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汽车市场 汽车市场

汽车厂商造手机_汽车厂商干预手机厂商做事

tamoadmin 2024-05-18 人已围观

简介据悉,近年来小米集团一直在 汽车 领域进行相关 探索 ,于2015年就开始进行国际专利相关方面的布局,近几年每年的申请专利量大多在100件以上,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可以说小米集团在未来走上造车之路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小米的造车之路:从 探索 到投资,再到实践 其实早在2013年,雷军就有意靠拢电动 汽车 领域。在《硅谷钢铁侠》一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雷军曾两度拜访马斯克,雷军问马斯克

汽车厂商造手机_汽车厂商干预手机厂商做事

据悉,近年来小米集团一直在 汽车 领域进行相关 探索 ,于2015年就开始进行国际专利相关方面的布局,近几年每年的申请专利量大多在100件以上,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可以说小米集团在未来走上造车之路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小米的造车之路:从 探索 到投资,再到实践

其实早在2013年,雷军就有意靠拢电动 汽车 领域。在《硅谷钢铁侠》一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雷军曾两度拜访马斯克,雷军问马斯克:“三年前你打算做电动 汽车 的时候还没有现在这么火,你是怎么看到这个机会的呢?”马斯克表示,他从没觉得这是个好机会,这件事的失败率比成功率大得多,他只是觉得这是应该要去做的事情,不想苦等别人来实现。

尽管在此之后,许多业内人士在与雷军交流中表示,他们对新能源造车这一领域并不看好,但是在2015年和2016年,雷军还是通过顺为资本先后跟投了蔚来 汽车 和小鹏 汽车 ,从目前来看,这一抉择是相当明智且正确的。

到了2018年,小米集团成功上市,开始全方位地 探索 其业务内容,并且在内部启动了名为“micar”的造车调研项目。在2019年,小米决策层在董事会上进言造车,其调研项目的结果表示,2019年至2020年期间将会是启动造车计划的最好时机,但是雷军仍然有所顾虑,造车被搁置,可能是因为顾虑到2020年小米十周年的相关事宜,雷军错失了杀入造车红海的良机。

2019年11月,小鹏 汽车 进行了C轮融资,小米方面投资了5000万美元,但造车一事仍在搁置。2020年是各个新能源 汽车 公司突飞猛进的一年,特斯拉市值一度超过7000亿美元,而国内的新能源 汽车 三巨头:小鹏、蔚来和理想也不甘示弱,其中蔚来于2020年内的最高股价一度超过小米,涨势一片大好,甚至被不少网友戏称为“三英战吕布”。2020年末,上汽集团、浦东新区、阿里巴巴集团26日宣布联合打造全新智能电动 汽车 品牌“智己 汽车 ”,新能源 汽车 领域的竞争又多了一分。到了2021年,贾跃亭虽仍未知归期,但是其创立的FF 汽车 却在国外获20亿元投资。与此同时,百度也不甘示弱,于今年1月11日宣布将组建一家智能 汽车 公司,进军造车行业。虽然前有华为帮助企业造好车,但是在国内的各大手机公司中,真正有意向造车的,小米还是独一家。

造车是否能够成为支撑小米的核心业务?

相信此时很多看客已经能够明白新能源 汽车 是现如今炙手可热的一个领域,但是对于小米为何要选择造车仍不明晰。对于华为而言,面对实体清单的重重封锁,造车或许是一条生路;对于苹果而言, 汽车 是其前任CEO乔布斯早就想颠覆的产品;对于贾跃亭来说,成功打造FF 汽车 并上市,是其还债的唯一希望;而对于小米来说,造车将会是改变其业务形态的一次重大变革乃至飞跃。

在笔者看来,虽然目前小米的发展较为喜人,诸如小米10至尊纪念版和小米11等优秀的产品也是层出不穷,但是手机行业的发展正在走下坡路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现如今的手机市场已经不再如往昔一般百花齐放,各有各的特点,反而是开始向小米10至尊纪念版这样的水桶机靠拢:动辄重量就超过200g,屏幕方面也几乎是被三星垄断。即便是最好的处理器,在手机上运行原神的时候依旧是力不从心,发热掉帧问题比比皆是。可以说现如今的手机已经发展至一个瓶颈期,大部分手机满足日常需求已经不在话下,那么追寻更高层次的突破意义何在?尽管各大手机厂商在不断地找寻创新和突破,例如伸缩式折叠屏手机,环幕屏手机等,但是大多都仍在路上,单单形态上的改变很难颠覆手机行业。

在笔者看来,造车一路向来不是坦途,过去不是,将来更不会是。现如今,无数互联网公司纷纷加入造车行列,电动 汽车 领域的红海市场已经初见端倪。从目前来说,小鹏、蔚来和理想已经纷纷上市,对于想要进军造车领域的小米而言并不是好事。如果小米正式立项造车,笔者认为其主要的核心思想很有可能与手机业务一致,也就是追求极致的性价比。但是在现如今的新能源 汽车 市场中,比亚迪在性价比方面独领风骚,一骑绝尘,并且比亚迪起步很早,相较于很多新能源 汽车 品牌都有着巨大的经验优势。即便撇开这些竞争压力不谈,小米是否具备真正的造车核心专利还是一个问题。尽管小米每年都申请了数量不少的相关专利,但是大多主要集中在无线通信网络、电数字数据处理、数字信息传输、图像通信、交通控制系统、距离测量、导航等领域,虽然估值已经超过1亿美元,但是缺乏核心技术的小米该如何造车,又将和谁展开合作,仍然是一个谜。

笔者认为,造车并不能一蹴而就,即便小米“备战”至今已5年有余,但是相较于其他已经摩拳擦掌的品牌而言,依旧不够。且不说特斯拉在刚起步之时也仅是一个PPT公司,即便是现如今股价超7000亿美元,仍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估值虚高。对于任何互联网企业来说,想要造车就意味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乐视作为一个极好的前车之鉴,其帝国之崩塌就在于数日之间,造车让乐视负债累累,难以维系。尽管时间来到了2021年,造一辆电动 汽车 的风险比2015年小了很多,但是面对如此之多的竞争品牌,整体风险并没有下降。

从小米的经营数据来看,其于2019年经营现金流超200亿,但是同时投资现金流也来到了300多亿,如果按照这个态势进行估算,小米于2020年的可用现金流可能依旧不多,更不用说小米于2020年的销量激增,其研发投入势必会更加巨大。就拿贾跃亭的FF 汽车 来说,142亿元融资最终换来的仅是预产车5辆,对于还处于发展阶段的小米来说,压力巨大,所以造车迟迟没能立项。

总结

互联网公司纷纷造车,对于我们而言究竟是好是坏,犹未可知。但是根据笔者的经验来看,所谓的红海造车,最终还是会演变为 科技 技术的大战。自去年华为于10月30日布智能 汽车 解决方案品牌Hi以来,关于“造车”的新闻就从未间断。虽然华为一再强调不会真正造车,只负责提供一些零部件,并且今年将会有500万台车预装华为HiCar以及贴标Hi的logo出厂,但是在笔者看来,华为选择造车也只是时间问题,毕竟当年的任总也说过不做手机等话语。

对于阿里,百度,苹果,小米这些后起之秀而言,造车是新的边界拓展,还是业务的重心转移,我们犹未可知。但是新能源 汽车 行业势必会是未来几年的热门,届时将会有更多的互联网公司加入,原本就已熙熙攘攘的新能源 汽车 市场将会变得更加拥挤,也会更加“热闹”和疯狂。就小米的这次仍未官宣的尝试来看,或许会是一件好事,毕竟,谁不想拥有年轻人的第一台电动 汽车 呢?

过去,十几年的销量持续增长,让大多数的汽车品牌厂商和经销商之间,因为有了新车销售的持续增长,厂商和经销商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关系。其实,厂商和经销商的利益诉求是存在差异的。厂商希望经销商先款后货,在合作过程中希望经销商少提要求、多投资金、多搞市场推广、绝对配合厂家促销活动,绝对服从厂家的日常管理;而经销商则希望厂家多给政策、先货后款,独家经销,多投入促销资源,只销售有赚钱把握的车型。因此,经销商和厂商又是矛盾的利益主体。但这些矛盾,在过去持续的汽车销售增长面前,被掩盖在销售增长的表象之下,并未爆发。

在厂商和经销商的关系上,厂商处在强势地位的一方。经销商作为厂商授权的代理商和销售方,服从厂商的渠道和特许授权管理模式,处于弱势地位一方。过去,大多数经销商展开二手车业务的重要动力也就是厂商补贴返利,以及部分二手车置换带动新车销量的动力。在大部分经销商业务中,二手车都处于边缘化地带,极少数经销商把二手车作为核心业务对待。

现在,厂商和经销商的关系也产生了变化。经销商的核心诉求就是盈利,当目前汽车销量持续下滑、竞争加剧、经销商亏损逐步扩大,且一段时间没有相关的有效对策来扭转亏损局面时,部分品牌的经销商就出现了退网、转网、甚至维权等行为,特别是相对弱势的品牌经销商表现得更为明显。

未来,作为厂家,在考核管理经销商的同时,更要做前瞻性决定和支持行动,给予经销商赋能、运营指导和各方面支持,帮助经销商有效的解决问题、缓解矛盾,给予持续经营改善、服务改善,指导经销商提升盈利能力,帮助经销商从“卖车思维”转向“服务用户”思维,从“推销商品”的思维转变到“经营用户”的思维上来。

最终厂商厂商只能通过管理体系、服务体系、数字化体系来重构厂商和经销商的关系。摒弃过去传统的厂商和经销商的关系,建立彼此互信、共赢的合作关系,才能在未来更加激烈的市场中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厂商和经销商就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最终的品牌价值和服务,都是通过市场和消费者的购买汽车和购买服务的行为来反馈在汽车销量等数据上。因此,通过调整和创新厂商服务经销商的关系、建立更信任的沟通机制,通过数字化平台建立数字管理、运营、营销、服务体系,共同打造可信赖的消费者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水平,才能维护双方共同的价值和利益诉求。

(1)厂商与经销商就新车销售目标建立更完善的沟通协商机制。

(2)赋能经销商,重视经销商对厂家的评价,把经销商当做客户来服务。

(3)帮助经销商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过去在厂商和经销商层面都处于边缘化的二手车业务,厂商应当通过赋能,指导、培训、运营,帮助经销商通过二手车、金融、保险等衍生业务,提升经销商的综合盈利能力和盈利水平。

因为赋能帮助经销商发展,其实就是在帮助厂商品牌发展,经销商有了可持续的经营,厂商才得以可持续发展。丰田、雷克萨斯等日系厂商在服务和赋能经销商层面,以及在厂商、经销商关系以及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理念,相对做得更好,值得学习和借鉴。

在豪华品牌中,雷克萨斯的经销商运营情况可以说是最好的,在目前豪华品牌经销商网络中,盈利能力应该是仅次于奔驰的经销网络。

雷克萨斯的经销网络发展一直比较健康,目前雷克萨斯的经销商数量在170家左右,在经销商网点数量和覆盖面上与其它的豪华品牌是无法相比的。

从单店年销量数据来看,雷克萨斯的经销商是最高的,这与厂家的经营理念有较大的关系。所以,雷克萨斯一直在把合理的经销商投资收益,当做网络发展的重点,只有经销网络运营健康了,对品牌发展及品牌市场基础巩固才能提供持续动力。

而且在二手车和衍生业务发展方面,雷克萨斯也走在了前列。我们丰车管理团队前不久拜访广东省某二线城市雷克萨斯经销商为例,其能在车市整体下滑背景下,销量和盈利水平能节节攀升。从很多管理和服务的细节上,我们能感受到雷克萨斯服务体系的进一步打造,展厅里雷克萨斯认证二手车不仅仅与新车在一起,更是摆放在展厅里最显眼的位置上。不论是新车客户、二手车客户还是售后保养客户,都是同等对待。雷克萨斯厂商也是通过各种体系的打造,帮助经销商提升盈利能力,提升经销商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在供需层面,雷克萨斯一直保持着比较合理的供需平衡。去年以来,国内豪华市场波动较大,部分豪华品牌开启以降价换销量的模式,雷克萨斯品牌依然保持着稳定的价格体系。

通过新产品的投放、加强品牌营销以及精准的供需判断顶住压力,并在销量上一直保持较强的增长势头。保持供需的合理性,一方面能够在终端营销层面,可以对客户造成产品紧俏的形势,极大的利于终端销售;另一方面,合理的库存为经销商提供较好的资金周转速度,缓解资金压力,对经销商网络的健康发展起到较为积极的作用。

简而言之,要进行厂商与经销商关系的“重塑”。汽车厂商在考核管理经销商的同时,更要做前瞻性决定和支持行动,给予经销商赋能、运营指导和各方面支持,帮助经销商有效的解决问题、缓解矛盾,给予持续经营改善、服务改善,指导经销商提升盈利能力,帮助经销商从“卖车思维”转向“服务用户”思维,从“推销商品”的思维转变到“经营用户”的思维上来,

赋能经销商,重视经销商发展,帮助经销商提升服务水平,帮助经销商通过二手车、金融、保险等衍生服务来提升盈利能力,同时,借助于数字技术、科技手段来构建一个持续、稳健的发展之路。

在二手车方面,厂商在搭建“厂商品牌认证二手车”体系的同时,更多的是要重点考虑,品牌认证二手车如何真正在4S店落地。在这个层面,就意味着厂商要帮助4S店构建整体的二手车业务运营体系,包括认证体系标准,检测标准,库存管理,置换补贴,零售业务,批售渠道,金融、保险、延保等衍生业务,以及4S店的二手车培训体系、人才体系、客户服务体系、售后服务体系。

丰车在过去几年深耕二手车产业链,服务过众多知名汽车厂商,其中包括世界五百强企业。为他们提供包括二手车数字化解决方案、二手车认证体系、二手车战略咨询服务、二手车交易和营销方案、二手车置换补贴体系、经销商二手车培训体系等全方位的一站式服务体系搭建。帮助厂商构建具有宏观战略的二手车数字化解决方案,共建业务生态体系。

文章标签: # 经销商 # 厂商 # 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