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汽车动态 汽车动态

小米汽车预计上市,小米汽车会成功吗

tamoadmin 2024-07-05 人已围观

简介1.营收、净利润双下滑,小米汽车还能如约而至吗?2.小米汽车能不能成功?小米手机说了算3.为什么说小米汽车去长春一定会成功?4.小米否认造车被叫停:项目正在顺利推进,小米汽车的前景如何?5.新车售价29.99万起,高管火速辟谣,小米汽车还有机会? ——"公司董事会正式批准智能电动 汽车 业务立项"。 随着3月30日小米集团的官宣,小米造车终于尘埃落定。之后两天,至少有手机圈、 财经

1.营收、净利润双下滑,小米汽车还能如约而至吗?

2.小米汽车能不能成功?小米手机说了算

3.为什么说小米汽车去长春一定会成功?

4.小米否认造车被叫停:项目正在顺利推进,小米汽车的前景如何?

5.新车售价29.99万起,高管火速辟谣,小米汽车还有机会?

小米汽车预计上市,小米汽车会成功吗

——"公司董事会正式批准智能电动 汽车 业务立项"。

随着3月30日小米集团的官宣,小米造车终于尘埃落定。之后两天,至少有手机圈、 财经 圈、 汽车 圈,甚至包括消费电子圈,"四大板块"联动,刷屏小米造车。小米这些年积攒的人气可见一斑。

所以,我们对"小米凭什么造车?"的答案几言蔽之即可,仅作为后文铺垫所需。爆款新闻的价值,涨跌都同样快,大可不必为此流连忘返。

第一、有钱。

小米当期现金余额1080亿元。雷军说,"我们亏得起"。遵循计划,首期投资为100亿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达到100亿美元;

第二、有人。

小米目前有超过1万人的研发团队。并且,基于智能电动车业务还将扩充5000人;

第三、有产业链。

小米拥有全球最完善的智能生态。从小米手机到小米居家,再到小米笔记本等等,丰富的小米产品谱系,帮助小米建立了完善的供应链以及生产、制造体系;

第四、有拥趸。

不久之前,小米在一个近2万人的米粉群体展开智能电动车立项调研,有超过92%的米粉支持小米造车;

第五、有朋友。

从2013年雷军拜访马斯克之后,雷军个人+顺为资本+小米集团,利用7年时间,先后投资了50家新能源 汽车 相关企业,如果算上芯片产业,粗略估算投资总额超过100亿元。

由此,上述五点深度赋予了雷军"不成功则成仁"的勇气。

——"将押上人生所积累的战绩和声誉,为小米造车而战"。

——这就是雷军关于造车最笃定的态度。

当然,雷军的这句话采用了当下互联网 科技 大亨们"撩拨"粉丝时的惯用话术,打打感情牌,无可厚非。

但,小米造车,成立全资公司,不合资,不融资,雷军亲任CEO,这倒是实打实地奔着"大力出奇迹"的方向去了。

小米要造一辆什么样的车?

这个问题,雷军目前没有明示。

但小米10多年来,用门类繁多的产品共性告诉了我们一个相当靠谱的答案:

——"技术为本、性价比为纲,做最酷的产品"。

不出所料,小米 汽车 仍然会沿着这个思路实现量产。更遑论,距离小米 汽车 上市之日尚有些时日。

届时,几近白热化的纯电车的续航之争已经逐渐冷却,"马太效应"让市场上80%以上的纯电车产品在工程深度上大致相当 ,留下来的,就是"智能化"的较量。

——这应该也是小米所期望的结果。

小米一定会把它所具备的 科技 品质成功注入 汽车 之中,成为其强大的产品基因。通过走量,通过软件盈利模式,反哺硬件的"微利"。于是,性价比极高的小米 汽车 ,还被辅以炫酷的玩法,一如当初全网疯抢的红米手机一样。如此,小米的目的就达到了。

所以,"怎么造车才最大可能性的保证成功?"才是摆在小米面前最迫切,最重要的问题。毕竟,之前小米不是一家专门 汽车 制造商。

谁来"替"小米造车?

估计这个问题一旦被提出来,首先招致"驳斥"的,就是这个"替"字。

自建工厂还是找人代工?

自建工厂?

当然可以,特斯拉不就是这么干的吗?新势力造车中威马也算是自建工厂。

且自建工厂的好处,显而易见。手握绝对的自主权,品控上相对可以更有把握。当然,对于造车成本的管控,也会更有力度。

但是,小米目前的种种迹象表明,自建工厂的选项大概率会暂时排除。

第一,"首期投资为100亿人民币",这个数字看起来巨大。

但对于从零开始造车的小米而言,如果在考虑另行招募5000人研发团队所产生的费用,研发项目本身的费用,平台建设费用等的前提下,还要考虑自建工厂的巨量投入,可能这100亿人民币就有些捉襟见肘了。

事实上,即便是蔚来找到了江淮代工,在2018年,蔚来也烧掉了240亿的现金储备。也就是寄希望于产品上市之后,销售符合预期,否则小米那100亿前期投资也不见得有多宽裕。

所以,初期预算与自建工厂的项目不符合。

第二,按照目前小米的规划,预计新车于2023年上市。

如果自建工厂成立,在不足3年的时间里,小米还需要搞定产销资质,从申请到审批,从审批到获得生产资质,从获得生产资质到进入工信部产品名录,从进入名录到获得销售资质,这中间是要花时间的,也无法预计那个环节会出状况。

所以,进度规划也与自建工厂的项目不符合。小米造车,就这样,被诸多力量牵扯着,必然走到了寻求代工的赛道上去。

事实上,后来者有后来者的优势,蔚来、理想、小鹏为了产品快速达成上市目的的作业,小米还是可以抄一抄的。

最有可能找比亚迪代工?

之前,坊间传出长城代工小米造车的消息。但很快被双方否认。

事实上,长城代工的可能性极小。

长城手中的柠檬、坦克两大造车平台并非纯电平台,不能为小米所用。而长城的ME纯电平台+咖啡智能技术架构,倒是一个很好的组合,但是长城已经和宝马合作,合资公司光束 汽车 正在为纯电MINI的量产而努力。

更何况,长城还有氢能源产业的前瞻性布局,估计很难抽身顾及其他。

不是还有长安、上汽、广汽、北汽吗?

这些国字号的队伍,除了运作机制上的限制之外,分别还有各自不能代工的原因。

长安的高端纯电平台还在研发中,自顾不暇,可以Pass;上汽在忙着R品牌的建设,更遑论上汽—阿里的智己 汽车 也需要占用大量资源,条件不允许;广汽埃安刚刚独立,正在"心高气傲"中,心不在此;北汽的条件倒是具备,只是小米会不会因为北汽的品控问题而被吓退呢?

所以,回头来看,似乎吉利和比亚迪最有可能。

吉利不仅手握SEA浩瀚智能架构,而且刚刚成立的极氪 汽车 ,本身就具有开放、包容的战略特性。双方各取所需,完全可以一拍即合。但阻断二者合作可能性的,可能恰好也是SEA架构。

作为全球智能造车的顶级架构,SEA的高智能化、拓展性、灵活性、成长性决定了当期内,其旗下产品的成本不可能低。所以,才有了首款产品极氪ZERO超过30万元以上的预计定价;所以,目前吉利品牌、几何品牌旗下的纯电暂时都还不能启用SEA架构。

反观目前小米产品的特性,"性价比"不都是始终需要保留的特点吗?小米造车与吉利SEA架构目前还不在一个频道上,只好暂时放过彼此。

更何况,百度已经与吉利接上茬儿了,小米再掺和一脚也不合适。

如此,比亚迪或许成为小米最终的选择。

比亚迪和小米很像,二者都在各自领域建立了全产业链生态。比亚迪的动力电池、自研芯片、E平台、国际化设计团队,电控、电驱技术……都让小米欲罢不能。

还有,二者一直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2019年,小米把"最佳战略合作奖"再一次颁给了比亚迪;

2020年,比亚迪半导体谋求上市,并开启多轮融资,小米表现得相当积极,早早稳坐股东的位置;

甚至,就在小米造车官宣后的第二天,比亚迪官方以《全面合作,襄助小米生生不息》为题遥相呼应。

虽然内容说的都是小米手机的事,但在这个"过于巧合"的时间节点,这样的问题实在是太让人浮想联翩了。

更有意思的是,4月1日下午,比亚迪王传福由雷军陪同,造访小米北京 科技 园的照片在坊间流传,两位大佬是要把小米造车由比亚迪担纲的事情彻底坐实吗?

然而,必须要为上述泼一瓢冷水的是,事实上,比亚迪为小米代工造车的"故事"早在去年年底就随着小米造车的消息一起发酵,且有板有眼,连同车型、车名、价格和盘托出。

对此,2020年12月,比亚迪在其"比亚迪网络举报中心"平台回应,目前比亚迪针对相关信息已依法取证,后续将通过法律途径维护企业声誉。望广大网友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比亚迪内部人士也明确表示,对此事没听说、不知情。

对上述文字加以推敲,比亚迪的反应确实够强烈。

如果此事只是没有官宣,而被流传,比亚迪大可不必用"依法取证"这样严厉的词汇。看起来确实不像外界所猜测的那样简单直接。

无论怎么看,小米要是选择代工模式的话,比亚迪都是最有可能的目标。

小米会选择"第三种"造车方式吗?

我们先来看一则案例:外媒消息,3月29日,丰田与特斯拉正在考虑共同开发小型SUV平台。丰田负责提供硬件平台,特斯拉则担纲电子控制平台和软件技术。

合作一旦达成,特斯拉可以降低小型电动SUV的开发成本和周期,丰田则在软件系统上获益,两家公司各取所长,实现互补。

小米是有条件效仿的。作为世界最年轻的500强 科技 企业,小米"强软件"的特性足以吸引任何一家以硬件见长的造车主机厂,这其中当然可以包括比亚迪,包括吉利,甚至长城等。

也就是说,在小米依然保持不合资、不融资的初心之上,采取以软技术换硬技术的方式造车,不需要建厂,不需要建硬件平台,从而赢得时间和金钱。

但,这又和比亚迪代工滴滴有本质区别,甚至和江淮代工蔚来也有明显区分。区分点就在于,小米在这个过程中,有深度参与,有共享资源——参与品控,参与设计,共享软件资源。

这种游离于自建工厂,寻求代工之外的第三种模式,合作不合资,独立不孤立,或将成为小米造车最终的答案。

写在最后

也许在不少人看来,有一个点始终被忽略。

——即,小米怎么卖车?渠道在哪里?这当是小米造车能否成功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事实上,这应该是小米最不应该担心的问题。

当各大主机厂还在为产品圈层而烧脑时,当初在大学校园里以1999价格圆梦智能手机的年轻人刚刚好,成长为小米 汽车 的用户;

当造车新势力在为销售渠道建设而砸钱铺路时,数年来,小米在全国各大城市布局的数码产品门店已经为小米 汽车 的销售网络建设,赢得了时间和空间。

未来,在各大商场里看到小米 汽车 的展厅不是很自然的一件事吗?或许,它们就在小米手机的旁边,甚至可以装在一起。

电动 汽车 的风口已经来了,更何况今天的小米不是一只猪,而是一头狮子,一头老虎,甚至还长着翅膀,无论怎么看,小米造成成功的概率都不低。

毕竟, 天时地利人和都在雷军这里!

营收、净利润双下滑,小米汽车还能如约而至吗?

雷军把最后一次创业押宝在电动汽车领域,我觉得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虽然雷军还非常的年轻,以后还有更多的时间和经历发展其他的产业,然而雷军却认为小米汽车会是自己最后一次的创业。其实从这一点也能够看出雷军对于小米汽车有多么的重视,因为对于雷军这样优秀的企业家来说,如果自己的最后一次创业经历失败的话,那么必然会给自己的人生履历留下一些遗憾,所以我觉得雷军在接下来一定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小米汽车上面。

一、小米汽车有足够的启动以及发展资金。

所谓万事开头难,资金不足最困难,而小米在前期能够投入100亿的资金,就足以说明小米进入汽车领域绝对有充足的资金准备。当然小米的后续资金储备基本上可以达到1,000亿左右,这样充足的资金绝对能够使小米不会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问题,因为资金链断裂就很有可能导致企业发展陷入动荡的局面,所以从这一点来看,雷军进入汽车领域绝对是做好充足准备的。

二、小米有丰富的电动车行业经验。

虽然很多人会对我的说法产生质疑,但是你观看雷军和小米在投资领域的布局就可以发现,蔚来汽车和小鹏汽车与雷军和小米之间的关系非常的密切。虽然雷军不能够在两家电动车的发展上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凭借雷军的投资经验,他绝对是经过深入了解之后,才对两家电动汽车品牌进行的投资,所以从这一点来看,雷军并不会缺乏进军电动汽车市场的经验。

三、小米有完整的生态系统。

小米这些年在各种智能产品领域都有着很强的存在感,其实雷军把电动汽车作为自己创业路上的最后一步,就是为了通过电动汽车把小米的生态系统完全的整合起来。因此我觉得小米的电动汽车在电动汽车领域很有可能会成为最具科技感的产品,因为在智能系统科技资源方面的整合以及实力,并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够超过小米。

因此我并不担心雷军这一次创业会以失败告终,雷军其实并不是一个太喜欢冒险的人。因为雷军是一个喜欢进行提前准备工作的企业家,所以在雷军宣布进军电动汽车领域的时候,我认为将会使得电动汽车迎来一次新的格局。

小米汽车能不能成功?小米手机说了算

“1TB存储的红米只卖2599元!”

在3月28日的春季发布会上,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用真诚的态度,以及低到离谱的价格公布了红米Note 12 Turbo的售价。

场下的观众好像是习惯这种发布会,脸上并没有露出太激动的表情,只当做是看了一场传统节日。相比于性价比极高、销量飘红的红米新款手机,看客们更期待的、更关注的是小米汽车。

神秘面纱被揭开?

距离雷军宣布亲自下场造车,到如今已经过去了两年之久,小米汽车现在的进度怎么样了,是否能2024年上半年实现量产,并且跑起来?

近日,有个数码博主在某平台上曝光了关于相关配置和售价信息,还有一组疑似新车的实拍路透图,图中的新车没有伪装覆盖,但是和之前曝光过的渲染图不大相同。

不过,小米公关部总经理王化转发了该条信息,并辟谣称:如果据说是真的,我就吃了它。所以说,什么据说、传说、听说、我有个朋友、我有个亲戚……都是靠不住的。

而网友们也发现了不对劲,仔细查看并确认之后,发现实拍中的新车其实是大运集团旗下还未量产的远航Y6,并不是小米之前路测的新车。

但是大家不用失望,此前就有网友曝光过小米冬季路测的照片,说明小米汽车的推进速度还不错。再加上雷军还表示过,小米造车进展超过预期,目前已经完成了冬季测试,以及明年上半年量产,并将争取在15年至20年进入世界前五。

俗话说得好“好饭不怕晚,出名不用喊”。面对出车时间是否太晚的质疑,雷军认为,汽车是百年赛道,只要看好汽车产业,任何时间都不晚。

沉没成本不断增加

但如今的新能源市场瞬息万变,很多新势力前辈入局之前都是那么地意气风发,但是入局之后却寸步难行,最终只能遗憾退场。雷军如今能保持乐观态度,是因为手头上资源充足,如果小米手机在数码市场上受挫,小米汽车还能如约而至吗?

在3月24日,小米公布了2022年年报,从数据上看,其营收、净利润双双下滑,智能手机和IoT两项主营业务表现都没有达到预期,尤其手机业务方面,出货量下滑得非常严重。

这么一看,这份小米财报几乎都是坏消息,没有一点是能鼓舞员工士气的。那么问题来了,小米如今亏损严重,会不会影响到小米汽车的进度呢?

答案是不会影响,小米集团方面表示:汽车业务进展顺利,维持2024年上半年量产的目标不变。与此前雷军的说法一致。

尽管未来市场上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也有许多事情是小米无法掌控的,但是加大筹码投入汽车业务是没有错的,有着确保按时量产的决心。

根据2022年的财报显示,小米集团在汽车业务上的研发就投入了31亿元,再加上2021年在自动驾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投入,例如芯片、传感器等方面的投入共计20亿元,这么计算下来,小米集团这两年在造车方面的投入超过了50亿元。

对比去年“蔚小理”108.4亿元、52.1亿元、67.8亿元的研发投入,作为新手玩家的小米(31亿元),其投入研发的资金并不算少,并且投入的资金还在持续增加。

除了投入科研之外,小米在招募人才方面的投入也很大,小米汽车刚成立的时候,其团队只有17人,到了2022就达到了2300人。

同时小米招聘官网目前正在北京、上海两地大量招聘汽车业务员工,职能包括研发、市场等方面,岗位数量超过400个,后期等到小米的制造厂完成,参与造车的人数将达到一个恐怖的数字,其投入将翻几番。

当然了,目前小米投入的资金都有回报的,虽然现在不明显,却为以后打下了扎实的根基。

打造垂直整合

在去年11月份,小米汽车用一段视频展示了自家的自动驾驶技术,视频中一辆经过改装,并加装了小米自动驾驶测试的车辆,顺利完成了无保护左转、自动掉头、多车道路口左转、环岛绕行、自动泊车等共计30个智能辅助驾驶功能。

从视频来看,小米所展示出来的自动驾驶成绩已经能达到了L2++级,虽然对于竞争对手来讲,做到这个程度的自动驾驶级别的难度不大,但对于小米这家数码企业来讲,在技术上提升了一个层次,如果后续能应用在首款车型上,那么在市场上将增加竞争力。

上文提到,雷军亲自参加了小米汽车的冬测,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小米汽车在动力电池方面有了新的进展。

此前,小米集团投资了中创新航、蜂巢能源和赣锋锂业,尽管这三家电池厂商并不算是行业龙头,但胜在它们的电池性价比高,同时小米在投资之后,不仅可以降低整车的成本,还能从中学习到制造电池的技术,将电池这条命脉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避免了为“宁王”打工。

另外,小米集团还跟芯片独角兽黑芝麻智能、芯片设计公司慷智集成、锂离子电池材料商法恩赉特、禾赛科技等企业有着深度合作。

再加上中创新航等电池厂家,小米集团已经涉及了自动驾驶芯片、动力电池、原材料等各个领域,除了制造厂之外,小米汽车的整车生态链几乎完成了,相当于形成了垂直整合模式,也就是有了自己的配套产品链。

上一家拥有垂直整合模式的汽车品牌,已经在市场上赚的盆满钵满了,它就是比亚迪;而小米汽车就是想通过垂直整合模式,减少整车的成本,缩短亏损周期,将自身的压力降低。

解决了供应链和技术问题,之后就渠道问题了,对于小米来讲,渠道的建设是最省心的,有了华为的智选做前车之鉴,遍布全国的小米之家就是小米汽车以后最强的武器。

此前卢伟冰表示过,小米的目标是在2024年年底前开出4万家小米之家,并加开更多大店以便承载汽车销售服务。对比友商华为给问界提供试驾服务的600家门店,以及被吉利收购的魅族,也就不过建设一千家汽车体验店的目标,这足以看出小米汽车的野心。

小米稳了吗?

拥有了配套生产链、全国各地的渠道,小米汽车就稳了吗?

当然没有,小米汽车并没有像百度那样选择与车企,而是选择建设工厂。虽然小米汽车的一期工厂即将在今年6月份竣工,并且能顺利进行量产,但是目前小米汽车还没有搞定造车资质。

强如“蔚小理”都需要在汽车市场站稳脚跟才能拥有造车资质,而上一家出道就自己建厂制造的威马已经接近倒闭,这种全资模式造车,无疑成了小米汽车的负向拖拽,让未来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加了风险,但如果成功,收益却比风险大,这就是雷军造车的魄力所在,敢于冒险。

其次是价格问题,众所周知小米手机主打性价比,粉丝群体的消费水平并不高,小米汽车的定价过高,那就无法得到这些粉丝的支持,很难复制小米手机的辉煌。

另外,市场的竞争很残酷,使得汽车品牌更新产品的速度变得“内卷”起来,如果小米汽车的第一款汽车的配置按照前两年的标准来安装的话,那么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将下降。

编辑总结

回想几年前,造车新势力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投资者无比大方,然后能活下来的寥寥无几;有了前车之鉴,投资者面对跨界造车变得小心谨慎,并且“吝啬”起来。

对于小米汽车来讲,这不是最好的造车时代,但却能让小米汽车生存下来的时代,有了诸多前辈的造车经验,小米汽车能从中借鉴,可以少走了很多弯路,例如怎么解决造车带来的盈利失衡、售后和维修冗余等问题,这样子发展起来能顺利很多。

对于小米集团而言,手机业务营收、净利润双双下滑,今年能否成为业绩转折点还不好说,毕竟如今手机市场的大环境很难好转,如果小米汽车能如约而至,并且能兑现雷军传递给内部的积极信息,那么小米汽车将成为一束光,照亮小米集团前路的黑暗,让投资者和员工重拾信心。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EV智行,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为什么说小米汽车去长春一定会成功?

“小米 汽车 将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我愿意押上我人生所有积累的战绩和声誉,为小米 汽车 而战!”

2021年3月30日,雷军宣布小米进入电动 汽车 领域。很多人怀疑小米现在造车的时机,特斯拉,蔚来,理想,小鹏,比亚迪,还有神车五菱已经牢牢占据市场,留给小米的空间不多。

可是回顾一下小米在手机上的发展道路,你就明白小米造车有可能会是下一个奇迹!

2010年小米成立,程序员出生的雷军将小米的发展方向定在了软件上,MIUI也很快推出,基于小米系统的即时通讯应用——米聊,因为其简洁的页面和实用的功能迅速成为现象级的聊天通讯软件。奈何天不时人不和,拥有庞大用户数量的腾讯在两个月之后推出了微信,米聊完了,顺道也封死了小米通向软件的道路。

于是2011年,小米手机上市,那时候的智能手机市场像极了今天的电动 汽车 市场:那时手机市场的苹果,三星,索尼,“中华酷联”的中兴,华为,酷派,联想,再加上一大堆的山寨手机完全对标了今天电动车领域的特斯拉,蔚来,理想,小鹏,比亚迪和五菱以及其他上百个品牌。 但是小米手机的出现,彻底终结了中国山寨手机市场。只用了两年半时间,就做到了中国第一,世界第三。 而三星索尼中华酷联这些当初的巨无霸企业要么偃旗息鼓要么黯然退场,所以现在这些位于新能源车第一梯队的品牌,谁又能保证自己笑到最后?谁又能说小米 汽车 来得晚呢?

小米 汽车 能不能成功,完全取决于小米能不能重现小米手机的成功点:

一,高品质,高颜值,高性价比

2015-2016年小米的至暗时刻是小米在品质上跌的最大的跟头,差点要了命,这上面小米应该不会在 汽车 上犯第二次。高性价比的小米手机曾经秒杀一众山寨手机,如今面对上百个电动车品牌的群狼环伺,高性价比是小米 汽车 唯一的生存出口。至于颜值,现在的电动车外形一个比一个漂亮,小米不会这么傻。高品质,高颜值,高性价比也已经成功应用到小米生态链的所有产品。

二,创新

互联网+制造业,把互联网产品快速迭代的研发模式引入到硬件产品的研发。这就是小米的产品创新之道,首创互联网销售是小米营销创新之道,尽管饥饿营销时不时遭人诟病,但是互联网销售减少了渠道成本,摊薄的成本又反应在产品上。

三,大神团队

小米手机虽然被称为屌丝手机,但是他背后的团队却不屌丝,除雷军外,有前Google中国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林斌,前金山设计总监黎万强,前摩托罗拉北京研发中心高级总监周光平,前北京 科技 大学工业设计系主任刘德,前微软中国工程院开发总监黄江吉,前Google中国高级产品经理洪峰......。 不知道小米 汽车 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团队?

四,米粉

这是小米 汽车 别人无法复制的优势,这里面不仅有小米产品以及小米生态链的用户,还有小米这些年持续改善产品功能和用户体验而赢得的口碑潜在消费者。小米是全球不多的拥有海量粉丝支持的公司。

五,小米生态链

小米生态链统一的用户平台据说已经连接了超过3.5亿台设备,是全球最大的智能硬件物联网平台。而电动 汽车 上接近一半的硬件都是电子产品,让 汽车 零部件实现智能互联,小米拥有强大的软件平台搭建优势。

另外生产这些智能设备的厂家又构成了小米生态链复杂的供应商管理系统,供应商管理的能力是车企成功的一半。

小米否认造车被叫停:项目正在顺利推进,小米汽车的前景如何?

第一,长春有良好的工业基础,尤其是 汽车 工业, 汽车 产业链非常完善,大大小小 汽车 零部件企业和配套厂商数千家。这是在其他地方难以复制的,或许在上海和武汉有可能会有类似的配套,但是在落位那边的成本会高很多,不论是建设成本还是用人成本;

第二,长春拥有良好的 汽车 人才基础,长春是北方最大 汽车 制造基地,同时也是最大的 汽车 人才培养基地。 汽车 高端人才,如一汽研究总院、一汽大众研发中心、吉林大学等都是十足的 汽车 人才培养基地。吉林大学车辆工程常年位居全国第一位或第二位;

第三,长春目前在积极布局国际 汽车 城和国家区域创新中心。 以一汽、红旗、解放、奥迪、大众等品牌为主导的 汽车 制造基地,以科大讯飞东北亚研究院、华为长春研究所、长春阿里中心、启明 科技 、国家智能网联北方基地,一汽红旗研发基地、一汽大众研发中心为代表高 科技 企业及研发机构,以比亚迪刀片电池制造基地、玲珑轮胎制造基地、京东方 汽车 显示屏制造基地 为代表的 汽车 零部件企业近几年纷纷落位国际 汽车 城。小米若在此时入局长春国际 汽车 城,显然这些优质的配套很快就能用上。

第四,小米落位长春也符合国家振兴东北的需求,长春地处东北中心地带,通过 汽车 产业链带动周边整体发展是一个不错的思路。未来的发展趋势也将是 长春兴则东北兴

去哪里都能成功,因为雷军是个做事的人,不是像国内那帮人就知道骗补贴。他也不缺钱不缺人一定能够成功!永远支持雷军,真正靠本事起家赢得一切!

因为强强联合啊

因为配套非常成熟

新车售价29.99万起,高管火速辟谣,小米汽车还有机会?

小米汽车有着不错的发展前景,很多人也非常看好小米汽车。

之所以会这样说,主要是因为小米公司本身有着不错的研发实力,同时也非常看重电动汽车的研发与量产。在此之前,小米公司已经在小米汽车上投入到了50亿人民币以上的资金,同时也全力建设小米汽车的生产链。对于小米公司来说,产品公司所涉及到的所有业务基本上都大获成功,除了手机业务和智能家居之外,产品公司也会把业务进一步拓展到电动汽车领域,人们自然对此也非常期待。

小米汽车的项目在正常进行。

有网友表示小米汽车已经被叫停,并且有可能会因此而中断。在这个事情发生之后,小米汽车作出了正式回应,并且表示自己的所有业务都在正常推进。与此同时,小米公司最快在2025年将会正式量产相应的小米汽车,小米汽车也会进一步朝着全球前5名的目标而努力。

小米汽车的发展前景非常好。

不管是对于小米汽车来说,但是对于小米集团的手机业务来讲,因为小米集团本身有着各种项目的成功经验,所以小米集团对小米汽车的业务显然比较有自信。与此同时,因为整个汽车领域在进一步兴起电动汽车的创业潮,整个电动汽车领域的生产环节也相对比较开放,所以小米汽车可以借助这个时间点大力发展自己的业务。

与此同时,小米汽车对于小米集团本身有着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当手机业务逐渐没落的时候,小米集团需要把小米汽车发展成主流业务,这意味着小米集团本身就会在小米汽车的业务上投入到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同时也会非常看重小米汽车的各种发展问题。

随着智能汽车、电动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迅速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进入这个新兴市场,而小米集团也加入到这个行列。

日前,据网络流传消息,疑似小米前员工曝光了小米首款汽车相关配置及售价信息。该网友爆料称,小米汽车首款车型售价或为29.99万元-36.99万元。不过,小米公关部总经理王化发文表示,“如果据说是真的,我就吃了它。”从侧面否认了这条消息。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雷军曾表示,小米造车进展超预期,已经顺利完成冬季测试,预计明年上半年量产,并将争取在15年至20年进入世界前五。而对于出车时间是否太晚的质疑,雷军认为,汽车是百年赛道,只要看好汽车产业,任何时间都不晚。

显然,小米造车进来的时机是否合适,一直是饱受质疑的。那么,此时此刻的小米,在造车方面有哪些优势和困境?未来小米在自动辅助驾驶技术领域的发展前景又如何?

小米汽车入场时机合适吗?

智能汽车的快速发展吸引了众多科技公司进入这一市场,而作为中国科技行业的巨头企业,小米造车的进场时机非常关键。与传统的汽车制造商相比较,小米造车显然有一定的优势。

显然,小米集团已经积累了雄厚的资金和技术储备,并且对于智能家居技术和智能手机等方面有非常丰富的经验。此外,小米的品牌和市场份额非常高,在开发这一新兴市场中应该会受到市场的关注,并取得一定的竞争优势。

然而,小米造车进入这个市场也面临着一些困境。比如智能汽车、电动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等车型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并且涉及到许多安全认证和产业链条的问题。小米集团尚未有相关的经验,也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实现自己的目标,这些都是小米所欠缺的。

另外,小米作为一家拥有科技底蕴和品牌知名度的公司,进入汽车市场并不意外,但进入时机却备受关注。但总体来说,小米汽车入场时机合适。虽然小米汽车进入市场比较晚,但随着创新技术的不断革新和越来越多人对电动汽车和智能汽车的需求增加,市场仍旧有空间

小米造车的优势和困境在哪?

可以看到,小米集团作为一家知名的科技企业,秉持着创新和技术研发的精神,并在智能家居、智能手机和其他相关领域上取得巨大成功。如今,小米造车的进入也受到了关注。小米造车的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品牌知名度及市场份额,小米集团作为一家国内知名的科技公司,在智能家居领域及电子产品领域已经有很高的知名度,给了小米造车以信心。而且小米在市场份额方面也表现出色,这对小米造车进入市场具有很大的优势。小米汽车还可以借鉴小米在其他领域的业务运营经验,尤其是品牌知名度、产品质量等方面。

当然,小米的核心优势在于其扎实的技术储备,小米造车可以借鉴小米集团在其他领域的技术储备,如人工智能和自动化等领域。这对于开发智能汽车和自动驾驶技术实现核心竞争力具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小米集团作为一家知名公司,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这对于开发和制造智能汽车、电动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将有不少的优势。

然而,由于特殊性质,小米造车也面临许多挑战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就比如说品牌影响力,小米造车在汽车领域尚未有相关品牌影响力,这对于小米造车的进入汽车市场与传统车企竞争形成一定的挑战。

而且产业链问题也相当关键,小米造车在进入汽车行业后,需要加入强大的产业链集成体系,包括供应链、研发、制造和销售等领域。这也是小米造车面临的挑战之一,小米造车需要配合相关产业链,摸索出适合自己的运营模式。

车友观察:小米造车有着无限的可能性

目前,全球的电动汽车和智能汽车市场都在快速发展,这为小米汽车进一步拓展市场提供了巨大的空间。而随着自动辅助驾驶技术越来越成熟,小米汽车也有望在这方面实现巨大的突破。

总的来说,小米造车有着无限的可能性。在创新、技术和供应链管理上,小米都拥有较显著的优势,并可保持卓越的品质和设计,还具有不错的品牌影响力。因此,小米能够打造出一款真正高性能、高品质和高智能的电动车,很有希望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友观察,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文章标签: # 小米 # 汽车 # 造车