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新车销售 新车销售

中汽协小米汽车销量预测_小米汽车进展

tamoadmin 2024-05-24 人已围观

简介1.网传小米汽车首款车型2024年上半年发布 官方回复:不予置评2.中汽协:国产汽车全年销量预计突破2600万辆3.中汽协:9月汽车产销创年内新高,全年销量或将高于预期4.中汽协:9月汽车产销创年内新高,全年销量或高于预期近日,中汽协发布2022年中国汽车市场趋势分析报告。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汽车总销量预计达到2750万辆,同比增长5%左右。其中,乘用车为2300万辆,同比增长7%;商用车为4

1.网传小米汽车首款车型2024年上半年发布 官方回复:不予置评

2.中汽协:国产汽车全年销量预计突破2600万辆

3.中汽协:9月汽车产销创年内新高,全年销量或将高于预期

4.中汽协:9月汽车产销创年内新高,全年销量或高于预期

中汽协小米汽车销量预测_小米汽车进展

近日,中汽协发布2022年中国汽车市场趋势分析报告。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汽车总销量预计达到2750万辆,同比增长5%左右。其中,乘用车为2300万辆,同比增长7%;商用车为450万辆,同比下降6%;新能源汽车将达到500万辆,同比增长42%,市场占有率有望超过18%。

据行业的判断,2021年芯片短缺导致大约150万辆的市场需求被抑制。伴随着国际芯片市场调节机制逐步发挥作用,以及在政府、主机厂和芯片供应商的共同努力下,芯片国产化替代方案已在逐步实施,2022年下半年,芯片供应有望得到一定的缓解。届时,2021年被抑制的需求将得到释放,成为促进2022年汽车市场增长的积极因素。

中汽协表示,从长期来看,无论是实现国家的“双碳”目标,还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叠加、商业模式的创新,都将在很大程度上加速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据初步形成的行业共识,很可能会提前实现2025年和2030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分别达到20%和40%的国家目标。

网传小米汽车首款车型2024年上半年发布 官方回复:不予置评

集微网消息,7月6日,中汽协发文称,根据重点企业上报的周报数据推算,2022年6月, 汽车 行业销量预计完成244.7万辆,环比增长34.4%,同比增长20.9%;2022年1-6月,销量预计完成1200.2万辆,同比下降7.1%。

同日乘联会也发文称,初步统计,6月全国乘用车零售量约为192.6万辆,同比增长22%,环比增长42%;批发量为211.1万辆,同比增长37%,环比增长33%。乘联会同时预测特斯拉6月销量为7.8万辆,同比增长135%,环比增长142%。根据估算,6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预计为54.6万辆,同比增长130%,环比增长30%。

而从全球看,目前 汽车 芯片短缺的影响仍在, 汽车 行业数据预测公司Auto Forecast Solutions(AFS)最新报告显示,截至7月3日,由于芯片短缺导致今年全球 汽车 市场累计减产量约为250万辆。

AFS估计,欧洲仍是因缺少芯片所致的 汽车 减产量最大的地区,减产量达88.8万辆,北美洲的减产量仅次于欧洲,约为84.5万辆,中国以外亚洲地区的减产量,从48.7万辆增至51.5万辆,中国大陆的减产量,从10.7万辆增至12.2万辆。

(校对/James)

中汽协:国产汽车全年销量预计突破2600万辆

易车讯? 我们从相关渠道获悉,多位接触到某零部件巨头的知情人士透露,小米汽车近几个月来一直在和该零部件公司洽谈合作,其首款车型将于2024年上半年发布,在往后的三年中,小米汽车每年都将发布一款新车,三年的销量目标高达90万辆。针对此项报道,小米汽车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不予置评。

今年3月30日,小米正式发布公告,宣布进入智能电动汽车市场,成立智能电动汽车业务全资子公司,首期投资100亿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达100亿美元。

经过半年紧急筹备,小米汽车项目已逐渐步入正轨。9月1号,小米宣布汽车公司正式注册,雷军也在微博晒出部分团队成员合照。

为了加快造成进度,小米汽车不仅经斥资近8000万美元收购自动驾驶技术团队Deepmotion,从而将小米自动驾驶团队壮大到150人左右,还开启了始高价招人攻势,在整车研发等技术岗位,小米汽车开出的薪资普遍高出行业主流水平。

中汽协:9月汽车产销创年内新高,全年销量或将高于预期

易车讯 在2021年,芯片短缺、原材料价格上涨这些都在影响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而面对行业冲击,中国汽车工业依旧全行业迎难而上,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和内生动力。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表示:“全年预计将突破2600万辆的销量。”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陈斌透露到,汽车产销量连续6个月同比下降,10月份汽车工业营业收入下降8.35%,实现利润下降27.51%,营业收入和实现利润已连续5个月同比下降。

不过在“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技术变革促进下,企业活力依然得到显著增强,其中不乏亮点。中国品牌乘用车前11个月销售超过840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超过44%,回到历史高点,同比连续8个月保持增长。

在行业内新能源汽车保持高速增长,前11个月累计产量突破300万辆,销量接近300万辆。预计全年销量有望达到340万辆,同比增长1.6倍。

汽车出口快速增长,我国汽车出口延续了去年四季度以来的增长态势,连续数月刷新历史纪录,预计全年出口有望超过200万辆。

此外,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预计明年汽车市场总销量或将达到2750万辆,同比增长5.4%。其中,预计乘用车明年销量或达到2300万辆,同比增长8%;商用车明年销量为450万辆,同比下降6%。此外,预计新能源汽车明年销量将达到500万辆,同比增长47%。

中汽协:9月汽车产销创年内新高,全年销量或高于预期

10月13日,中汽协对外发布2020年9月中国汽车工业运行指数。2020年前九个月,国内汽车累计销量1711.6万辆,同比降幅从前八月的9.7%收窄至6.9%。随着“六稳、六保”任务落实成效日益显现,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持续好转,叠加各地促进消费的相关政策、活动以及双节效应,汽车市场恢复形势继续向好,中国汽车市场产销正在大幅度恢复向好。但中汽协相关人士依旧对外强调,宏观经济恢复增长还需要一个过程,汽车零部件供应尚存风险,行业上下应提前做好相应准备。从乐观和悲观两个方面,中汽协预测2020年全年销售同比下降收窄至4%。

9月产销创新高,全年同比降幅进一步收窄

根据中汽协的数据显示,9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04.5万辆和208.8万辆,环比分别增长20.8%和19.0%,同比分别增长9.5%和8.0%。从细分车型来看,轿车、SUV的产销均呈现同比增长,其中SUV的销量更是刷新了9月历史记录。基于9月的优异表现,今年前三季度中,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695.7万辆和1711.6万辆,累计汽车产销降幅已收窄至7%以内,同比分别下降6.7%和6.9%,降幅较1-8月分别继续收窄2.9和2.8个百分点。

从1-9月分车型的销量来看,乘用车完成1337.6万辆,同比下降12.4%,降幅比1-8月收窄3个百分点;商用车完成374.1万辆,同比增长19.8%,增幅较1-8月继续扩大2.5个百分点。从数量上看,乘用车占有近4/5的市场份额;从增速上看,乘用车累计增速目前仍为负值,商用车累计增速已实现个月同比正增长,且增幅持续扩大。

从具体数据来看,当月汽车产销均呈现两位数增长,累计汽车产销降幅已收窄至7%以内。商用车在货车以及客车的拉动下,继续保持迅猛的增长势头,其中商用车销量与货车销量均刷新了9月历史记录;乘用车本月销量继续保持增长且增幅扩大,对整体汽车市场的增长支撑作用超过了商用车,其中SUV销量刷新了9月历史记录。值得一提的是,本月新能源汽车继续保持增长,其单月销量也刷新了9月历史记录。

新能源汽车产销双增长,年内有望突破百万

9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13.6万辆和13.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8.0%和67.7%,产销量双双刷新了9月的历史记录。具体来看,纯电动汽车9月份产销量分别为10.7万辆和11.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0.0%和71.5%;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9月产销量分别为2.9万辆和2.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9.5%和53.9%;燃料电池汽车9月产销分别完成3辆和1辆,同比分别下降97.6%和99.2%。

今年1-9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已分别完成73.8万辆和73.4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8.7%和17.7%。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56.8万辆和57.9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2.9%和18.6%;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17万辆和15.4万辆,同比分别下降0.4%和13.9%;燃料电池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570辆和579辆,同比分别下降56.7%和53.7%。

从数据可以看出,作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力产品,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产销量都有大幅增长,增幅超过整个汽车行业的增长速度。不过燃料电池汽车的整体表现仍比较低迷,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让行业回暖。随着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市场的回升,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与上一年同期相比降幅已经有明显收窄。如果能继续保持近几个月的增长势头,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全年的表现有望与去年持平。

乘用车结构变化,中国品牌市场份额同比微降

9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完成78.4万辆,同比增长7.5%,占乘用车销量总量的37.6%,占有率较上月提升0.3个百分点,但较上年同期微降0.2个百分点;1-9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达487.3万辆,同比下降17.7%,市场份额为36.4%,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

6月、7月期间中国品牌乘用车已出现明显回升,此次同比微降,仅是金九银十阶段性抢购中出现的微幅波动,整体仍在稳步提升中。同时,中国品牌内部也在呈现分化,据中汽协统计,1-8月,超过85个中国品牌中,有近20个品牌累计销量同比增长,如长安、红旗等品牌。这意味着,只要产品力足够强大,中国品牌乘用车仍能在逆势中吸引消费者。

对于中国品牌乘用车的回暖乏力,陈士华分析认为大致可分为两大主要原因,一是近两年汽车产业处于波动调整期,市场同样进行结构调整,合资品牌产品不断下探,挤压、抢占中国品牌市场份额,中国品牌发展空间受到一定影响;二是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加剧了主要由中国品牌组成的中低端市场压力,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低端市场的潜在消费人群对经济波动更为敏感消费需求受到抑制,导致中国品牌销量下滑幅度高于整个行业水平。

汽车渝评

对于接下来国内汽车市场走向,中汽协表示,商用车四季度方面,受政策、投资的拉动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乘用车四季度方面,9月下旬开幕的北京国际车展推动了企业新品的全面投放,叠加各地促进消费政策的延续,都将对市场产生利好影响。基于此,中汽协相关负责人预测,全年汽车整体销量跌幅将小于此前10%的预期。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10月13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为中汽协)发布最新产销数据显示,我国汽车于9月产销量分别完成252.4万辆和256.5万辆,环比分别增长19.1%和17.4%,同比分别增长14.1%和12.8%。截至本月,今年来汽车产销已连续6个月呈现增长,其中销量已连续五个月增速保持在10%以上。

究其原因,中汽协副秘书长师建华介绍道,9月国内经济形势持续向好,“六稳”“六保”任务落实成效日益显现,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持续好转,供需循环逐步改善,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发展动力活力进一步增强,叠加各地促进消费的相关改策、活动以及双节效应,汽车市场恢复形势继续向好,当月产销保持增长,展现了“金九”的实力。

基于9月的优异表现,今年前三季度中,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695.7万辆和1711.6万辆,累计汽车产销降幅已收窄至7%以内,同比分别下降6.7%和6.9%,降幅较1-8月分别继续收窄2.9和2.8个百分点。

从1-9月分车型的销量来看,乘用车完成1337.6万辆,同比下降124%,降幅比1-8月收窄3个百分点;商用车完成374.1万辆,同比增长19.8%,增幅较1-8月继续扩大2.5个百分点。从数量上看,乘用车占有近4/5的市场份额;从增速上看,乘用车累计增速目前仍为负值,商用车累计增速已实现个月同比正增长,且增幅持续扩大。

乘用车结构变化,中国品牌市场份额同比微降

数据显示,9月我国乘用车销量达208.8万辆,环比增长19%,同比增长8.1%,创年内新高。1-9月,乘用车共销售1337.6万辆,同比下降12.4%,降幅比1-8月收窄3.0个百分点。

具体到细分车型,与上月相比,交叉型乘用车销量增速略低,其他三大类乘用车品种均呈两位数较快增长,SUV增速更为明显;前三季度来看,SUV和交叉型乘用车降幅均收窄至10%以下,总体表现好于其他乘用车品种。

从乘用车分排量的销量变化来看,今年1.6升及以上排量乘用车的表视明最好于1.6L以下乘用车,同时,豪华车从4月以来一直保持大幅僧长。仅9月,豪华车销量达29万辆,同比增长31.6%,占乘用车市场份额为13.9%。对此,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分析认为,一是得益于当前乘用车市场增换购人群扩大,从而推动了一部分消费升级;二是豪华车市场降价幅度较大;三是可能与海外疫情有关,即海外疫情的蔓延导致很多人回国发展,进而带来了一部分中高端产品的消费需求。

9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完成78.4万辆,同比增长7.5%,占乘用车销量总量的37.6%,占有率较上月提升0.3个百分点,但较上年同期微降0.2个百分点;1-9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达487.3万辆,同比下降17.7%,市场份额为36.4%,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

对于中国品牌乘用车的回暖乏力,陈士华分析认为大致可分为两大主要原因,一是近两年汽车产业处于波动调整期,市场同样进行结构调整,合资品牌产品不断下探,挤压、抢占中国品牌市场份额,中国品牌发展空间受到一定影响;二是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加剧了主要由中国品牌组成的中低端市场压力,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低端市场的潜在消费人群对经济波动更为敏感消费需求受到抑制,导致中国品牌销量下滑幅度高于整个行业水平。

但他进一步指出,6月、7月期间中国品牌乘用车已出现明显回升,此次同比微降,仅是金九银十阶段性抢购中出现的微幅波动,整体仍在稳步提升中。同时,中国品牌内部也在呈现分化,据中汽协统计,1-8月,超过85个中国品牌中,有近20个品牌累计销量同比增长,如长安、红旗等品牌。这意味着,只要产品力足够强大,中国品牌乘用车仍能在逆势中吸引消费者。

新能源汽车表现突出,产销量双双刷新9月历史记录

9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13.6万辆和13.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8.0%和67.7%。“这主要得益于政府对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支持,及国内车企促进销售的有力举措,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稳中有升,本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刷新了9月历史记录。”陈士华表示。

从细分能源类型来看,纯电动汽车9月份产销量分别为10.7万辆和11.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0.0%和71.5%;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9月产销量分别为2.9万辆和2.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9.5%和53.9%;燃料电池汽车9月产销分别完成3辆和1辆,同比分别下降97.6%和99.2%。

从数据可以看出,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仍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力产品,当月产销量都有大幅增长,增幅超过整个汽车行业的增长速度;相反,今年热度高居不下的燃料电池汽车于市场中,整体表现仍较低迷。

今年1-9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已分别完成73.8万辆和73.4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8.7%和17.7%。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56.8万辆和57.9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2.9%和18.6%;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17万辆和15.4万辆,同比分别下降0.4%和13.9%;燃料电池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570辆和579辆,同比分别下降56.7%和53.7%。

从目前趋势来看,随着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市场的回升,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与上一年同期相比降幅已经有明显收窄。如果能继续保持近几个月的增长势头,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全年的表现有望与去年持平。

四季度或延续销量增速,疫情危机仍不容忽视

对于接下来国内汽车市场走向,陈士华表示,四季度,商用车受政策、投资的拉动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乘用车方面,9月下旬开幕的北京国际车展推动了企业新品的全面投放,叠加各地促进消费政策的延续,都将对市场产生利好影响。基于此,中汽协相关负责人预测,全年汽车整体销量跌幅将小于此前10%的预期。

左起:中汽协副秘书长师建华、陈士华,副总工程师许海东

盖世汽车研究院资深分析师亦认为,基于目前国内经济强复苏,推动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大幅回升,同时,为了弥补上半年疫情带来的损失,车企下半年会加大营销力度,四季度国内车市仍将保持三季度的高昂热情。对于全年销量预期,他表示,轻型车(乘用车、微货、轻客、轻卡、皮卡)降幅将达6.2%,中重型载荷商用车涨幅预计25%-30%,优于此前预期。

但陈士华进一步指出,当前稳就业稳企业保民生压力仍较大,国内消费信心还未完全恢复,进而低端产品需求的完全释放尚需一段时间;同时,近期局部地区突发的疫情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对车市产生影响。

众所周知,进入10月,海外疫情再次爆发,进而国内包括云南瑞丽、山东青岛等地区也已出现疫情。对此,中国疾控中心原副主任杨功焕10月11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综合多方面因素,新冠疫情秋冬季反弹已经开始,第二波疫情的发作已拉开序幕。

对于第二波疫情发作对车市带来的影响,陈士华分析指出,从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来看,当前疫情影响已逐步减弱,企业也基本建立了常态化疫情防控的机制;针对秋冬季可能发生的疫情以及局部偶发性疫情,大部分企业已经开展了应对准备,具体集中在四方面:做好防疫物资的储备、完善防疫应急预案、预测市场需求并提前做好重要生产原材料及配件的储备、加强人员防疫知识培训。基于以上,他认为,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内企业生产经营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生产经营工作稳定,但不代表潜在隐患不会存在。今年初,疫情的爆发,上游供应链企业停工停产,无论是洲际、国际还是省际物流全面停摆,全球汽车产业链面临零部件断供危机。目前国内疫情影响逐渐减弱,“断供”风险已基本消除,但对于个别需要进口的核心零部件仍有该方面风险,“尤其是受地缘政治影响,SM电子物料,特别是芯片类零部件依然存在潜在的断供风险。”陈士华指出。

正是经历了疫情,我国汽车产业上下更加明白,唯有将关键的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我国汽车产业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极大程度降低因地缘政治、经济、技术甚至于疫情等因素才来的不确定性。基于此,10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引导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要突出加大关键技术攻关。”中共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同时,要推动建立新能源汽车全国统一市场,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

陈士华亦呼吁,扩大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研发及国产化,不断完善产业链,以建立较为稳固且强大的汽车产业。

此外,中汽协对于未来中国中国汽车市场相关政策提出相关建议,包括稳定和促进汽车消费,持续刺激消费活力;加强对汽车企业的支持力度;科学评估新能源乘用车双积分政策的实施预期,并以市场导向为核心制定相关政策,从而推动新能源汽车良心发展;鼓励企业走出去等等。“从经济、政策、市场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来看,2020年或将是中国汽车市场的峰底年份,2021年将有望实现恢复性正增长。”陈士华如是说道。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文章标签: # 汽车 # 万辆 # 同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