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汽车动态 汽车动态

小米汽车管理层-小米汽车工厂总经理级别

tamoadmin 2024-08-21 人已围观

简介1.小米造车落户 小镇马驹桥的狂欢派对2.小米造车,猴王又要整活?3.刘安昱小米,小米集团任命李肖爽担任小米汽车副总裁4.「汽车人」小米造车,挑战重重5.小米为何要执于造车,造车到底有多香?背后的野心你看懂了吗?小米造车落户 小镇马驹桥的狂欢派对马家桥,北京六环外的一个小镇。 最近的地铁站在10公里外。下了亦庄线,地铁站门口会有黑车司机等很久。他们用当地方言喊着“马驹桥不会走,就差一个”。在镇上,

1.小米造车落户 小镇马驹桥的狂欢派对

2.小米造车,猴王又要整活?

3.刘安昱小米,小米集团任命李肖爽担任小米汽车副总裁

4.「汽车人」小米造车,挑战重重

5.小米为何要执于造车,造车到底有多香?背后的野心你看懂了吗?

小米造车落户 小镇马驹桥的狂欢派对

小米汽车管理层-小米汽车工厂总经理级别

马家桥,北京六环外的一个小镇。

最近的地铁站在10公里外。下了亦庄线,地铁站门口会有黑车司机等很久。他们用当地方言喊着“马驹桥不会走,就差一个”。在镇上,村庄之间有一大片农田。鸡叫狗叫此起彼伏。夕阳西下,这是北京罕见的牧歌。

小米汽车厂落户的消息打破了长期的平静。空空气中充满了期待和一丝焦虑。马家桥从来没有这么热闹过。一夜之间,外界的目光全部聚集在马家桥,媒体纷纷赶来。

随着一座名为“马驹桥智造基地退休总部”的建筑正式挂牌,小镇开始走向未来。

11月27日纸协议的签署,预示着总投资630亿元的小米汽车工厂将在未来几年内崛起于马家桥镇,并在这里带来可观的就业机会。

“产业为王”,大家都很清楚,马家桥镇已经濒临腾飞。整个汽车产业链都在盯着这个小镇,试图在街狗的吠叫和麦田里**的玉米秸秆中找到小米车的线索。

而小镇人更关心的是,在工业落地的洪流下,会遇到怎样的命运转折。虽然小米首款车要到2024年才能量产,但在小镇马家桥,海浪拍打着岸边,暗流涌动。

■村民的“财富密码”

站在方新店村,村民阿杰抬头望去,看到远处的工地有了新的变化。

一个名为“和创工业中心”的项目即将完工。在这个项目周围,越来越多的起重机将建筑堆积得越来越高。新城镇和村庄的界限越来越模糊。阿杰笑着说,他住的平房只是一个比较小的“别墅”。他脚下的村庄迟早会成为一座繁华的城市。

“你看到那边的标志了吗?”顺着阿杰手指的方向看过去,蓝色标牌上的四个字醒目——“腾退区”。

标有“腾出区域”的标志

阿杰说,只要插上品牌的地方,灰尘最终还是会回到灰尘里,成为工厂的建设用地。被拆迁的业主也将获得可观的拆迁补偿。

不仅是阿杰所在的方新店村,包括周莹村、小星村、杨秀店村、古庄村、张晓星湾村、张村、石春村在内的八个村,到处都贴满了这样的标语,而不是早些年写在房子上的“拆迁”两字。虽然视觉冲击力少了很多,但两者都是同一个“财富密码”。

马家桥努力把这片土地打造成具有“网络味”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3月,马驹桥智造基地静修指挥部陆续发布15个招标公告,共有15个招标项目。规划中,项目总拆除建筑面积41.1万平方米,总预算24.2亿元,其中方新店村项目资金高达13亿元。

据开发区区域协同事务局介绍,马驹桥镇位于亦庄新城智能制造组团。根据亦庄新城规划,智能制造产业区将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业。

“马驹桥智造基地撤退指挥部”

在总部周围,一些房屋已经被拆除,地上的碎瓦就是这些房屋的遗迹。总部周围有“腾空区”的标志,说明最后连二楼的总部都会一起拆除。

“听说明年3月前,这些村子就要搬走了,方新店以西的区域最终可能会成为小米的工厂。”

阿杰昨晚在酒桌上听到了这个消息。有老人说小米汽车厂在方鑫店门口的地里。现在这片土地被栅栏包围着,到处都是庄稼。

在方新店,几乎家家户户都知道小米厂要在这里落地,这是他们饭后最大的谈资。几年前,这里的人没有参加“拆建”的盛宴。最后,还有一个机会摆在我们面前。小米来了。

一些租房的人已经开始和租客谈判,所以租赁合同只签到2022年3月。在新店和周莹的交界处,很多门都被关上了,窗户被灰尘覆盖。

至少在这一刻,村民们是幸福的。他们建造了这个村庄,现在他们想见证它的消失。来来去去,会带来更好的生活。

■与 蔚来 “相亲”后,亦庄终于“嫁给”小米。

出行变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方鑫店所在的亦庄成为北京高端制造业的福地。

经过近30年的发展建设,今年前三季度,亦庄经济开发区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实现产值1466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35%。

2021年,亦庄曾经错过了蔚来。传闻2021年,蔚来“生死攸关”,亦庄不愿投资,以至于命悬一线的蔚来选择了合肥,这让亦庄人至今后悔不已。

命运又来了,这一次亦庄抓住了。和魏莱约会后,亦庄终于和小米结婚了。

小米汽车项目将在亦庄建设小米汽车总部基地、销售总部和R&D总部。换句话说,小米汽车几乎就是一个纯粹的“亦庄企业”,从这里出发,起飞。

“小米汽车厂将建在这片空土地上”

在一片土地空上,小米将分两期建设年产30万辆整车厂,其中一期、二期分别年产15万辆。预计2024年,亦庄就能看到小米首款车下线,实现量产。

离开村庄,步行不到5分钟就能进入与方新店村两个世界的新建城区马家桥。到处都是新建的高层建筑,很多商铺还没有业主。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随着调控的收紧,这里的房价一直在下跌。一位步行者悲观地说,“现在每套房子的价格都比开盘价跌了几十万”,但随着小米工厂的到来,房产中介开始兴奋起来。

房产中介徐莉用激光笔在马驹桥地图上画了一个不规则的圆圈——“小米工厂快到了。”这个圈子围绕着周莹和方鑫商店。最近的公园是李安东U谷,最近的社区是珠江逸景。

“现在马家桥还是属于通州的。如果要限购,只有符合通州五年社保要求才能买房。所以商住用房都在1万平方米左右,纯房子更贵。”

小米签约亦庄的那天,徐莉非常激动。他很早就在朋友圈分享了这个好消息,敦促客户尽快确立意向。“目前的房价几乎是历史最低。小米来了之后,只会涨,不会跌。”

徐莉在计算附近房产涨价的逻辑,就像在读自己的家谱一样。“周莹和方鑫店一拆,村里的人肯定能找到住的地方。短期内,这里会出现租房的小高潮。”

“新建筑正在不断开发中”

“从长远来看,小米工厂肯定不会自己来,还会带来一些配套企业。成千上万的人在这里工作、吃饭、生活,房价能不涨吗?”

更让他尴尬的是,这个地方可能有一天会被行政划入大兴,从而享受到更宽松的限购政策。交通方面,这里没有地铁,但不排除以后会有。毕竟像小米汽车这么大的项目,在这里带来了 无限 可能。

徐莉凝视着那片土地,仿佛看到了硅谷。

■小米对亦庄的未来

小米不是第一次选择亦庄。2021年,小米互联网产业园将在这里落地生根。

在建设小米互联网产业园时,小米感受到了亦庄经济开发区的真情实感。据说小米公司刚打算在经开区投资时,经开区产业发展、运营调度主管部门每周都会指派骨干力量协调各部门通过电话、微信、座谈等方式为小米提供服务。

除了政务服务,小米还可以在亦庄找到全产业链。用亦庄经济开发区的话说,亦庄的产业链可以做到“石英砂进去,电视机出来”。

雷军虽然是武汉的儿子,但也是北京的老板。小米选择在经济开发区而不是武汉造车,也是同样的逻辑。

未来,经济开发区围绕小米工厂,拥有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智能联网汽车创新中心等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以及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可为小米提供智力支持。

此外,围绕北京奔驰、 北汽新能源 ,经济开发区已经布局了包括ZF、德尔福、海纳川在内的数十家配套企业,小米可以轻松找到自己的配套供应链。

相比魏晓丽,小米汽车来得稍微晚一点。这个时候,只有投入强大的资金、和信心,才更有可能取胜。对于小米来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显然比“从头开始”更重要。

随着小米的到来,亦庄的整体支撑能力也将通过上一层楼的方式得到提升。2021年,小米开始大举投资相关产业,包括但不限于自动驾驶、半导体产业链、动力电池等相关企业。

截至2021年9月底,小米在智能汽车领域已投资62家企业。其中,智能驾驶布局企业17家,智能电动布局企业13家,智能座舱布局企业6家。

在第三季度财务报告中,小米再次提到了自己在造车方面的进展。目前,智能电动汽车业务进展顺利,团队成员超过500人,2024年上半年量产新车的承诺得到重申。

这些企业也会随着小米的脉搏跳动。很多人都在期待,小米投资的配套企业,未来会不会在亦庄看到他们。亦庄打造智能汽车全产业链,小米是重要一环。错过魏莱后,亦庄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夕阳下的方新店村》

夕阳西下,阿杰的影子绵延了很久。他对外界对汹涌的马家桥的关注无动于衷。他说他不在乎小米能不能造车,不在乎产业链会怎么发展。就算是人类,也太远了。

在方新店,晚饭前,会有稻香从村里飘出来。年轻人走进狭窄的胡同,老人还在欣赏最后的夕阳。

马家桥镇发展迅速,拆除的每一个房间都是一个时代的盛宴。人们正在享受即将到来的喜悦,没有人会有任何留恋。 @2019

小米造车,猴王又要整活?

这两天小米刚开完春季发布会,新手机和MIX等产品咱就不提了,最引人注意的有两个东西。

一是小米的新logo;

除了一个方、一个圆...

你们能看出还有啥不同吗?

据说这是小米耗资两百万,特意邀请武藏野美术大学教授原研哉亲自设计,具有“超椭圆”的数学之美。

按照官方说法,这个新logo虽然看上去就是从方变成了圆,但这却不是一个普通的圆...

这是一个从多版本里经过精密计算得出的“圆”。

说明白点就是看起来最舒服的那个“圆”。

二是小米造车。

30日晚,在小米春季发布会的结尾,雷军公布了一个重磅消息—— 小米正式进军智能电动 汽车 行业。

接着没过多久,小米集团便发布了公告,宣布小米智能 汽车 业务正式立项。

先不说其他,反正看到这个公告柴妹笑了。

现在的企业家咋都喜欢打脸?

华为说它不申请支付牌照,结果最后买了迅联智付;小米说它不造车,结果如今公然宣布开始造车...

其实有关小米造车的传言,早在2013年便隐约兴起。

彼时网络上盛传一张挂着小米logo的 汽车 海报,大家纷纷猜测小米是否要进入 汽车 领域。

再则,当时小米申请了约十项有关 汽车 的专利,给坊间透露的讯息很明显就是造车。

然而小米却对此矢口否认,表示 汽车 与小米无关。

2017年,小米与北汽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小米造车风波再起。

但之后不了了之。

到了2020年,小米商城突然发布了一张海报,明显有一辆 汽车 的影子,并官宣“造车?我们是认真的”。

这下子官博都亲自发文了,总不能还否认吧?

欸,还真否认了。

小米官博突然删了微博,之后小米公关部总经理冒出来明确说小米造车是没有的事。

并且强调,说小米造车的都是新闻。

而那个 汽车 黑影,是小米造的智能遥控车...

到了2021年,就在前段时间,有业内人士说小米正在和长城谈判,想使用长城的工厂代工生产电动 汽车 。

之后小米直接发布公告,表示小米的电动 汽车 业务还没影儿呢。

哦,还没影儿呢。

可这才过了几天,全资子公司有了、业务有了、钱也拿出来了?

纵使雷军虐我千百遍,我待雷军如初恋。

虽然他一次次否认,把我们当猴儿耍......但他本来就是雷猴王,最擅长耍猴。

那么此次小米以最大阵势官宣的造车业务到底如何呢?

小米在公告里透露了两点信息。

一是小米首期投入100亿元人民币,未来十年投资100亿美元;另一个是雷军将亲自担任该业务的首席执行官。

对此,雷猴王还喊出了口号“这是我人生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

此时此刻柴妹很想放上张一鸣在公司大会上说的那句话: “随便all in,有时候是一种偷懒”

送给雷军。

按照业内“200亿元是造车门槛”的言论,小米目前投入的资金更像是为了表示自己造车的决心。

但造车是重资产、长产业链的行业,不是单凭一腔热血就能成功。

殊不知贾跃亭和恒大,造了那么久的车到现在还只是概念车阶段,每年更是有无数想要造车的企业倒在路上。

既然如此,小米为何要趟这趟浑水?

还记得雷军2010年创立小米时曾说过一句名言 “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

而智能电动 汽车 行业便是如今的风口。

很多人只看到小米发布的财报很亮眼。

根据Canalys的统计,2020年第四季度,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位居第三名,市占率为12.1%。

但智能手机的营业收入占小米总收入的六成,一旦智能手机市场达到饱和,小米便需要新的增长点。

有数据显示,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市场2020年全年出货同比下跌11%至3.3亿台;

2020年全年智能手机的总出货量为12.94亿台,与2019年的13.87亿台相比,同比下降了6.7%。

发现没?

智能手机市场如今已经趋近饱和,伸手便是天花板。

在这种情况下,以智能手机为主的企业就必须寻找新的风口,还得是大风口。

所以,小米选择了智能电动 汽车 行业。

其实从前文我们列举过的小米造车传闻便可发现,雷军早就看见了这个行业,只是一直没有下定决心。

从2013年开始,小米便投资了多家新能源车企。

2019年时,有小米高管向雷军谏言,称2019年末到2020年初是小米造车的最好时机。

我们不知道雷军为何没有取这个谏言,但此话不无道理。

2019年末,让特斯拉大火的model 3还没面市,国内的其他新能源车企如蔚来、理想等简直就是一盘散沙。

并且当时国家还对此行业百般补贴。

若小米在那时宣布造车,凭借小米极致性价比的定位,绝对有很多人会攒钱等着小米 汽车 的诞生。

但小米没有。

小米在2021年才宣布了造车。

现在的新能源行业早已大局初定,中高端车有特斯拉、蔚来、理想等,低端车有在年轻人中风靡的五菱宏光mini。

这点还真没办法质疑,时至今日卖得最好的就是两个极端——“高端”特斯拉和“低端”五菱宏光。

难道小米不觉得此时入局已经晚了吗?

我们可以仔细分析一波,小米企业最大的标签是性价比,那么小米 汽车 的受众就不大可能是高净值人群。

.....只能是我们这样没钱的普通民众。

也就是抢夺五菱宏光的市场。

粉丝们都相信雷军和小米,纷纷喊出“9.9万一台车”和“年轻人的第一台车”等口号。

但要知道的一点是,玩造车,利润只有5%-10%。

小米 汽车 若真把价格定在这么低的位置,投入的几百亿何时才能赚回来?

在这一点上小米 汽车 跟五菱宏光mini没啥可比性。

毕竟后者的体型、配置跟普通 汽车 有很大差距,价格自然差距也很大。

柴妹在跟老柴讨论时,他说到互联网思维,也许小米 汽车 并不在硬件上赚钱?

就跟老罗那样,不赚钱,只交个朋友。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当初的小米电视。

要知道在此之前电视并没有开机广告的存在,都是直接开机,哪还需要看完广告才能开机?

但小米电视既想维持住自己的性价比又想赚钱,就硬生生开创了开机广告,不仅从用户身上赚钱,还从广告商那里赚钱。

可 汽车 总不能也让用户先看几十秒广告才踩得动油门吧?

而且无论小米在手机领域成绩如何优秀,事实是它在 汽车 领域毫无根基。

柴妹再举个例子,做智能电动 汽车 ,自动驾驶必不可少。

知道为啥只要有企业宣布造车股价就会飙涨吗?

因为这涨的不是股价,而是对未来无人驾驶的预期。

如今在自动驾驶赛道上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柴妹又忍不住要说百度了,百度研究了那么多年的自动驾驶,到现在有什么产品吗?

而特斯拉的自动驾驶也一直在出事故。

这些对自动驾驶有开发经验的企业想要做好都如此困难,更别提在相关领域毫无经验的小米了。

小米应该也知道这一点,从它申请的专利来看,主要专注方向大致聚焦在智能座舱,而不是时下大热的自动驾驶。

但这样一来就很尴尬,市场现在更看好自动驾驶和毫米波雷达等,智能座舱这种冷门技术很难获得投资人的肯定和融资。

更何况,身为互联网公司造的智能 汽车 ,没有自动驾驶根本说不过去。

所以没有自动驾驶经验和根基的小米,就必须跟其他企业合作。

找百度、华为之流肯定不行,不然小米得被宰哭。

那还能找谁呢?

咱们前文提到过,2017年时小米和北汽达成过合作。

但北汽本身并不是一个好的合作伙伴。

身为国内第一个吃新能源螃蟹的人,北汽借壳上市后却接连遭遇来自市场的毒打。

而北汽新能源虽主打低端市场,但除了价格低之外,基本上没其他优点。

说个 搞笑 的。

奔驰在跟北汽合作前,怎么说也是个全球知名品牌,质量更是不必说吧?

但奔驰跟北汽合作后,搞了个北京奔驰出来,从此之后,这款车事故就一茬茬的往外冒。

简直让人想不透,北汽到底是有什么魔力?

而这样一个自顾不暇的新能源车企,能带给小米什么呢?

当然,小米造车并不是全无优点,毕竟它有很庞大的生态体系。

但是造车这件事情,并不是小米这种生态链逻辑的再一次延伸。

换言之,小米生态链的成功经验很难直接套用到造车上。

雷军之所以入局智能电动 汽车 行业,是因为他考虑到小米不进则退的风险,但进入此行业并不意味着风险减少。

相反,雷军和小米即将面临的,是手机市场和新能源市场的双重风险。

至于我们这一届年轻人,就别想把小米当做第一台车了,等到小米 汽车 面世,说不定我们都老了...

主笔 | 小陆

编辑 | 四少

刘安昱小米,小米集团任命李肖爽担任小米汽车副总裁

文:懂车帝原创 彩丽美

[懂车帝原创 行业]10月15日,懂车帝获悉,小米集团宣布进行组织调整及干部任命。其中包括 小米汽车相关任命: 任命李肖爽担任小米汽车副总裁 ,负责产品、供应链及市场相关工作,向小米汽车CEO雷军汇报。此外,任命刘安昱担任小米汽车上海团队政委,向集团组织部部长刘德汇报。

小米汽车副总裁 李肖爽

资料显示,李肖爽本科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硕士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在毕业后,李肖爽加入了小米集团联合创始人王川创办的多看科技有限公司,担任用户体验部门经理、产品设计总监。2012年,随着小米收购多看科技旗下的多看阅读,时任多看阅读产品总监的李肖爽也加入小米。同年年底,李肖爽参与了小米盒子产品设计,从2015年开始担任小米电视产品总监,2020年,担任小米集团大家电部总经理。

小米造车新进程

自从正式宣布“小米造车”一事以来,雷军走访“友商”的行程就十分密集。据悉,此前雷军在考察广汽埃安时,李肖爽也曾随行。

根据此前报道,曾有知情人士透露,“小米集团内部转岗汽车业务线,有三条标准:人员原工作必须偏技术和研发方向;原部门团队业务稳定;原业务部门***有合适的替代人选”。据悉,小米集团早期员工和“已离职的原重要核心高管”也会加入小米汽车。

小米集团通过官方微博账号宣布:小米汽车正式完成了工商注册

今年9月1日,在开学季首天,小米集团官宣“小米汽车”正式完成工商注册,注册资金100亿元人民币,由雷军担任法人代表,正式落户北京,并已搭建近300人的团队。

尽管谜底尚未揭晓,但小米造车的动作却明显提速,尤其是在招揽技术人才方面。

据了解,自宣布造车至正式注册公司的5个月间,小米汽车团队进行了大量的用户调研和产业链考察,调研访谈2000多次,拜访并深度沟通交流了10多家业内同行和几十家产业合作伙伴,同时快速推进着汽车的产品定义和团队搭建。

「汽车人」小米造车,挑战重重

如何以有限成本做出独特辨识度的产品来,是小米面临的未来挑战。但在此之前,小米更需要操心团队、技术捏合、供应链组织的传统问题。

文/《 汽车 人》孟华

当前距离雷军宣布造车的“春季发布会”,已经过去120多天了。官方层面上没有太多消息。坊间对小米第一款车的描述、生产基地、代工体系,甚至“小米 汽车 ”的名字,三不五时就来个猜想,统统没有得到证实。

但是,无论IT圈还是 汽车 圈,向来没有绝对的秘密。从公开信息上,已经能略窥小米造车的“路线图”。

目前,对于“进入 汽车 业”的战略决策,雷军一锤定音,不存在争论,对造车这件事在官宣之前就开始进行了“一定力度”的投入。

对于“路线图”本身,内部仍在讨论中,可能会有一些内部争执和试错,外界总是知道得更晚。不过,实际路线很可能比想象的狭窄和可预见。

大概率依赖“新代工”体系

官宣之后,几个细节得到澄清:

第一点,小米 汽车 业务由雷军负责,一把手工程,而非王川;

第二点,是独立子公司,相当于挖了防火沟,方便外部融资,也与当前小米ICT业务分开;

第三点,10年内投资100亿美元,首期投资100亿人民币,相当克制。至少说明从一开始,小米一定是代工路线。车开始卖出两三年之后则不好说,如果建立了强大的正向现金流,也没准儿考虑自建产能。

不过,小米下场的逻辑之一,就是电动 汽车 产业链接近成熟。

此前的“蔚小理”,走的都是“魔改”代工厂模式。其中江淮还掏了23亿元,为蔚来新建代工厂。目前收回成本没有问题,但站在当时,这笔投资风险很大。如果用海马或者力帆模式,风险就转移给委托方。

自建工厂的典型是威马。威马成立不到一年,就敲定了温州生产基地,但是建厂周期长达两年,威马产品节奏被后来小鹏、理想、零跑、哪吒等超过。

当然,节奏问题不能都赖自建产能导致的资金压占,但大规模固投肯定是原因之一。

现在,高举代工旗号的吉利、富士康、长城等,正在和首批客户合作。这批产品下线销量如何,决定了“新代工”能否顺利展开。就在这当口,小米进来了。这和当初介入手机和其他ICT业务的时机,如出一辙。

小米的行事作风,向来是以温和面目示人,实际下刀稳准狠。

团队架构还在组建中

这120多天,雷军团队其实没搞出什么大新闻。他们只干了几件事:参观访问、组建团队、研发先行、资本收购。

参观访问这种事,看似务虚,但若将其理解为提前拜会客户、供应商、潜在合作伙伴,务实的意味就大大强化。

这期间,雷军先后访问长安、上汽乘用车、东风、广汽、上汽通用五菱、长城等多家车企,以及宁德时代、博世上海等供应商,还与武汉经开区官员在午餐会上进行了短暂的交谈。

外界并不清楚,这些访问的重点,是观摩生产体系、拜访高管谈合作,还是看产品。眼下小米没有与这些接待方签下一个合作(哪怕只是框架)。这就意味着,在产能部署上,小米没做决策,还处于规划前期。所谓小米产能在合肥、武汉落地,现在还谈不上。

从团队搭建的速度也能看出来。在武汉、上海等地,小米释出多达数百个招聘岗位,但大多数都是技术岗,这很反常。

目前外界已知的小米 汽车 业务高管,包括人工智能部总经理叶航军、原小米大家电部总经理李肖爽、原参谋部副参谋长于锴,三人新职务尚未公开。如果造车业务大规模展开,不会只披露这几员干将。

从招聘的力度和范围看,小米 汽车 团队有一部分人选,由内部转岗得到,比例也不得而知。但是新业务不能只依赖现有的“自己人”,应无疑义。

团队搭建通常由业务拉动,将任务分解为多个方向,先罗致业务线高层(副总裁、总监等),然后自上而下,填实组织架构。

小米刚刚入局,即便代工,小米也无法回避传统造车流程,肯定需要真正造车业务流程的高级人才,把架构搭起来。这批高管,不管什么来头,大概率由雷军本人面试,甚至亲自物色。年底之前,这批高管纷纷到位后,就能更清楚地看出小米 汽车 业务的真实走向。

研发和投资先行

如今 汽车 业务团队的状况,也表明小米尚未展开具体造车业务,而取了研发先行的策略。

作为实用主义者,小米没必要再开发一次车型平台。2015年后,小米陆续申请了一些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的专利,但“三电”整合的技术储备,小米没有。

而智能化系统研发,是小米已有业务,组织架构大致齐全。小米正以“智能化”为突破点,在 汽车 终端智能和网络智能上大做文章。即先抓智能网联、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研发,然后寻求合适的载体。

自动驾驶相关技术研发的需求只是前奏。与其说小米抢占“智能化”高点,不如说从已有业务上着手,渐入式上手。

这样一来,小米造车的路数,和新势力以及传统造车企业都不同。

小米资本已经走在前面。6月份,小米旗下长江产业基金,领投了“纵目 科技 ”的D3轮。后者也成为了小米宣布造车后投资的首个 汽车 领域的企业。纵目 科技 称,通过本轮融资,有望在小米智能场景应用领域进行多维度合作。

成立已经8年的纵目 科技 ,是一家自动驾驶系统(ADS)和驾驶系统(ADAS)技术和产品供应商,其客户包括一汽、长安、北汽、吉利和理想等。

同月,小米跟投了激光雷达创业企业“禾赛 科技 ”,后者正在研发固态激光雷达及其控制芯片。

7月,小米收购了自动驾驶技术公司DeepMotion(深动 科技 )。该公司开发全栈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包括感知系统、自主泊车技术等。

思路与挑战

按照小米如今的打法,第一辆车出来最快也得2023年底了,两年后的市场存在相当大的变数。

几乎所有传统 汽车 企业,都在新能源上发力赶场。特别是合资企业,正处于刚理顺供应链、产品发布的早期,产品力还未培育到位,与市场领先者有差距。即便不考虑传统 汽车 业务积累,也比小米快了两三年。

小米推进造车业务不紧不慢的样子,如果届时想立住脚,一定是非对称打法。特斯拉已经证明,尽管造车本身的能力不及传统车企,但把车做成移动终端,赋予其 科技 定义(自动驾驶、新能源、车机生态),就能吃 汽车 的饭,还能不断蚕食对方既得市场空间。

智能 汽车 不过是大一些、移动快一点的终端。作为活跃的移动终端和IoT设备生产商,小米自认没问题。传统造车四大工艺和供应链管理,自有代工方搞定。而且,代工厂已经纷纷推出车型平台,电子电气架构、机械结构、电池方案一应俱全。

智能 汽车 最重要的能力是算力。车机的传感器达到两位数,收集到的数据比手机多2-3个数量级,为此需要部署一个比手机更强大的算力平台。

已经有厂家规划了1000Tops,而特斯拉Model 3的FSD单芯片不过72Tops。虽然ADAS普遍拉胯,1000Tops眼下难以发挥,但无疑是未来的方向。到了高等级自动驾驶,再叠加5G,需要的算力将翻着跟头涨。云端算力的发展,不影响本地智能部署。这一点,手机也证明了。

期待小米短时间就整合好团队,推出成熟整车,是不切实际的。小米以智能技术入手,以“新代工”(类似ICT代工)为倚仗,没有太多融资紧迫感,做出产品没有大问题。

小米 汽车 的产品竞争力,一定是有别于现有对手的。问题在于,消费者是否买账。市调表明,大家对小米 汽车 的价位期待并不高。如果满足这部分要求,小米的技术成本就基本被锁定了。

如何以有限成本做出独特辨识度的产品来,是小米面临的未来挑战。但在此之前,小米更需要操心团队、技术捏合、供应链组织的传统问题。(文/《 汽车 人》孟华)版权声明本文系《 汽车 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 汽车 人》所有。

小米为何要执于造车,造车到底有多香?背后的野心你看懂了吗?

小米郑重官宣,正式启动电动 汽车 业务,首期投资为100亿元,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由雷军亲自挂帅!

为什么用郑重这个词呢,熟悉小米的人都知道,小米要造车的传闻都飘了好几年了,米粉也激动好几年了,但是迟迟不见小米行动。

就在最近,还传出小米与长城 汽车 联手造车,当时小米集团总办副主任、原集团公关部总经理徐洁云还特意出来辟谣:“完全扯淡的新闻。”

真真,乱花渐欲迷人眼。

但是我知道,只要小米一上市,小米造车会成为板上钉钉的事情。不出多长时间,小米绝对会公布自己的造车。

果不其然。

我为什么会有如此判断?

实在是造车太香了,其次造车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雷军2013年就到硅谷拜访了马斯克,在深度了解了特斯拉 汽车 后,雷军发现,马斯克正在用“软件+硬件+互联网”的思维做电动 汽车 ,同时特斯拉精准的定位和先进的产品思维简直是和小米不谋而合。

再到今天,特斯拉已经摘下全球市值最高车企的桂冠。要知道特斯拉才成立了多少年?竟然干掉了宝马、奔驰和丰田这些百年品牌。

这就可以证明,电动车走的路完全不同于传统燃油车,它不需要太深厚的技术积淀,也不需要品牌影响力。

硬件上,特斯拉和小米一样都是依靠供应商,只有系统是它自己的。

这事,小米也能干。

我想那时的雷军心里就已经暗暗下定决心, 汽车 这个事,小米未来一定要干,因为它的潜力和现在的智能手机是一样的。手机市场和未来的 汽车 市场,都将重新面临一次洗牌。

小米几次向大家释放自己造车的想法,一直没有兑现,主要还是因为,没钱。

手机是不赚钱的,只是交个朋友,只有达到千万级的规模,才敢谈利润。而且现在手机市场竞争太大了,不能仅仅依靠上下游技术了,还需要自己投入大量的研发,这就导致,手机厂商的利润被极限压榨。

但是一旦小米上市了就不一样了,上市的目的就是为了搞到钱,凭借着硬件厂商的身份,小米绝对不可能拿到一个较高的估值,它必须要时刻的展示它互利网的基因,才能有给投资更多的想象空间,所以,小米拼了命的搞生态。

但是所有的生态加一起,都不如一个智能 汽车 。所以,小米想要自己的互利网故事一直讲下去, 汽车 这一步,是绝对要走的,也是不得不走的。

现在小米6600亿港币,我敢肯定,小米只要发布量产车后,迟早破万亿的大关。之前小米与长城传绯闻的时候,小米当日股价大涨超9%。

看看,这就是大家的态度,所有人都希望小米去造车,尤其是小米的股东。

那么小米说自己先拿100亿玩玩,能玩得转 汽车 这个行业吗?

当然可以,之前蔚来给了江淮几十个亿就敢说自己的工厂比保时捷更先进,小米完全可以也拿出几十个亿给长城或者比亚迪,去定制工厂。

厂子定下来后,就可以去找供应商,去挖传统车企的技术大牛来调教,加上自己本身就是搞软件的,系统肯定没问题。这一系列的操作后,小米在两年之内量产首款小米牌电动 汽车 是问题不大的。

很多人对小米造车不看好,连官媒都出来质疑一下。不知道大家想明白一个问题没有,如今的小米造车,就如同腾讯去搞一个应用一样。

腾讯利用微信或者QQ给旗下的任何一个应用导流,都能成就一个千万级日活的APP。

而小米庞大的用户群体,也可以成为小米 汽车 的自来水,懂吗?这是其他新能源 汽车 厂商无法比拟的优势。

小米只要在10万左右这个级别,拿出一款非常有性价比的产品,小米 汽车 也就基本成了。

最后总结一句:造车也是不赚钱的!股价才是关键。

文章标签: # 小米 # 汽车 # 造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