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新车销售 新车销售

特斯拉供应商名单,特斯拉供应商名单最新

tamoadmin 2024-07-09 人已围观

简介1.深度|特斯拉“无钴电池”打响磷酸铁锂复兴战,资本市场炸翻天2.谁会死,谁能活?供应商揭开了这些造车新势力的老底3.国产特斯拉将换用宁德时代和LG化学电池 松下电池或遭抛弃?| 经观汽车4.宁德时代拿下特斯拉 锂电之战再度升级5.苹果汽车明年9月发布 将2022年全球发售6.特斯拉自产电池的秘密:布局5年,用成本碾压同行!产线正在搭建7.特斯拉中国“联姻”宁德时代,与松下十年蜜月终成空8.国产特

1.深度|特斯拉“无钴电池”打响磷酸铁锂复兴战,资本市场炸翻天

2.谁会死,谁能活?供应商揭开了这些造车新势力的老底

3.国产特斯拉将换用宁德时代和LG化学电池 松下电池或遭抛弃?| 经观汽车

4.宁德时代拿下特斯拉 锂电之战再度升级

5.苹果汽车明年9月发布 将2022年全球发售

6.特斯拉自产电池的秘密:布局5年,用成本碾压同行!产线正在搭建

7.特斯拉中国“联姻”宁德时代,与松下十年蜜月终成空

8.国产特斯拉Model 3正式交付,可享补贴约2.5万,未来成本降65%?

特斯拉供应商名单,特斯拉供应商名单最新

2月3日,疫情之下,在A股开市后,创业板指开盘跌超8%,但宁德时代却逆市上扬,早盘更是一度冲击涨停,并创下股价新高143.48元。更值得注意的是,进入2020年以来,宁德时代涨幅已经超过三成。

在宁德时代逆势上扬的背后,相关人士表示,宁德时代能够表现出冲击涨停的态势,与其近期与特斯拉成为合作伙伴有较大的原因。

1月30日,特斯拉宣布宁德时代成为其在电池方面的合作伙伴。而2月3日早间,宁德时代发布公告确认了这一消息,并披露更多合作细节。

进入特斯拉供应链

2月3日,?宁德时代发布公告称,目前,宁德时代、Tesla,?Inc.已签署协议,但尚需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签署,协议中约定,宁德时代将向特斯拉供应锂离子动力电池产品。

公告称,双方协议约定的供货期限为2020年7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在此期限内,特斯拉将向宁德时代采购锂离子动力电池,具体的采购情况特斯拉会根据自身需求以订单方式确定,协议未对特斯拉的采购量进行强制约束,最终销售金额须以特斯拉发出的采购订单实际结算为准。

特斯拉官方曾表示,目前中国工厂生产Model3的零部件国产化率为30%,预计2020年底将实现零部件100%国产化(从海外供应商的中国工厂采购也属于国产化)。

此前的很长一段时间中,特斯拉的唯一电池供应商一直为日本松下,虽然据特斯拉CEO马斯克所透露,特斯拉与宁德时代的供应协议规模相对不大,但进入特斯拉电池供应商的名单后,随着特斯拉中国工厂“国产化”比例的日益提高,在未来,宁德时代的供应规模扩大是极具可能性的。

更为重要的是,对宁德时代而言,合作协议的签订象征着外界对自己的动力电池在产品质量、技术能力、生产规模等多方面的认可,进一步笃实了该公司在动力电池领域的竞争力,对公司相关年度的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2019年预盈利40亿元?装车量占比超五成

除了与特斯拉成功牵手,宁德时代也于近日公布了2019年年度业绩预告。预告显示:预计公司2019年实现净利润40.64亿元-49.11亿元,同比增长20%-45%。

无论是同比增长20%,还是45%,就目前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这一板块中的影响力而言,宁德时代已然稳坐头名。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为62.2GWh,同比增长9.2%。其中,宁德时代的电池量装车量达到了31.46GWh,市占率已经超过五成。

宁德时代官方将2019年业绩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升的主要原因归为三点。

第一,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动力电池市场需求较去年同期相比有所增长;第二,公司加强市场开拓,前期投入拉线产能释放,产销量相应提升;第三,公司持续加强费用管控,费用占收入的比例降低。

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4.2万辆和120.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3%和4.0%。可以看到,受补贴退坡影响,这是我国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十年来,年产销首次出现负增长。但对于以宁德时代为首的动力电池产业,由于各大车企旗下的新能源产品持续向上升级、相关的续航能力不断攀升,动力电池的装车量仍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不可否认,受汽车市场进入存量时代,行业洗牌进一步加速,在2019年,我国动力电池配套企业的数量较之前明显减少,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这一态势延续至2020年也将是必然情况。

疯狂“接单”的电池龙头

早在2019年11月,宁德时代就已斩获宝马569亿元电池“大单”,宝马将其与宁德时代在2018年签署的价值4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11.79亿元)的电池订单增加到73亿欧元(约合人民币569.01亿元),合同供货时间为2020年至2031年。

其中宝马集团采购45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50.76亿元),宝马中国基地采购28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18.25亿元)。这也让宝马成为了宁德时代德国电池工厂的首个客户。

作为动力电池的龙头企业,宁德时代在乘用车领域已与一汽、吉利、上汽、北汽、东风、广汽、沃尔沃、丰田、戴姆勒、宝马、大众等传统车企以及蔚来汽车等造车新势力供应动力电池。

可以看到,包括沃尔沃、丰田、戴姆勒、宝马、大众、现代等国际一线主机厂纷纷加快其电气化战略布局,积极构建供应链体系。而在最为重要的动力电池供应环节,上述主机厂也在根据其未来几年的新能源汽车产销目标,与亚洲电池制造商签署了长期供货合同或相关协议,提前锁定优质电池供应量,助推上述电池企业订单增长。

其中,宁德时代于近些年来开启“疯狂接单”模式连续获得多家大型主机厂的订单。本报记者对宁德时代2019年签订的订单与合作项目进行了梳理,如下表:

除了上述车企之外,宁德时代还与戴姆勒、日产、现代、捷豹路虎等国际车企签订了配套供货协议,并在未来落成的欧洲基地提供就近配套生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深度|特斯拉“无钴电池”打响磷酸铁锂复兴战,资本市场炸翻天

如果说近年汽车工业的一个抢眼的角色,那么非特斯拉莫属。它以一个IT公司的思路和姿态杀入汽车行业,并且还迅速做出了成绩,让那些百年车企无法漠视它。

它们很可能代表了汽车工业的未来。

今年的1月7日,特斯拉在上海超级工厂举行交付仪式,将首批下线的Model?3交付给车主。在交付仪式上,特斯拉透露目前工厂产能为每周3000辆车,到今年年底,车辆国产化率将实现100%。

这样的产能在汽车工业来说不算太高,但作为刚刚实现国产的、年轻品牌的、新能源的工厂来说,已经是相当可观。上海超级工厂的投产,也将对供应链产生相当大的拉动作用。

正如iPhone对供应链的依赖和带动作用,国内相关行业的厂商也是削尖了脑袋想要进入特斯拉的供应商名单。成为特斯拉的供应商,则意味着长期、大量、稳定的订单。

据相关消息人士整理,目前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共有供应商130家左右,包括动力总成系统、电驱系统、充电、底盘、车身、中控系统、其他构件、内饰和外饰等等。

当然,这里面的动力总成系统,不再是传统汽车的活塞连杆,而是电池、电机、电控三大块了。

动力总成系统供应商列表

中控系统供应商列表

电驱系统供应商列表

这就相当于传统汽车中齿轮、变速箱、传动轴等部件的供应商了。

车身及底盘部件供应商列表

在这里面还是可以找到不少传统汽车供应商的存在。

内饰及其它构件供应商列表

充电系统供应商列表

这个应该算是传统汽车供应商中完全没有的部分。

看得出来,能够成为特斯拉的供应商,其厂家本身肯定已是实力非凡。只是随着工厂产能的逐渐加大、国产化率的提高,这些工厂的生产能力和品控体系也将受到更多的考验。

特斯拉还有更多的车型,包括尚在概念车阶段的皮卡——Cybertruck,会不会有一天也要实现国产?可能那些供应商会比你我更想知道答案。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谁会死,谁能活?供应商揭开了这些造车新势力的老底

一则特斯拉传言,锂电产业冰火两重天。

2月18日,据路透社报道,一位特斯拉与宁德时代谈判参与者透露具体细节,称国产特斯拉将采用宁德时代生产的无钴电池。以现有技术来看,具备实用价值的“不含钴”电池仅有磷酸铁锂。

一石激起千层浪,2月19日,锂电相关股市成两极分化状态。

一方面,钴业股开盘全线大跌,寒锐钴业(300618.SZ)、华友钴业(603799.SH)均跌停。在港股上,钴板块同样集体走低,金川国际跌超12%,洛阳钼业跌超10%。

与之截然相反的是,比亚迪(002594.SZ)、国轩高科(002074.SZ)等磷酸铁锂电池企业,以及德方纳米(300769.SZ)、中国宝安(000009.SZ)、湘潭电化(002125.SZ)、丰元股份((002805.SZ)、光华科技(002741.SZ)等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企业一路高涨,其中湘潭电化、德方纳米、丰元股份等多股涨停。

2月19日,宁德时代向试驾报告表示,“宁德时代有能力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合适的和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给客户带来价值。”而对于和特斯拉的具体合作事宜,并未给予答复。

一位资深的宁德时代研发人员则向试驾报告表示,“双方合作涉及商业机密,目前并不知情。”

同日,截止发稿,特斯拉未就此相关问题给予试驾报告明确回复。

关于国产特斯拉是否采用宁德时代磷酸铁锂电池,依然还是一个未知的谜题,不过业内却已炸翻了天。

一方面,投资市场股价两极分化。另一方面,由于去年年底比亚迪刀片电池横空出世,如今特斯拉紧随其后,磷酸铁锂在乘用车领域能否死灰复燃,又再度成为业内探讨的焦点。

值得一提的是,几乎同一时间,有特斯拉内部人士透露,特斯拉将自主研发新电池,预计会在四月的电池投资人会议上宣布电池成分的具体信息。对于纷乱的新能源格局来讲,无疑又是一记重锤。

尽管以上信息都还有待进一步确认,但特斯拉的一系列操作已让电池行业迷雾重重。

2月19日,锂电分析师王科向试驾报告表示,“站在电池行业角度,特斯拉将从一个巨大的电池需求方,逐渐转变成一个供给方,对电动汽车以及动力电池行业的影响是深远的,甚至带来A股电池行业的洗牌。”

磷酸铁锂打响复兴战

自2018年1月,国内最大磷酸铁锂电池制造商比亚迪宣布旗下所有新能源乘用车将采用三元电池后,磷酸铁锂、三元锂的锂电技术路线之争似乎告一段落。

一时间,乘用车以能量密度更高的三元锂为主,客车则以磷酸铁锂为主,开始成为业内共识。

然而,一则特斯拉电池技术转向的传言,让双方形式陡然生变。

磷酸铁锂相关企业股市大涨,与三元锂息息相关的钴业股,则一度涨停。无风不起浪,特斯拉巨大影响力的背后,磷酸铁锂电池是否真的迎来市场契机,引人深思。

2月19日,一位锂电研发工程师向试驾报告表示,“2019年新能源行业变化太快了,上半年自燃事件沸沸扬扬,锂电安全拔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下半年,补贴下滑,成本在电池选择中权重大增;而随着配套设施完善,强调单车续航的能量密度权重大幅则降低,企业为了生存,总要及时应变。”

市场环境在变,行业趋势在变,技术选择自然随之而变。该工程师表示,“磷酸铁锂重在安全、长寿、和相对廉价上,而三元锂电池则是能量密度尤为突出。所有人都知道随着技术进步,磷酸铁锂会迎来二次发展机会,只是没想到这么快。”

时移势易,用在磷酸铁锂与三元锂的螺旋发展中再合适不过。事实上,磷酸铁锂的复兴苗头早就浮出水面。

2019年,宁德时代发布全新CTP技术的无模组电池包,相较于目前市场上的传统电池包,CTP电池包体积利用率提高15%-20%,生产效率提升50%,电池包能量密度可达200Wh/kg以上。

更为重要的是,根据国君新能源数据,国内磷酸铁锂电池成本在0.65元/Wh,远低于三元锂电池的0.85元/Wh。

无论从技术突破层面还是成本层面,宁德时代的CTP电池都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特斯拉对成本与性能的需求。

无独有偶,2020年1月,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电动汽车百人会上透露比亚迪最新的秘密武器:刀片电池。

据王传福表示,“刀片电池”是新一代磷酸铁锂电池体积比能量密度提升了50%,具有高安全、长寿命等特点。比亚迪“汉”将是全球首款搭载“刀片电池”的车型,该车型有望于今年6月上市。

在比亚迪、特斯拉的煽动下,更具成本、安全优势的磷酸铁锂极有可能借此契机站稳脚跟,打乱锂电现有格局。而与此同时,特斯拉自研电芯无疑又是扰乱电池行业的“X”因素。

动力电池“狼”又来了?

特斯拉想要自研动力电池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但一直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没有实质进展。但这一次,似乎有些动真格。

王科向试驾报告表示,“从目前我掌握的信息来看,特斯拉自研动力电池的概率很大。一方面,特斯拉欲掌控动力电池的野心众所周知,另一方面特斯拉也确实已经在电池领域布局良久。”

从特斯拉的发展历程来看,特斯拉一向是求人不如求己。

例如,特斯拉最初用了很多台湾供应商,后来觉得电机电控等技术过于核心,必须自己掌握,于是开始自己研发三电。昔日提供核心技术的供应商们,则降级成了提供定子、转子的二级供应商。

如今,在核心零部件中,有且只有动力电池没能实现自研,而且特斯拉对动力电池合作伙伴亦长期不满。

早在Model?3量产之初,特斯拉交付一推再推时,马斯克就公开指责交付不利是受松下电池生产进度拖累,随后特斯拉频频起火,双方矛盾深化。

直至2020年初,特斯拉选择LG、宁德时代作为新的电池合作伙伴;松下几乎在同一时间落实和丰田的深度合作,双方分道扬镳。

与此同时,特斯拉电池亦布局逐渐浮出水面。

2019年5月,特斯拉收购了超级电容和电池制造公司Maxwell;同年10月,加拿大电池制造公司Hibar?Systems出现在特斯拉子公司名单中;12月,特斯拉还申请了一项电池技术的专利;近日,又有外媒报道,特斯拉正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弗里蒙特的工厂建设一条电芯试生产线。

种种迹象表明,特斯拉牌动力电池电芯已提上日程。而完善核心零部件的自研后,特斯拉也成为全球少有的具备核心部件全产业链研发的新能源车企。

自2019年底,特斯拉国产化以来,特斯拉每一个举动都牵扯引起新能源行业上上下下的巨大变动。

特斯拉加速国产化,相关零部件上司公司估计一片上涨;特斯拉将宁德时代列入供应商,宁德时代一度涨停,市值突破3500亿。如今,特斯拉技术风向转为磷酸铁锂,锂电资本市场冰火两重天。

特斯拉对中国新能源市场的影响,或许比想象的大得多。

新能源产业政策放开后,业内一直有“狼来了”的呼声。日韩动力电池巨头卷土重来,狼来了;2020合资车企发力新能源,狼来了。或许,特斯拉才是那匹最凶狠的饿狼。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国产特斯拉将换用宁德时代和LG化学电池 松下电池或遭抛弃?| 经观汽车

[汽车之家?行业]?2020年是造车新势力的分水岭,他们迎来两种命运:一边正在崛起,蔚来、小鹏、威马、理想头部企业市场占比从6%提升至15%;一边深陷泥潭,赛麟、博郡、拜腾相继“暴雷”,已经进入濒死边缘。

为什么他们的命运如此不同?“这是市场的必然选择”、“根本没有交付、量产能力”、“钱烧完了企业也就趴下了”,业内众说纷纭。仔细思考这个问题,其实并不简单。人才管理、产品规划、融资情况、资金链、生产资质、交付时机等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让本就脆弱的造车新势力走向覆灭。

面对造车新势力生死之问,与之紧密关联的供应商最有发言权。从拿出PPT,到产品研发测试,再到交付量产,都有着供应商的身影。谁在真造车?谁在“跑龙套”?谁有核心技术?谁在向上突围?谁又走向深渊?零部件配套合同见分晓。

拜腾、博郡、赛麟汽车的相继“暴雷”,昭示了曾经轰轰烈烈的造车运动已进入密集洗牌期,“新势力最后只能存活2-3家”的预判正在兑现。现存企业是濒临出局还是逆境求生?失败和存活的命门是什么?本系列策划将起底新造车的具体案例、教训和经验。

◆?“有人已经起飞,有人深陷泥潭”

7月以来,造车新势力圈子好消息与坏消息并存。蔚来、理想、小鹏作为业内知名的互联网造车“三兄弟”,这段时间捷报频传。

7月18日,蔚来汽车第5万辆量产车从合肥制造基地下线,成为首家量产破5万辆的造车新势力,共用时783天。就在不久前的7月10日,蔚来中国与中国建设银行安徽省分行等六家银行签约,后者将向蔚来中国提供104亿元人民币综合授信。坐在头把交椅上的蔚来,已经不再是“最惨的企业”,即使面对新冠疫情,2020年上半年也是一路高歌。

理想和小鹏则在资本市场动作频频,继小鹏汽车宣布完成近5亿美元C+轮融资之后,理想汽车也传出最新消息,将计划于北京时间7月31日晚间在纳斯达克市场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LI”。

在产品交付方面,这两家企业也不落下风,以月均2000辆的交付量在稳步向前,理想ONE更是从2019年12月正式交付以来,6个半月时间实现销量破万辆。至少可以说明,他们的产品正在被市场接受,消费者对造车新势力的认同感在逐步提升。

7月,至少三家造车新势力深陷泥潭,他们分别是博郡、拜腾和赛麟,纠纷风波我们不再赘述。但是,大厦将倾并非一日之功,他们早前在供应链层面已现隐忧。

5月下旬,博郡汽车闹出供应商“讨债”事件。博郡汽车采购部在内部沟通群中发出求助,“由于前期与供应商沟通承诺五月底节点支付供应货款,但是目前未能支付。供应商来访集中,个别供应商情绪激动可能会采取过激的行为。为更好的接待与处理,恳请各位领导大力支持采购部工作。”

供应商中最为“惨烈”对象的莫过于北斗星通。2020年1月,北斗星通发布公告称,“因所欠公司应收账款从2019年7月开始逾期,屡次未按照约定回款,对博郡汽车应收账款减值约617万元。”北斗星通方面也意识到博郡汽车经营困局,在公告中明确表示已放弃这家“高风险”客户。

北斗星通拥有基础产品、汽车智能网联与工程服务、信息装备、行业应用及运营服务四大业务板块,在汽车业务板块,博郡汽车曾是其重要客户之一。汽车之家从内部人士处获悉,“博郡汽车对北斗星通欠款远不止已公布的金额,追回欠款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只能由北斗星通自己承担亏损。”

赛麟汽车则闹到了法律层面,创始人王晓麟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王晓麟本人则远走美国,留下数千名被欠薪的员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王晓麟则公开透露,目前赛麟汽车还拖欠供应商货款高达5亿元。

“现在看来,我们的判断十分准确。”一家汽车内外饰零部件企业曾与赛麟汽车有过初步合作,其负责人田静(化名)向汽车之家表示,“谈合作的时候,我们很震惊,他们除了从美国运过来几辆跑车,谈一些口头上的规划,几乎没有实质性的东西。”由于风险太高,这家企业对赛麟汽车的合作态度十分谨慎,因此没有带来太大损失。

不过其他供应商恐怕就没有那么幸运。汽车之家梳理公开信息后发现,前后有5家上市零部件公司与赛麟汽车有业务往来。其中,赛麟汽车是科达股份2019年财报中的第二大客户,收入6090.68万元,占公司当年营收的20.5%。不过今年前4个月,赛麟汽车已不在科达股份前五大客户名单之中。据田静透露,赛麟汽车欠款远不止5亿元,供应商欠款最终也只能成为坏账。

一场盛大的宴会之后,只留下一地鸡毛。这些陷入危机的企业,不仅拖欠员工工资,还有巨额货款尚未结清。正如理想汽车创始人兼CEO李想表示,在上百家新造车企业中,坚持到今天,能做到从不拖欠员工工资和供应商货款,估计不超过五家。

◆?“整零合作之初已见生死”

造车新势力有的正在起飞,而有的走向穷途末路。在零部件供应商看来,这一切似乎在配套之初就已经有了结局。LMC汽车市场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志凌表示,造车新势力走到今天,谁有机会,谁会出局,基本已有定论。

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1-6月造车新势力销量达4万余辆,其中前5家企业销量占比高达90%。业内根据销量将造车新势力分成三个梯队:蔚来、威马、小鹏、理想和合众为第一梯队;爱驰、零跑等企业为第二梯队;奇点、敏安、天际汽车等新势力车企发展艰难,博郡、拜腾、赛麟更是濒临死亡,统一划分为第三梯队。从整体发展走势来看,位于第一梯队的头部企业,获得生存的机会最大。

浙江方正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牛铭奎认为,汽车产业归根到底是制造业。“我们从零部件企业角度看到,不少造车新势力已经走入歧途。无论理念如何前卫,我们终究要回归到产品层面。拿着PPT炒作,没有把造车当作首要任务的企业,注定不会有前途。”

汽车之家了解到,零部件供应商评判造车新势力有三个方面的共性,在配套过程中,就对他们的发展前景进行研判:首先,看管理团队,他们是否有规划、踏实研发,能否开发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其次,看企业的资金实力,融资情况是否到位,股东背景是否深厚;再则,核心技术实力是否过硬,能否与零部件企业进行良性沟通。

安徽万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是国内知名的副车架总成供应商,小鹏、威马等企业都是其重要的客户。安徽万安副总经理陈志清告诉汽车之家:“按照正常的汽车开发流程,从软模交样,到正式工装,再到量产下线,至少要经历3年时间。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整车企业发挥的是集成作用,研发到量产过程中会遇到各类问题,只有上一阶段的问题都得到解决,才能顺利进入下一阶段。”

造车新势力是汽车行业的新进入者,配套风险相比传统企业而言更大,因此大部分零部件企业选择客户的条件都相对苛刻。

佩尔哲是全球领先的NVH和内饰系统零部件企业,同时也是特斯拉的主要供应商,目前佩尔哲还为蔚来、理想这些头部造车新势力配套。佩尔哲汽车内饰系统中国区副总裁陈福利向汽车之家表示,“我们给造车新势力配套十分谨慎,合作过程中会充分考量对方的资金实力、产品设计能力等。”

零部件企业在配套中也会采取不同的策略:与“靠谱的”造车新势力长期合作,与“不靠谱的”造车新势力谨慎合作。按照牛铭奎的说法,对不靠谱的造车新势力,他们不会启动实质性合作项目,即使有合作也是浅尝辄止,项目结束就立刻结款。

◆?“整零共担风险杀出重围”

面对造车新势力,零部件企业有着相对复杂的心态。一方面在汽车新能源化、智能网联化发展大趋势下,他们希望出现“鲶鱼”给汽车行业带来变革,并借此机会实现转型;另一方面,配套造车新势力,又有着极高的商业风险,选择上稍有不慎就可能带来巨大损失。

在众多零部件企业看来,优质的造车新势力数量并不多。因此,业内不乏造车新势力资金的觊觎者。“他们造车成功不成功跟我们没关系,我们按照项目结算,把钱赚了就行。”田静指出,这样的合作方式风险也非常大,一旦造车新势力钱烧光了,或者融资出现问题,合作立马就会中断,欠款的概率也会非常大。

发展至今,造车新势力还没有实现盈利的企业。即使是头部造车新势力企业,都还处于亏损状态,融资只是维持自身生存的基本条件,未来还需改善毛利率水平,使自身具备“造血”能力,实现扭亏为盈。

零部件企业盈利情况又如何?一家底盘部件供应商负责人张锐(化名)表示,给造车新势力做配套,底盘件都需要重新开发,做模具、做试验,前期投入很大,如果达不到3万、5万的配套量,几乎不会有可观的利润。因此,为了控制风险,零部件企业会向这些收取一定的开发费用。

谈及盈利问题,零部件企业更希望从长期的角度考虑收益问题。陈志清直言:“哪家零部件企业也不愿意做亏本生意,但是造车新势力要迅速实现盈利也不现实。未来2-3年,这些企业的交付量可能还不够大,但是5-7年之后很可能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有很高的占有率。”

牛铭奎告诉汽车之家:“造车新势力走到盈利阶段,还需要一段时间。毕竟整个行业还处于培育期,企业在研发、渠道、工厂、人才等方面的投入也非常大。只有产品交付量达到一定的规模,才能最终走向盈利。”

市场波云诡谲,即便如蔚来这样的头部造车新势力,也难言最终的成功。汽车之家也在造车生死考系列文章中深入探讨,造车新势力想要取得一时的胜利很难,想要取得长久的胜利更难。在不少零部件企业看来,现在就认定哪家造车新势力已经胜出为时尚早,造车新势力还处于爬坡期,配套风险依旧存在。

但是,零部件供应商追随造车新势力的信心也在。正如牛铭奎所言,新能源汽车是发展大趋势,作为零部件供应商,如果不能抓住配套机会,未来发展只会越来越窄。“我们的想法是长期投入,做好短期内不盈利的准备。前提是要找到靠谱的造车新势力,风险共担,走向共赢。”

◆?编辑总结:零部件企业打的什么算盘?

零部件供应商眼中的造车新势力,与外界看法有所不同。在他们的认知逻辑中,与造车新势力一道找寻中国汽车产业机会,是唯一的目标。所以,他们对于造车新势力看法十分务实,谁行谁不行,配套见真情。汽车产业链上,无论是传统汽车企业,还是造车新势力,整零关系从来都密不可分,甚至是荣辱与共的关系。

如今,即便蔚来喜提5万销量,小鹏喜获5亿美元融资,理想远赴纳斯达克上市,造车新势力依旧危机四伏。对于零部件企业而言,赚快钱不如布局长远,所以他们更看重与头部企业的深度合作。正如汪国真的诗,“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文/汽车之家?李争光)

相关阅读

《造车生死考|拜腾为何倒在了量产前夜?》

《造车生死考|内外双压?零跑还能走多远?》

《造车生死考|首车难?天际“高”处不胜寒》

《造车生死考|现金流承压?爱驰的自救筹码》

《造车生死考|风口已过?难扭转的造车败局》

宁德时代拿下特斯拉 锂电之战再度升级

文 | 干群芳

特斯拉与宁德时代之间的合作,终于从传闻走到了官宣阶段。1月30日,特斯拉发布2019年第四季度财报,并在随后的电话会议中明确,宁德时代将成为其合作伙伴,具体细节将在特斯拉4月份举办的“电池日”中进一步透露。

尽管宁德时代方面尚未官宣,但其与特斯拉之间的合作早有传闻。2019年3月,外媒曾发布消息称特斯拉和宁德时代正在接触,随后宁德时代发布公告澄清,尚未与特斯拉达成合作意向,未签署任何商业协议。而2019年11月,外媒又报道称,特斯拉已经与宁德时代达成一项初步协议,后者将于2020年成为特斯拉在华生产的电池供应商。与其他企业相同,特斯拉也可能仅仅是在中国市场采用宁德时代的电池。

除了宁德时代之外,特斯拉此次还宣布韩国LG化学将成为其电池供应商。早在2019年8月,外媒就报道称特斯拉与LG化学达成合作,从后者采购电池用于在中国投产的电动 汽车 。2019年12月公布的《新能源 汽车 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2019年第11批)显示,国产特斯拉Model3将同时应用松下和LG化学的电芯。在中国电池白名单解禁之后,2018年LG化学在南京建设了新工厂,其一期项目已于2019年第四季度量产。

在牵手LG化学和宁德时代之前,特斯拉的电池供应商一直只有松下,不过两者之间其实矛盾不断。2019年11月,松下电器CEO津贺一宏表示,松下低估了和特斯拉的合作风险,目前难以从与特斯拉现有电池合作业务中赚取利润,而对于特斯拉在华投产,松下表示没有计划为特斯拉在中国新建电池工厂。而特斯拉在车辆频繁起火事件后,也曾将责任推给松下。

去年12月,松下电器中国东北亚公司总裁本间哲朗表示,公司没有为特斯拉上海工厂第一批产品提供电池,但不排除今后为特斯拉上海厂供应电池的可能。目前,松下在中国有三座电池厂,其中位于大连的工厂专门为电动 汽车 生产电池。据了解,该工厂主要面向北美和中国市场,主要生产方型硬壳电池,而特斯拉使用的是圆柱型电池。

特斯拉在华投产后产能出现扩张,其正加速和本土供应商合作。目前,特斯拉在上海临港工厂一期已经投产,并于今年1月7日开始实现国产车交付,而二期的ModelY国产项目也于当日正式启动。据了解,国产Model Y最快将于2021年开始生产,2021年国产Model 3和ModelY年产能合计将达25万辆。不过,业界预测国产Model Y很可能提前投产,中信建投预测宁德时代或将于2020年供货国产Model Y。

不过,与市场上大部分新能源车企均采用方型电池不同,特斯拉当下所有车型都采用圆柱型电池,而宁德时代主打的CTP电池包(Cell to Pack,无模组动力电池包)采用三元正极材料、方形电池。特斯拉与宁德时代合作,会适应后者切换电池技术路线吗?中信建投研究报告表示,圆柱型电池包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特斯拉产品的短板,偏弱的体积能量密度“软肋”使其应该不会是新能源 汽车 的长期主流选择。不过,切换技术路线将要求特斯拉在整车结构上作出相应调整。

作为特斯拉官宣的新合作伙伴,宁德时代是国内最大的动力电池企业。宁德时代2019年装机量达31.71GWh,排名第一,占比高达51.01%,无论是装机量还是占比数字相比2018年都实现了增长。目前,宁德时代已经与超过20家国内外整车企达成合作,并在拓展海外市场。

宁德时代预计2019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0.64-49.11亿元,同比增长20%-45%。虽然净利润增长,但宁德时代毛利率近几年逐年下滑,从2016年至2018年其毛利率分别43.7%、36.29%、32.79%,2019年其毛利率根据前三季度表现来看依然呈下降趋势。相比松下和LG化学,宁德时代的产品成本仍有下探空间。

业内认为,与特斯拉合作将有助于宁德时代的发展。从特斯拉在华一路审批绿灯来看,其国产率也有相应的要求,中国政府希望能借此拉动整个新能源 汽车 产业链。

2019年特斯拉累计销量为36.75万辆,同比增长50%。销量的增长拉动特斯拉的财报表现,在2019年第三季度实现1.43亿美元的净利润后,2019年第四季度其净利润为1.05亿美元。特斯拉预计2020年全球销量将超过50万辆,其中中国市场的表现将至关重要。

今年1月3日,特斯拉下调国产Model 3的价格,补贴后售价为29.9万元。随着与宁德时代合作的开启,以及其他零部件本土化的加速,特斯拉的产品被认为仍具降价空间。

苹果汽车明年9月发布 将2022年全球发售

疫情当前,顶着巨大压力的证监会2月3日还是开了盘。而宁德时代恰巧就是那万绿丛中的一点红。截止到2月5日收盘,宁德时代股价涨至163.79元,大涨14.89%,市值3617.14亿。

市场对于宁德时代的趋之如鹜自然受到了此前爆出的种种利好消息影响。2月3日,宁德时代(300750)披露公告,确认了特斯拉在第四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中提及的合作事宜。公告称,公司已与特斯拉签署协议,向其供应锂离子动力电池产品,双方约定供货有效期限为2020年7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

在这一利好消息刺激下,宁德时代合作方特斯拉的当晚股价也急升近20%,首度突破700美元关口,其市值也首次站上1400亿美元。最高时,特斯拉市值达到1750美元,比所有比特币市值还高50美元。

随着股价大涨,市值增加,马斯克本人的身价也随之飙升。根据福布斯实时富豪榜的数据显示,马斯克的身价已经达到了431亿美元,仅周二一天就增加了38亿美元,目前在福布斯实时富豪榜上的排名已经达到了第20名。目前排在马斯克前面的两位富豪我们都很熟悉,分别是马云和马化腾。二者的身价都在442亿美元左右。按照目前特斯拉股票的态势,马斯克超过他们2人已经只是时间问题。

两大新能源汽车行业巨头的牵手,对于宁德时代而言,将进一步巩固其行业龙头地位,对于特斯拉而言,充足的电池供应将从根本上提升其国产化率,降低成本。二者的合作,将产生双赢效应。

水到渠成的合作

此前,宁德时代已进入宝马、大众、戴姆勒、现代汽车、捷豹路虎、沃尔沃、标致雪铁龙、丰田等的供应体系,与超23家国内外汽车企业建立了良性供应关系,是目前中国年出货量最大的动力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2019年的动力电池出货量达32.31GWh,同比增长37.4%。这个成绩相对于国内动力电池市场接近50%的同比下滑来说,简直就像奇迹一般的存在。

而此次加入特斯拉的供应商名单,在大部分业内人士看来都是必须会发生的事情。原因很简单,前不久,特斯拉发布了去年Q4的财报,产量近10.5万辆,交付约11.2万辆。2019年全年的合计交付36.75万辆,同比增长50%。更重要的是,特斯拉已经连续两个季度盈利,而年度利润虽然只有3850万美元,但是这个成绩足以让其在股票市场上呼风唤雨。

而下一步特斯拉的重中之重便是中国市场,第一辆国产model?3已经下线,不到30万的售价已经有内味儿了。然而这还不够,国产版model?3的配套零配件国产化率依旧很低,其中最为核心的电池依旧采用松下解决方案。马斯克若想从实质上提供盈利,选择国产厂商配套就成了必然选择。宁德时代作为全球最大的电池生产商必定要成为特斯拉的重点“考察”对象。

虽然在宁德时代披露的内容中显示,特斯拉没有责任和义务必须购买公司产品,对产品采购量不做保证,特斯拉将根据后续具体订单提出采购需求。不过从大势上来看,宁德时代已经迈进了特斯拉的电动帝国。当然,两个巨头之间可能短时间内不会有很大的订单进账,因为供应商的切换其实是一个很难的事情,后续还有很多合作细节需要讨论。

方的还是圆的

一直以来,特斯拉使用的都是和松下合作生产的电池(松下提供电芯,特斯拉组装),两者的这段合作一度被传为业界的“佳缘”。然而松下为特斯拉提供的一直都是圆柱电池。目前还在使用圆形电池的电动车生产商屈指可数。大家更多的是使用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方形电池。

两种电池看上去似乎只是外形不同,然而就因为这一点差别,牵扯到大量的不同标准,如果在同一款车型上使用两种不同形状的电池,不但需要重新设计整个电池包的物理框架,同时也需要重新设计一套电池管理系统,同时要保证使用两种电池类型的同一辆车在充电性能、动力性能等方面的指标都能达到一致,这对于研发实力要求非常高,并非一件易事。

对于特斯拉与宁德时代来说,无论是改变汽车设计来适应电池还是改变电池设计来适应汽车都是一件可以绝对可以办到的事情。问题是值不值得,尤其是对于特斯拉来说。如果还执意使用圆柱形电池,产能必定会在短期内受到影响,毕竟宁德时代需要重新投入设计测试,费时费力。若特斯拉能借着与宁德时代合作的机会,在电池设计上回归主流,这对于model?3以后的车型在产能上迅速扩张都是极大的好处。

不过仅就目前来说,现款model?3重新设计电池仓大概率不会发生。从时间节点上看,宁德时代真正供货将在2020年年底左右,预计在这段时间之前,特斯拉将为旗下车型预装宁德时代的方形电池做大量的改动与测试,并将成熟的裁决方案应用在下一代model?3上,或者是应用在利润更高的model?Y上。

算上全新一代?Roadster?以及?Cybertruck,特斯拉车型矩阵已经扩充至?6?款之多,加之旗下大部分车型都搭载的是大容量的电池,未来随着车型的陆续投产、销量的不断增加,如果全部使用圆柱电池,那么对于圆柱电池的需求量将会是巨大的。单靠松下、LG?化学这少数的电池厂商难以支撑这么大的需求量,转变技术路线或许将成为特斯拉的新选择。

锂电之战升级

对于宁德时代来说,能与特斯拉签上线固然是好事,但是也不能高兴的太早。马斯克的终极目标是掌握电动车上中下游全产业链条。从这个意义上说,特斯拉总有一天会逐渐抛弃那些曾经随着一起打江山的伙伴。

去年4月,马斯克就曾经表示,“特斯拉正在研发续航‘百万英里的电池’,很有可能在2020年推出。”从时间线上来看,该电池两年后在中国投产也并无不可能。简而言之,宁德时代只是特斯拉新电池出来之前的“备胎”,这与宁德时代电池先进与否无关。

2019年,特斯拉还先后收购了Maxwell电池技术公司、加拿大电池制造商海霸(Hibar?Systems),加强了新型电池研发力度。有业内人士判断,未来随着特斯拉产量的增多,再加上我国已经正式对外资企业开放了动力电池市场,不排除特斯拉有在国内自建电池厂的可能。

事实上,特斯拉相比于奔驰、宝马等宁德时代的传统车企朋友,在体量上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换句话说,特斯拉只是一个锦上添花的选择。而宁德时代时代对于特斯拉的意义更像是雪中送炭,两者在各自心中的分量多少有点差别。因此宁德时代更有资本在这盘大棋中拿出全球最大电池供应商的气魄,本着互相尊重合作共赢的原则与特斯拉进行合作。

而双方合作最深远的影响将是带来行业整体的,锂电池的战争或将因此再上一个台阶。目前全球各主要汽车公司在电动化层面的战略布局明显提速,根据各机构的数据显示,预计2025年全球电动车渗透率将达到约12%,而2030年,这一比例将分别达到20%。而从整车厂的规划来看,2025年各大车企目标基本在15%~25%,2030年预计将达30%~40%。对比两项数据可以看出,车企在电动化方面的规划更为激进。

百姓评车

预计2025、2030年全球动力电池需求量将分别达到685GWh、1322GWh,对于各个龙头企业而言,未来锂电池的订单量增长具备可持续。这个红利显然是留给有准备之人的。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特斯拉自产电池的秘密:布局5年,用成本碾压同行!产线正在搭建

近日,据台湾财经媒体透露,苹果将在2021年9月发布Apple?Car,2022年面向全球发售。据悉,苹果公司已经完成了Apple?Car原型车的组装,大约有几十辆Apple?Car已经在加州上路并进行了相关的验证和测试工作,来自中国台湾的苹果供应商正在准备最早明年第二季度增加“苹果汽车”零部件的生产。

本文配图均为设计图,与实车无关

据报道,苹果近期向和大、贸联、和勤、富田等中国台湾的汽车零组件厂提出备货要求,并将相关企业列入首波供应链名单。当前,和大、贸联、和勤、富田等供应商已处于陆续出货、试单验证中,其中因应Apple?Car备货需求,和大、贸联等大厂已全面爆单。

据外媒援引产业链人士透露的消息报道称,全球汽车电子厂商积极向苹果求合作,已开始向苹果发送样品,与此同时,据DigiTimes报道,苹果正在美国设立汽车组装厂,且与台积电合作,共同开发自动驾驶芯片。这也就意味着苹果自动驾驶汽车的研发,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根据苹果列出的中国台湾汽车零组件厂来看,这车企业均为特斯拉供应商,将可望大幅缩短苹果汽车量产的研发时间。和大是特斯拉减速器和制动凸轮的供应商;贸联-KY则是颇有竞争力的连接器提供商,和勤则是特斯拉继电器的供应商;富田是特斯拉电机供应商。

在智能电动化方面,2014年苹果果就传出了名为“泰坦”的智能汽车研发项目,并从特斯拉、克莱斯勒、大众等车企强势“挖人”。到2018年,根据粗算,苹果13.5万名员工中,约有5000人获准获取有关其自动驾驶汽车项目的信息。也就是说,苹果公司每27个员工中就有1个与自动驾驶汽车项目有关,因此当时就有业内人士把自动驾驶技术开发称为苹果公司的一项重要战略。近年来,苹果也一直在申请各类汽车专利,涉及自动驾驶、智能座舱、智能车身、悬挂系统、灯光、车辆导航等多个领域。2019年,苹果还收购自动驾驶初创公司Drive.ai。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特斯拉中国“联姻”宁德时代,与松下十年蜜月终成空

车东西

文?|?Bear

导语:借着电动汽车的行业大潮,动力电池产业迅速崛起,全球已形成中、日、韩三国企业争霸,松下、LG、宁德时代等巨头分庭抗礼的行业格局。

表面的平静背后,新一轮巨变正在酝酿之中——固态电池即将掀起新一轮技术变革浪潮、动力电池白名单去除后日韩企业重回中国市场、全球车企与零部件巨头们也纷纷涉足电池产业,一场大变局即将上演。

为此,车东西特推出《动力电池大变局》系列报道,详解全球动力电池产业的风云变幻,本文为系列报道之一。

特斯拉自产的动力电池终于来了,马斯克的野心从电动汽车产业涌向了动力电池产业,新的血雨腥风将拉开序幕。

今日,据外媒electrek报道,特斯拉的“Roadrunner”动力电池自产计划正式启动,位于美国弗里蒙特大沙漠内的工厂,一条属于特斯拉自己的动力电池生产线正在成型。

整件事件最值得关注的焦点在于,达成规模化生产之后的特斯拉动力电池每度电仅需100美元(约合人民币701元,指每kWh容量电池价格),而根据投资机构瑞银公布的数据,松下当前动力电池每度电的成本约为111美元(约合人民币772元),而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的成本则为每度电150美元(约合人民币1042元)。

特斯拉进入动力电池产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掉动力电池产业的价格“底裤”。

▲外媒报道特斯拉正在弗里蒙特工厂建造电池生产线

但除此之外,马斯克的这场动力电池“闪电战”还将在汽车产业与动力电池产业同时掀起浪潮。更多拥有资本与技术的车企在特斯拉的号召下,将会涌入动力电池市场,冲击当前的动力电池产业格局。

在这样关键的节点上,我们有必要找到特斯拉如何突破动力电池产业技术壁垒,一步一步解决电池研发,并最终具备电芯生产能力的秘密。

车东西通过对特斯拉五年以来的投资布局、技术研发情况与产业链布局进行梳理,找到了其中的答案。

一、耗时五年?三元锂电之父助力特斯拉自产电?

2020年2月12日,外媒electrek曝料称,特斯拉正在美国弗里蒙特工厂搭建一条动力电池生产线。一时间,特斯拉自产动力电池的消息公之于众,引发了业界震动。

但若非此次媒体曝光,恐怕没有人能想到特斯拉自产动力电池的速度如此之快。

原因在于,与其他大张旗鼓进军动力电池产业的车企不同,特斯拉在这一领域的布局简直可以用低调来形容。

自2015年以来,特斯拉与动力电池相关的投资仅有三笔,分别是对达尔豪斯大学杰夫·戴恩研究小组(Jeff?Dahn?Research?Group)的5年赞助计划、收购电池技术公司Maxwell以及收购电池制造设备公司Hibar。

三笔投资中,特斯拉仅披露了收购Maxwell的金额——2.1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27亿元),另外两笔投资的金额与具体细节均未公布。

但正是这三笔投资,凑齐了特斯拉自产电池所需的关键技术——动力电池的电极、电解液、隔膜、电池壳体以及电池的制造工艺。

特斯拉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布局始于2015年。

以领先于业界的三电技术立身的特斯拉不甘于在动力电池领域受制于松下,更何况彼时松下动力电池的产能爬坡速度远不如特斯拉汽车生产线的产能爬坡速度。

马斯克有预见性地意识到,松下可能会成为特斯拉迈向年产百万辆电动汽车的最大阻碍(随后事实如其所料,2018年松下的动力电池产能限制了特斯拉Model?3的量产速度)。

于是,马斯克动起了自产动力电池的念头。

2015年,马斯克找上了专注于锂电技术产业化的杰夫·戴恩团队,希望为其提供“数额可观的5年的研究经费”(the?substantial?5-year?funding?package),让其为特斯拉研发寿命更长、成本更低、能量密度更高的锂离子电池。

▲杰夫·戴恩研究小组

杰夫·戴恩团队是加拿大顶级大学达尔豪西大学内一支专注于锂离子电池技术研究的团队,自2008年开始研究锂电池产业化项目。其官方网站显示,该团队目前拥有30人左右的规模,共计发表论文600余篇,在重量级期刊JES与JPS上均有论文发布。

有外媒评价,该团队是目前锂电池领域研究实力最强的团队之一。

杰夫·戴恩本人更是通过精确限定镍钴锰材料中镍的含量,使三元复合正极材料成功实现规模商业化,成为了业界公认的三元材料技术真正的开创者和发明者。

▲杰夫·戴恩

一边是急于自研自产动力电池的特斯拉,一边是希望并且擅长将技术产业化的杰夫·戴恩团队,双方一拍即合。

同年6月16日,杰夫·戴恩团队所在的达尔豪西大学与特斯拉共同宣布,杰夫·戴恩研究小组的合作伙伴将在2016年6月,从3M?Canada转移到特斯拉,并与特斯拉达成独家合作协议。

达成合作协议之后,杰夫·戴恩老爷子一屁股坐进了特斯拉的前备箱,比出两个大拇指,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杰夫·戴恩

在此之后,杰夫·戴恩团队持续在新型锂离子电极材料、锂离子电池故障机理诊断、电解质添加剂、钠离子与锂离子电池安全性基础研究以及电池研究理论/建模方面持续取得突破。

去年年底,来自杰夫·戴恩团队的论文显示,其新研发的动力电池循环周期可达到5000次左右,对应电动汽车行驶寿命超过100万英里(约为160万公里),这项专利目前已经为特斯拉所有。

而近期外媒electrek又曝出消息,称杰夫·戴恩团队的研究成果将使特斯拉的动力电池成本达到100美元/kWh(约合701元/kWh)。对比投资机构瑞银给出的数据,松下动力电池的成本约为111美元/kWh(约合771元/kWh)、宁德时代约为150美元/kWh(约合1042元/kWh),特斯拉目前的电池成本在业界属于最低水平。

据了解,杰夫·戴恩团队还在帮助特斯拉完成能量密度500Wh/kg的高镍三元锂电池的研发,目前已初具成果。

可以说,2016年以来,杰夫·戴恩团队为特斯拉自产电池项目贡献了众多底层的技术专利与经验积累,完善了特斯拉从电极、电解质到电池壳体环节的大部分技术链条。五年时间,杰夫·戴恩团队也确实完成了签约时对特斯拉许下的诺言——帮助特斯拉提升动力电池循环次数、降低动力电池成本、研发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

这笔投资对于特斯拉而言,物超所值。

二、收购Maxwell?干电极技术提升动力电池能量密度

2016年之后,马斯克转身扎进了特斯拉Model?3的产能地狱,再无闲暇顾及动力电池产业的布局,以至于2017年、2018年2年时间里,特斯拉在动力电池产业并没有大的动作。

但时间来到2019年,一件事情为马斯克敲响了警钟。

2019年2月,特斯拉2018年财报发布的电话会议上,马斯克指出,超级工厂电芯产能的不足是限制特斯拉Mode?3产能的最大桎梏。

2019年4月,马斯克再度发推表示,“超级工厂的电芯产能只有24GWh,从7月份开始一直限制Model?3的产能,在产能到达35GWh之前,特斯拉不会再投钱进去。”

来自松下的产能限制,使得马斯克再度意识到了动力电池的重要性,他开始加速特斯拉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布局。

2019年5月,特斯拉以2.1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27亿元)的价格收购电池技术公司Maxwell,溢价幅度达到55%。

之所以如此迫切地拿下这家公司,是因为特斯拉看中了Maxwell的干电极技术与超级电容技术。

▲Maxwell干电极技术介绍

传统的电极制备工艺属于湿电极工艺,制造过程中,需要将正负极材料加入溶剂中,对电极片材料进行涂覆。

这种制造工艺的优势在于生产工艺验证时间长,电极质量稳定,但溶剂的特性决定了这种电极涂覆的方式生产的电极较薄,能量密度受限。

同时,生产过程中,需要对溶剂进行蒸发,这一部分生产工艺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

而无溶剂的干电极生产工艺则是将活跃的正负极材料混入黏性物质中,使得正负极材料自身“原纤维化”,形成自支撑膜,牢牢地粘着在电极片上(原理类似于脚底牢牢粘上的口香糖)。

这种生产工艺可以制备更厚的电极,使得电池的能量密度得到大幅提升。目前,使用该工艺制成的三元锂电池电芯能量密度大于300Wh/kg,电芯单体能量密度最高可实现500Wh/kg,同时获得更大的放电倍率。

与此同时,干电极的另一大好处,就是可以在电池使用之后,持续为其补充锂金属,弥补电池的容量衰减;而采用湿电极法制备的电极,补充锂金属和混有锂金属的碳不能很好地彼此融合,通常会伴有烟雾、火苗和噪音等强烈反应。

此外,干电极的制作流程不需要进行溶剂干燥步骤,降低了生产成本与时间成本,也降低了环境污染。

另一项超级电容技术,则可以用作能量回收过程中的快速储能装置,其能耗远小于将回收的动能重新储备到电池中。

而在急加速过程中,超级电容器能够实现大功率放电,避免动力电池直接大功率放电产生锂晶枝,对电池结构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超级电容技术的另一大优势,就是工作温度范围大,大部分电池的工作温度需要维持在20℃-40℃之间,对外界环境温度要求较为苛刻。而超级电容的工作温度在-40℃-80℃之间,可用于冬天车辆起步与动力电池的加热。

干电极技术为特斯拉自产电池提高了能量密度,而超级电容技术能够在特定场景下为电池提供辅助作用,二者结合或许是特斯拉将来会采用的“混动”方案。

三、收购电池生产设备商Hibar?为自产电池铺路

投资杰夫·戴恩团队,收购Maxwell都是为了掌握最新的电池技术,掌握技术之后的关键就是将其量产。

2019年10月,有媒体发现,加拿大精密设备公司Hibar突然出现在特斯拉旗下,成为了特斯拉的控股子公司。

特斯拉收购Hibar属于秘密进行的项目,其收购日期、金额、合作细节均未透露,但可以明确的是,收购Hibar意味着特斯拉的自产电池项目仅差临门一脚。

Hibar以生产高精度定量注液泵、注液生产系统、自动化电池制造和工艺设备闻名,产品线覆盖了完整的电芯生产流程。

▲Hibar产品一览

在过去的40年时间里,Hibar已经成为了电池行业里一次电池及二次电池生产线的首选供应商。

投资杰夫·戴恩团队让特斯拉拥有了自研动力电池的技术人才,收购Maxwell使得特斯拉掌握了动力电池领域最前沿的技术,而收购Hibar是特斯拉自产动力电池项目的最后一环,至此,特斯拉形成了从技术研发、样品验证到大规模量产的全面布局。

四、自产电池寿命将达100万英里?最大能量密度可达500Wh/kg

虽然特斯拉已经拥有了电池的研发、验证与量产的能力,但实际产品将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呢?

目前其电池生产线还未投入实际使用,想从产品出发进行分析不太现实。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从特斯拉目前拥有的技术实力,来推断其自产电池的技术指标。

1、电极

从电极角度来看,特斯拉自产的电池有很大可能性会采用已收购的Maxwell的干电极技术,该技术目前在三元锂电池领域能够实现的单体电芯能量密度为300Wh/kg,最大能够达到500Wh/kg。

现阶段,业界仅有松下的NCA?811三元锂电池以及宁德时代的NCM?811三元锂电池可在电芯能量密度达到300Wh/kg。

与此同时,上文提到,干电极技术能够实现将锂金属补充到负极内,以弥补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在负极、电解液中的消耗。

而此前,Maxwell有一项待审专利正是将锂离子补充至电池负极,这项专利技术将能够有效缓解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的容量衰减问题。而随着特斯拉完成对Maxwell的收购,这项专利技术也自然转移到了特斯拉的名下。

▲Maxwell待审专利

在成本方面,由于省去了干燥步骤,整个电芯生产环节成本大约可下降10%-20%。

2、电解质

在电解质方面,受特斯拉资助的杰夫·戴恩团队近期在知名期刊JES上发表了两篇论文,讲述了他们在电解质方面取得的进展。

其中一篇名为《二恶唑酮与亚硫酸亚硝酸盐作为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

论文中提到,杰夫·戴恩团队对近期开发的新型电解质添加剂MDO以及另外两种添加剂PDO和BS进行了高温高电压与长期循环性能的测试,载体为NCM523三元锂电池。

为进行该项测试,团队将三种添加剂分别进行了单独与混合添加,不同的实验组合置于不同的温度、电压下进行测试,得出了不同的循环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添加了MDO、PDO电解质添加剂的电池均在石墨负极表面形成了SEI层(对负极起到保护作用),而添加了BS电解质添加剂的电池则没有形成SEI层。

通过长时间电池循环性能测试,2%PDO+1%硫酸乙烯、2%PDO+1%二氟磷酸锂的电解液添加剂组合在所有实验电解质添加剂的表现中最优,在经过800次放电循环后,电解质中留存的添加剂浓度依然大于90%。

▲实验结果,(b)(c)中最高的两条分布点分别为2%PDO+1%硫酸乙烯、2%PDO+1%二氟磷酸锂的电解液组合

在这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杰夫·戴恩团队在去年6月又发布了一篇名为《出色的锂离子电池化学性能的广泛测试结果,可作为新电池技术的基准》的论文。

这项实验同样是对NCM523三元锂电池进行了不同的电解质添加剂测试。

实验结果显示,分别向电解质中添加2%碳酸亚乙烯酯+1%硫酸乙烯、2%氟代碳酸乙烯酯+1%二氟磷酸锂、1%二氟磷酸锂这三种电解质添加剂组合,能使电池循环寿命有效增长。

▲实验结果,紫色、绿色与红色线条为测试结果,另外两条为对照组

其中,添加了三种电解质添加剂组合的电池普遍在3000次充放电循环之后,还能保持85%以上的电池容量,有一组甚至在经历了5000次充放电循环之后,仍然保持了90%以上的电池容量。

而另外两组对照组的电池则在1000次左右的充放电循环之后,电池容量分别衰减到了50%左右的水准。

如果以5000次充放电循环次数作为电池的平均循环寿命,以特斯拉Model?3?EPA续航里程322英里作为单轮充放电的续航里程,那么在该电池组的有效生命期内,一辆特斯拉Model?3的行驶里程将会超过160万英里(约合257万公里)。

不过据特斯拉公布的专利显示,目前他们保守估计该电池的使用寿命在100万英里(约合160万公里),一般纯电动汽车所装配的三元锂电池理论使用寿命仅有40万公里-50万公里,特斯拉新电池的使用寿命大约是目前三元锂电池的3-4倍。

值得注意的是,杰夫·戴恩团队为特斯拉进行的研究是以NCM三元锂电池为基础的。因此从电解质添加剂与其适配电极的角度出发,特斯拉未来自产的电池极有可能是NCM三元锂电池而非NCA三元锂电池,该电池的最大循环次数可能逼近5000次,对应车辆的行驶里程可能会达到100万英里(约合160万公里)。

3、超级电容器

除了动力电池本身,收购Maxwell还为特斯拉带来了超级电容技术。

马斯克曾在媒体采访中透露,在大学期间,他就对超级电容技术充满兴趣,一度想进行研究。现在,这个超级电容的粉丝终于能够如愿以偿。

超级电容本质上是不同于动力电池的另一套储能方案,对比动力电池,其不足之处在于储能性能有限。

但其长处也非常明显,超级电容的充放电功率很大,并且能量损耗小,既能够高效率进行动能回收,在车辆急加速时也能够瞬间释放大功率电流,减轻动力电池工作压力。

与此同时,超级电容的工作温度区间为-40℃-80℃,能够适应一般电池难以适应的极端环境。

可以说,超级电容具备与动力电池互补的潜质。在车辆正常行驶时,动力电池提供主要电力,当车辆需要急加速、进行动能回收、在寒冷地带起步时,超级电容为车辆提供电力。

当自产电池项目落地后,特斯拉有可能会为车辆同步配备超级电容器,形成全新的动力电池+超级电容“混动系统”。

综合上述三方面来看,特斯拉自产的动力电池极有可能是NCM三元锂电池,第一代电芯产品的能量密度可能会在300Wh/kg左右,后续会逐步攀升至500Wh/kg。

其电解质添加剂可能会选用2%碳酸亚乙烯酯+1%硫酸乙烯、2%氟代碳酸乙烯酯+1%二氟磷酸锂、1%二氟磷酸锂这三种电解质添加剂组合中的一种,得益于优异的电解质性能,其电池的循环寿命将能够达到100万英里(约合160万公里),超过目前所有的动力电池循环性能。

不仅如此,超级电容技术也可能会被特斯拉投入应用,作为动力电池的辅助能源。

五、从供应商变迁史?看特斯拉自产电池的六大意义

特斯拉首条动力电池生产线的搭建,意味着这家车企在动力电池的供应链上走出了新的一步。

自特斯拉推出首款车型Roadster以来,这条战船就与全球锂电巨头松下牢牢地捆绑在一起。据了解,特斯拉首批100辆Roadster全部采用了松下的18650圆柱形电池。

后续推出的第一款面向大众的量产车型Model?S,更是让特斯拉与松下开启了长达7年的独家供应关系。

在此期间,双方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沙漠中,建起了一座产能达到35GWh的动力电池工厂,也是如今世界上产能最大的动力电池工厂。

▲特斯拉Gigafactory?1

在马斯克的设想中,这座工厂最终将能够实现50GWh的年产能,撑起特斯拉年产百万辆电动车的远大愿景。

但事与愿违,一边是产能疯狂爬坡,电池需求迅速上涨的特斯拉;另一边是即使出现亏损,也仍在扩大生产线,招收更多员工的松下。

双方没有达成供需同步攀升的微妙平衡,特斯拉的电池需求缺口越来越大,最终在2018年财报发布的电话会议上,双方矛盾爆发。

马斯克指责松下的动力电池产能迟迟跟不上,限制了特斯拉Model?3的产能爬坡,如果松下不能按照约定将合资工厂的电池产能提升至35GWh,特斯拉就将停止对合资工厂的投资。

2019年第三季度,双方的合资工厂动力电池产能虽然达到了35GWh,但松下也冻结了进一步提升合资工厂产能至50GWh的计划。

自2013年展开合作以来,特斯拉与松下之间的关系第一次接近“冰点”。

此次事件之后,虽然特斯拉与松下仍然维持着动力电池的供应关系,但特斯拉也开始寻找新的动力电池供应商。借着特斯拉上海工厂投产这一机会,LG与宁德时代被特斯拉纳入其供应商名单。

2020年1月30日,特斯拉正式宣布与LG化学、宁德时代达成动力电池供货协议。

此外,路透社还报道,特斯拉正在与宁德时代就“无钴”电池进行进一步商谈,特斯拉未来很可能会使用宁德时代生产的“无钴”电池。

▲路透社报道,特斯拉正在与宁德时代商议无钴电池合作

到目前为止,特斯拉的动力电池供应链条已经从松下独家供应,转变为LG化学、宁德时代、松下三家同步供应。在特斯拉自产的动力电池完成供应后,这条供应链也将被纳入特斯拉的动力电池名单。

特斯拉已经正式从松下独家供应动力电池的“单极时代”,走向多供应商供应动力电池的“多元时代”。最终可能形成以自产电池为主,采购电池为辅的动力电池供应链条。

对于特斯拉而言,这一时代的到来有着三大意义:

1、动力电池降本增效,坐拥多家动力电池供应商的特斯拉,对供应商将拥有更强的话语权,势必会在动力电池采购价格上加大压价力度。

同时,自产的动力电池生产线投产后,特斯拉的动力电池成本将会低至100美元(约合人民币701元),比松下的动力电池成本还要低10%,特斯拉的成本优势更加明显,旗下车型或将进一步降价,更大规模的扩张销量。如果使用干电极技术进行动力电池生产,特斯拉动力电池的生产效率也会有小幅提升。

2、助推产能增长,到目前为止,特斯拉共拥有两座整车生产工厂,一座位于美国加州弗里蒙特,目前处于满负荷运转;另一座位于上海临港,目前产能15万辆/年,目标产能为50万辆/年,还有较大幅度的产能爬坡空间;还有一座规划中的工厂位于德国柏林,目前正在建设当中。

就目前情况来看,特斯拉与松下的合资电池厂供给美国本土工厂已然供不应求,中国工厂与未来的德国工厂势必需要新的动力电池供应商来提供动力电池。供应商足量的动力电池供应才能够推动特斯拉产能增长,最终在2022年实现年产100万辆特斯拉的目标。

3、满足百万辆Robotaxi的需求,马斯克曾经夸下海口,表示2020年将会有100万辆特斯拉汽车上路成为Robotaxi,暂且不论自动驾驶技术是否可行,以目前的电池技术来看,这一目标很难实现。

目前动力电池的循环次数大多在1000次左右,对应使用寿命大约为20万英里(约合32万公里),这一续航寿命对于普通家用完全足够,但对于需要24小时不间断运行的Robotaxi而言,却显得捉襟见肘。

特斯拉自产动力电池,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上文我们已经提到,特斯拉最新的专利显示,他们完成了100万英里(约合160万公里)续航寿命的电池研发,拥有超长续航寿命的动力电池将能够满足特斯拉Robotaxi运行的要求。

对于整个动力电池行业而言,特斯拉自产动力电池也有着深远的意义:

1、特斯拉作为电动汽车领军企业,进军动力电池产业这一行为,将会带来模仿效应,未来更多大型车企在转型电动化的过程中,可能会考虑自产动力电池以满足自身需求。对于车企而言,电动时代的核心——三电技术,必须要握在手心。

2、车企进军动力电池,意味着动力电池供应商们原本的客户流失,动力电池供应商的利润空间受到压缩。在与车企的博弈中,动力电池供应商将想方设法降低动力电池成本,提高动力电池性能。

3、新能源供应链结构可能发生改变,在车企自产动力电池的过程中,原本隔着动力电池供应商的材料供应商们,将能够直接与车企产生联系。产业链条减少,意味着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结语:掌握电池后的特斯拉将更加强大

特斯拉弗里蒙特工厂的第一条动力电池生产线正在搭建,投产指日可待,马斯克酝酿了5年的自产动力电池计划终于进入了产出结果的阶段。

掌握动力电池后的特斯拉,从各个角度来看,都将变得更加强大。

在供应链端,追求降本的特斯拉,一旦实现了自产动力电池的目标,对其他供应商的动力电池采购需求势必会相应减少。特斯拉的动力电池供应商们将会展开价格战,而在这场价格战中,特斯拉将享有绝对的主导权。

在电动汽车产品端,特斯拉自产的动力电池很有可能比目前市面上的大多数动力电池性能优异,将会拥有更长的使用寿命,更少的容量衰减,从而大幅提升特斯拉车型的保值率。

不过对于特斯拉而言,实现量产仅仅只是自产动力电池这一伟大愿景的第一步,后续动力电池的产能建设,对其而言才是真正的挑战。

在中国,动力电池产能的建设成本约为4-6亿元1GWh,而在美国,这一成本只会更高。特斯拉如果想要真正建成成规模的动力电池生产线,后续至少需要在动力电池项目上投资数百亿元。对于特斯拉这样刚刚盈利,现金流无比宝贵的公司而言,这笔投资将会造成庞大的压力。自产动力电池,对于特斯拉而言,仍然任重而道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国产特斯拉Model 3正式交付,可享补贴约2.5万,未来成本降65%?

在特斯拉第四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马斯克宣布宁德时代将成为其新的合作伙伴,加上此前已达成合作的松下和LG化学,特斯拉将拥有三家电池供应商。

这一消息,印证了 汽车 圈也存在“合久必分”的魔咒,而品尝“苦果”的正是松下集团。

据悉,从2009年开始,特斯拉便与松下合作18650型号电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一直都是特斯拉“独家”电池供应商。

那么,为何在牵手十年之后,特斯拉选择“另结新欢”,与LG化学、宁德时代联姻?作为特斯拉首家国产电池厂商,宁德时代又会收获哪些利好,以及面临哪些新的挑战?

2008年,特斯拉正式开始跑车Roadstar的交付,摆在眼前最大的难题是没有稳定的电池供应,恰好彼时松下进入 汽车 电池领域,双方一拍即合。2009年7月,特斯拉与松下初步接触,签下了供应协议,由此拉开合作序幕。

随后几年,特斯拉不断上升的销量,提振了松下重注的决心。2014年7月,特斯拉和松下宣布将在内华达州合资建设“超级工厂”—— Gigafactory1,松下在这家工厂为model3供应电池。同时,松下还向丰田、本田等车企提供电池。

不过,随着2018年Model3交付速度陡然加快,双方的矛盾开始升级。

松下认为,因为特斯拉提高Model3的产量,松下的运营成本大幅攀升,导致连续两个季度出现亏损,同时出于对特斯拉销售预期的担忧,不愿承担风险去投资扩大电池的产能。

2019年1月,松下与丰田 汽车 在日本签署合约,开始谋求新的市场机遇;4月,松下停止对Gigafactory1电池工厂的扩张计划,同时也暂停了对特斯拉上海工厂的投资,双方关系迅速降温。

没多久,马斯克便在推特上指责松下,称由于松下的生产效率不佳,才限制了Model3的生产。

此外,马斯克一直对松下电池昂贵的价格心有不满。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一位松下内部的知情人士表示,松下CEO津贺一宏(Kazuhiro Tsuga)经常会接到马斯克的电话或邮件,要求他们降低电池价格。

然而,这位松下掌门人拒绝了马斯克的要求,甚至表示只要特斯拉能不赔,松下就要提高电池的售价,这一态度无疑惹恼了马斯克, 双方关系降至冰点。

被松下扼住了“咽喉”的特斯拉,当然不会选择坐以待毙。随着上海超级工厂项目的敲定,马斯克将目光转向中国电池厂商。

2018年7月10日,马斯克飞到上海,和高级别政府官员见面,顺利签下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项目。有传闻称,此后他又秘密会见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被看作是特斯拉向宁德时代伸出了橄榄枝。

此后,一系列消息也坐实了特斯拉电池将要“国产化”的传闻。

2019年3月,据外媒报道,特斯拉与宁德时代就电池订单进行磋商,在国产Model3上使用宁德时代的电芯。但随后,宁德时代官方就做出辟谣。

到了8月,马斯克从加州飞往上海参加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并私下与曾毓群密谈,之后两家公司达成一项不具约束力的协议。知情人士透露,电池供应协议预计将于2020年中旬签署,采购自宁德时代的电池将被用于Model3车型,但无法保证合作一定会达成。

11月6日,外媒报道称,特斯拉与宁德已达成初步供货协议,向国产特斯拉供货时间不早于2020年。此协议不具有约束力,最终协议或将于2020年中旬签署。双方还就合作细节和是否扩展到全球供货问题进行探讨。

值得注意的是,不止宁德时代,此前外媒也传出LG化学NCM811电池将供应特斯拉中国超级工厂的消息,最终这一消息也被证实,可以说松下的地位受到了史无前例的挑战。

随着特斯拉牵手LG化学、宁德时代,与松下长达十年的蜜月期正式结束。

宁德时代成立于2011年,目前与戴姆勒、宝马、奔驰、沃尔沃、吉利、丰田等品牌建立了良性的供应关系,是中国年出货量最多的动力电池供应商。

数据显示,宁德时代2019年实现装机电量32.GWh,同比增长37%,配套国内车企达120家。其中,配套超过1GWh以上的客户达9家,市场占比高达51.76%。

对于特斯拉而言,不管出于市场情势,亦或是政商关系,选择宁德时代都是“顺势而为”。

一方面,特斯拉2019全年交付36.8万辆,相比最终产能达50万辆/年的中国市场,显然需要增加更多的电池供应商,来应对日后的产能爬坡。

另一方面,采用本土的电池供应商,将有望缩减电池成本,这也是马斯克极为看重的一点。

特斯拉打得一手好算盘,而宁德时代的野心也不小。

据悉,目前国产特斯拉采用的电池为松下和LG化学所制造,再加上宁德时代,未来三家全球顶级供货商将为特斯拉“保驾护航”,而这种“三供一”模式,可能并非宁德时代的初衷。

据了解,跟销量大的车企合资建厂,一向是宁德时代的惯用策略,这样不仅能够提前绑定未来订单,更锁定其行业地位。

与特斯拉合作,宁德时代更看重的,恐怕还是特斯拉背后的全球市场红利。

一来,此次合作,将提升作为世界新兴电池制造巨头的品牌形象;二来,假若未来能参与到特斯拉全球市场合作中,宁德时代也有望谋求到更大的 汽车 产业链话语权。

不过,对宁德时代而言,未来的路也不会一帆风顺。

对低成本的执念,以及经历过产能地狱之后,马斯克不得不开启自造电芯之路。2019年,特斯拉先后收购Maxwell电池技术公司、加拿大电池制造商海霸(Hibar Systems),加强新型电池研发,未来自产电池一旦实现,包括宁德时代在内的国际厂商,其产品竞争力或将不复从前。

另外,随着大补贴时代结束,新能源 汽车 销量下滑严重,国内电池厂商的成本飞速上涨,高毛利率难以为继。同时,2019年6月,工信部废止了动力电池“白名单”,一定程度上刺激日韩电池厂商入局中国市场,特斯拉中国的投产加速了这一进程,双重考验之下,本地一线厂商的日子也越来越难过。

如此境况之下,牵手特斯拉之后,宁德时代会交出怎样的答卷,就让我们拭目以待。(本文首发钛媒体)

2019年即将过去,2020年马上到来。而对于国内的新能源市场来说,一个重要的变化已经悄然来临。

在12月30日,国产特斯拉Model?3正式开启交付,共15辆新车正式交付给内部员工。据悉,首批车辆交付的员工包括了特斯拉的销售冠军、工厂技术人员、交付团队的负责人等。而预计大规模的交付将于2020年1月开启,特斯拉计划在明年上半年实现每周2000至3000辆的量产目标,全年产量约15万辆。

特斯拉创造的“中国”速度

作为新能源市场第一梯队的品牌,特斯拉在国内一直都被不少人奉为“潮牌”,而备受推崇。而在国内市场较高的热度,也进一步激发了特斯拉“扎根”国内市场的想法。

而有了“国产”的想法后,特斯拉的动作也相当迅速。2018年7月10日,特斯拉正式宣布在上海全资建立特斯拉超级工厂3,同年10月份,特斯拉签订土地出让协议,其上海超级工厂的规模超过1200亩。

而在2019年1月7日,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正式开工。在5月31日,特斯拉宣布将在中国上海超级工厂生产Model?3标准续航升级版车型,并正式开放车辆预订。再到12月30日,国产特斯拉Model?3首批车主交付。特斯拉仅用了一年的时间,这在传统的汽车制造行业简直无法想象。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目前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只属于总装工厂,投产车辆是以CKD形式进口到中国组装生产,并没有完全建成汽车生产的四大工艺。

但是特斯拉能够在中国新能源车市依然处于上涨期迅速实现国产化,无疑是想进一步抢占国内新能源市场的份额。

特斯拉国产依然存在机遇与挑战

特斯拉国产不仅在建厂和实现交付的速度让人惊叹外,其在国内受到的“支持”更是让不少造车“新势力”羡慕。日前,特斯拉与多家中国银行就至多100亿元的五年期贷款达成一致,用于偿还此前的贷款,以及上海工厂和中国业务。

此前,国产特斯拉Model?3还入选了最新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根据2019年国家新能源补贴政策,国产版Model?3可享受2.475万元的补贴。同时,国产Model?3已被纳入免征车辆购置税名单,可节省近3万元。这也将进一步凸显国产特斯拉Model?3的价格优势,对于同级竞品来说将带来更大的冲击。

当然特斯拉也存在短期的烦恼。特斯拉曾在公开报告中指出,未来上海工厂生产Model?3的成本要比美国的生产系统低65%,而降本最主要的方法就是零部件的本土化生产。

在不过在关键的电池项目上,特斯拉也遭遇“卡脖”。11月22日,据路透社报道,松下电器CEO津贺一宏明确表示,没有计划在中国为特斯拉建造新的电池工厂。而且他还表示,公司低估了和特斯拉的合作风险,目前其难以从现有的电池业务中赚取利润。

据悉,松下一直是特斯拉的唯一电池供应商,如果松下没有在中国建厂计划,那么特斯拉不得不将选择中国电池厂商供货。而此前也有媒体报道,特斯拉与宁德时代就电池订单供应进行磋商。11月,还传出特斯拉已经与宁德时代达成一项初步的非约束性协议,宁德时代最早将从2020年开始向特斯拉上海工厂供应电池。但是对于国产电池的采用能否达到特斯拉以往的质量水准,相信大多消费者会报以怀疑态度。

写在最后

随着国产特斯拉Model?3的正式交付,这也就意味着特斯拉国产已经进入了最为实质化的阶段。对于向蔚来、威马等造车“新势力”来看,势必将造成更大的压力。这也或将引发国内新能源市场格局发生改变。同时特斯拉也将面对国产车型的质量保障以及未来“深度”国产的相关问题。毫无疑问,2020年也将成为特斯拉在国内更不平凡的一年。

(本文由文武车道新媒体工作室原创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文武车道,本文作者:清风)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文章标签: # 特斯拉 # 电池 # 动力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