监视着这些无人车,一旦这些无人车出了什么问题或者遇到了极难处理的场景,会立即进行云接管,所以,这也算不上是无人驾驶。

Audi也已经发布了L3级别的自动驾驶汽车,不过在国内是没办法使用,在其众多的限制条件里面,只需要一条就没办法在国内使用了:仅限在车速在60km/h一下的高速公路使用。在国内基本上是找不到60km/h以下速度的高速公路的。

广州车展上,小鹏P7也宣布,将在明年实现高速公路的自动驾驶,值得期待一下。

其次就是大家扎堆量产的L2级别驾驶,基本上已经成为了大部分车型的标配和选配。

无人驾驶的路还很长,一起期待无人驾驶的到来吧。

文章标签: # 小鹏 # 汽车 # 驾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